APP下载

河南:水兴中原惠民生

2018-01-26李乐乐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7年12期
关键词:河长农田水利防汛

□李乐乐 彭 可(中国水利报记者)

水与人类息息相关,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一年来,河南省水利建设昂首阔步,全省下达水利投资计划113.44亿元,超额完成105亿元年度目标;重大水利工程河口村水库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出山店水库、前坪水库建设如火如荼……

水利人踔厉风发、励精图治,用自己的实践贯彻落实刚刚闭幕的十九大精神,践行着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水利支撑和保障的使命担当,助推河南水利事业突飞猛进、活力迸射,谱写了一曲自强不息、心怀天下、润泽万家的治水华章。

兴水利 除水害 重点工程奋蹄扬威

信阳市浉河区东双河镇杜河村,位于小(1)型龙王寺水库的正下方,杜河环村而过,这里雨势来得快、走得快。2017年8月7日,这一带阴雨连绵。“最害怕下大雨,如果坝堤上水满了,就要立马让群众撤离转移。”这一夜,村主任黄金良几乎没有合眼,一直关注着雨情的变化。

针对小水库防汛,当地进行了明确分工,根据雨量大小,县、乡、村三级防汛责任人随时上岗。上下游之间保持联动,一旦出现险情,及时通知下游村庄撤离人员,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甚哉,水之为利害也。”这是两千多年前司马迁的一声喟叹。对河南而言,因水成灾始终是心腹大患。年初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对防汛抗旱工作高度重视,超前部署,扎实做好各项准备。省水利厅强化措施,加快在建工程施工进度,加强对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工作的督导检查,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有力提升了全省防汛抗旱能力。

自2010年以来建设的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成了省、市、县三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通过该预警体系以及计算机网络和视频会商系统,省、市、县和770多个重点乡镇可实现互联互通。

今年,全省利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向495个乡、5 961个村发布预警信息16.60万余条,有效地避免了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软件硬件”相结合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已现雏形。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水利摆在救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河南省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出山店水库、前坪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和灾后薄弱环节建设,2017年,几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快速推进。

其中,淮河出山店、北汝河前坪水库建设正酣,出山店水库工程完成投资24.30亿元,前坪水库工程完成投资12.60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石漫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正加快建设。一座座病险水库也“康复痊愈”,大大消除了防汛安全隐患,提高了水资源调蓄能力。

10月19日,正值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河口村水库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这也是172项重点工程中,第一个通过竣工验收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河口村水库20世纪50年代即开始查勘规划,是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原治水梦,也饱含着沁河两岸百姓的殷切期盼。今后,河口村水库将与小浪底、三门峡、陆浑、故县水库实现五库联合调度,对提高黄河下游的防洪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截至2017年,河南共建成2 651座水库(其中大型26座、中型123座)、1.95万km 5级以上堤防、14处蓄滞洪区、365座大中型水闸,初步建成防汛抗旱减灾工程体系,这是防汛抗旱调度与决策的“硬件”支撑。

抓农水 助脱贫 粮食丰产民生受惠

在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何寨村农田边,新挖的河渠缠绕在农田周围,朱仙镇副镇长李广奇说,前些年渠道荒废,浇地纯靠地下水,如今引来黄河水,“一道沟就是一道井”,全镇0.40万多hm2耕地的灌溉问题全部得到解决,地下水位也开始回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水利工作持之以恒的价值追求。粮食生产,命脉在水利。要建好“中国粮仓”,水利是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近年来,河南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河南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涉水问题,加快构建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惠及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仅去冬今春,全省新修堤防1 700多km,疏浚河道近3 000 km,新增灌溉面积6.87万hm2,恢复改善灌溉面积52.40万hm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1.40万hm2,改造中低产田15.80万hm2,通过新修加固堤防、疏浚河道等措施,增加了有效灌溉面积,疏通了田间沟渠等“毛细血管”,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尤其是水利脱贫方面,河南省着眼解决水利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抓重点,补短板,2017年全省向贫困地区投入水利资金52亿元,实施了防洪减灾、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七类项目,一些困扰贫困地区发展的水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为了解决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问题,河南省加快农田水利改革步伐,12个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基本完成。河南省将商业保险引入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领域,在兰考县开展商业保险的基础上,西平县与5家保险公司成立的“河南省农田水利设施保险项目共保体”,签署了农田水利设施商业保险合同,破解了以往农田水利设施重建轻管、管护资金不到位、维修效率低等问题,确保农田水利设施持续稳定高效运行。

南阳市西峡县田关乡孙沟村,半山坡上,一棵棵果树枝繁叶茂,诱人的杏李挂满了枝头,放眼望去满目青翠,空气异常清新。2001年,孙沟村被省里确定为贫困村,人均收入只有350元,依靠西峡县水利局小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村民开荒拉土种果树,现在人均收入达到15 000元,果园带动周边10个村的发展。

昔日贫瘠荒山变成今日“聚宝盆”,并非一日之功。多年来,河南省持续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把水土流失治理与发展当地支柱产业、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水保产业,推动了地方绿色产业和区域经济大发展。仅2017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0 km2,完成坡耕地改造0.13万hm2,治理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美生态 靓河川 人民群众幸福安居

在三门峡卢氏县朱阳关镇莫家营村旁,清澈的鹳河缓缓流淌,鹳河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汇入支流,为保护好河流,村支书莫君堂如今增加了新的身份——村级河长,负责制止私挖滥采、倾倒垃圾、违法建筑和侵占河道行为,河道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河长制保河“长治”。河长制的推行,就是要探索城水共兴、人水和谐的新路子。河南省在中央要求的2018年年底前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基础上,主动加压,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全面推行河长制。

目前,河南省五级河长体系全部建立,全省五级河长共有52 412名,其中7名省级河长、市、县、乡级河长共有15 328名。省、市、县三级河长制办公室均已组建完成。全省18个省辖市、195个县(市、区)和开发区新区、2 433个乡(镇、街道)已全部出台工作方案。省、市、县、乡4级的规定工作制度已全部出台。

下一步,河南省还将继续完成河长公示牌设立、河流清洁行动和联合执法行动、推进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和一河一档台账建设、初步建成河长制信息工作平台等工作,确保年底前全面建成河长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并对实施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健全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等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河南省加大水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着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宜居环境。

今年9月以来,丹江口上游降水丰沛,丹江口水库具备了向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大量生态补水的条件。从9月29日起,河南省水利厅会同省南水北调办组织沿线各地利用南水北调总干渠退水闸向南阳、平顶山等市13条河湖、水库、湿地开展生态补水,全省生态补水总量达到2.95亿m3,全省河流水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仅白龟山水库,就“喝”了1.67亿m3丹江水,补水后水库水面增大,充盈了平顶山全市人民的“大水缸”。通过白龟山水库泄洪闸和南干渠向水库下游“吐”水,清澈的水流为水库下游沙河注入生机和活力,为市民休闲娱乐提供良好的水环境,也为沙河流经沿线漯河、周口等城带来水韵。

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面,河南省开展全省水利系统施工场地扬尘污染防治“回头看”活动,将扬尘污染纳入“黑名单”管理,开展专项督导检查8批次,检查施工场地492次,形成了浓厚的防治氛围。

同时,河南省以强化“三条红线”刚性约束为主线,完成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开展了全省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查评价,推进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大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力度,还群众一个水美中原。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多处涉及水利工作,并把水利放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列为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更高要求。下一步,河南省将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谋划推动水利实现新的发展。以建设布局合理、蓄泄兼筹、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现代水网为目标,着力完善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合理配置、河流健康保障、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等四大体系。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与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水利支持系统,为河南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时代河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河长农田水利防汛
山西省总河长、副总河长(总湖长)及省内主要河流省级河长的公告
夏季防洪防汛
防汛当前莫添乱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促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河长制推行中法律问题探讨
山西省省内主要河流河长调整公示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