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国初期江津县中学教育的接管(1949-1952)

2018-01-26张旺祥

山西青年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文教私立学校江津

张旺祥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一、解放前江津县中学教育状况

国民党统治时期,江津县公私立教育数量均有较大增长。特别是由于当时私人或社会团体开设办理中学受政府奖励扶持,因此江津县的私立中学在民国中后期有很大的发展,一段时期内,私立中学数量远远超过当时的公办中学。民国22年,四川平民教育促进会江津实验区成立,提出“除文盲、作新民”的口号,兴办平民学校,创办县立简易师范,培养中小学师资,推动了江津教育的发展。“民国26年初,全县中小学增至393所,其中中等学校5所,中学学生数1275人”①,是省内教育发达县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特别是重庆成为陪都期间,江津的教育空前繁荣,中等学校发展更甚。期间,外来中等学校迁入15所,教育部在江津创办了国立华侨二中等学校,全县中等学校达33所,与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等众多大中小学一道形成了(江)津、(白)沙文化区,为四川四大文化区②之一。

总的来说,解放前江津县的中学数量经历了一个较快的增长,私立学校显著发展。但是,随着外来学校的复员迁走,这种繁盛出现了较大回落,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教师的失业问题和学生的失学问题;私立学校的举办者多是地方权势人物或开明士绅,有相对充裕的办学经费,给江津地方创造了较好的文教基础,但这种私学因举办者的境遇和态度变化而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在生源、校舍、师资等多方面挤压了公立学校,给新的教育带来了阻力;公立学校则深受国民党政权的影响,特别是在民国后期对中等教育更是采取高压手段,多次戒严搜捕“奸匪”。江津县的和平解放既保存了旧有教育资源,硬件配备多予保存,也留存了旧教育的保守惯性。此外,江津县解放前夕还有“约650所私塾,学生1.8万余人”③,主要分布在乡村,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授内容,这些初等教育的不足显而易见也冲击着中等教育的源头。

二、江津县中学教育接管的必要性

对学校教育的接管是中共建政之初的既定方针。建国初,新生政权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需要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措施来改造旧社会的遗留,以求得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基础。江津县距离重庆近,同时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是国民党统治重庆的重要据点。江津县的文教事业在解放后亟待接收与整理,以契合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满足政权巩固和社会改造的需要。1949年11月28日,江津县成立了以地下党员李培根为主任的过渡性质的江津县行政委员会,开始了维持社会秩序与对城区的接管。在这个机构下设置了财经委员会和文教委员会分别对国民党机关单位进行接管,其中文教委员会对各公立中小学进行接管,接收公立中学,对部分私立学校改造使用,以恢复秩序发展教学,贯彻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

三、江津县中学教育的接管

江津县的接管从1949年11月28日起,到1950年1月20日止,历时五十二天。这中间以江津县人民政府成立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从1949年11月28日至12月16日,由行政委员会组织实施;后期从12月16日至1950年1月20日,由江津县政府领导。

(一)初步接管

第一阶段为初步接管,组织者是重庆市军管会,江津县行政委员会协助,具体实施是江津县行政委员会下的文教委员会,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复课和政策宣传。

首先进行复课、恢复秩序。根据“原封不动”的原则,行政委员会通知一切文教机关照常工作,解散的学校立即复课,找回逃逸人员。三日内不回来的便在原职员中指定临时代理人员组织校务委员会维持正常工作,一面查阅旧文教机关档案,了解情况,为系统接管做好准备。“各学校于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日前复课”④,复课工作在公私立学校都得到迅速完成,使得学生减少失学,社会秩序也能够很快恢复。

但是,由于当时行政委员会的中心是筹集军粮支援前线作战,本身行政委员会组织不健全,因此这时候的接管面临干部人员紧缺的困难,接管工作也缺乏统一领导和布置,接管工作没有专门进行,主要是在社会上通过标语、口号等方式宣传“共同纲领”、宣传党的接管政策,存在诸多不足。但这一阶段也基本上起到了安定民心,团结教育人民的作用,旧教员的心态逐渐稳定下来,正式接管就顺理成章了。

(二)正式接管

江津县文教机关的真正接管从1949年12月16日开始。在江津县人民政府的统一布置下,成立了江津县接管委员会,时任县长赵一川为主任委员,下设财经、文教、政务和公安四个接管小组。文教接管小组以文教科的干部陈石夫、李晓民为组长,此外还有梁佳蕙、朱近之、李远林等民主人士一道参加,其中朱近之时任育才中学教师,熟悉文教事业,因此江津县的公立中学接管主要由他来负责。

1.公立学校的接管

按照“不打乱”的原则,统一计划、统一步骤,分门别类逐步推进。属于县级的由县政府文教科进行改造使用,属于各区的,由各区自行接管。由于全县文教机关共有六百三十七所,而且分部布分散,所以城区附近的由文教机关接管,其余区乡以各区政府接管。城区接管又分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部分进行。共接管了全部八所公立中学,分别是江津县立中学、江津县立女子中学、江津县立农业职业学校、四川省立窑业职业学校、江津县立师范校、江津县立白沙镇女子中学、江津县立笋溪中学、江津县立五福中学,这些公立学校对新政权都比较配合,接管工作进展较为顺利。

接管开始后,首先是由接管委员会派遣朱近之作政府代表,召集被接管的人员开大会,宣布接管通令和政策,封存帐册和财物,由文教接管小组清点或者组织公推选举产生移交小组,由其限期报送移交清册。

在接管物资清点的基础上,江津县接管委员会对学校“采取维持现状”的原则,各公立学校校长、教员名称照旧,但取消了旧日的训导主任、军训教官,新设置了教导主任。对教员的任用则以机关需要为原则尽量任用,余者劝其专业,自愿回家的由政府资助,剩下的则集中培训以待使用。在接管过程中,依据已掌握和职工反映的情况,对部分公立学校进行了初步整顿,以确保资产不会流失。经过清理,查实了“县立男中校长会同事务会计人员贪污银元1200元的事实,省立窑专中等学校校长逃跑,损毁教学器具”⑤等情况,1950年2月,江津县文教科重新召集两校学生教师代表和工友代表组织校务委员会,撤销原校长职务并逮捕扣押,由文教接管小组成员朱近之接任县立男中校长,纠正了师生对校方不满,平复了省立窑专学校内部的纠纷,恢复了正常秩序。

2.私立学校的接管

对私立学校的接管,江津县遵照中共中央“维持现状,立即开学”的总方针,贯彻重庆市军管会私立学校管理暂行办法,采取暂维持现状并作必要的和可能的逐步改进的方针。1950年3月3日,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颁布《重庆市私立学校临时管理办法》、《重庆市私立中小学董事会组织纲要》、《私立学校登记手续及立案条件》三个文件,对有关私立学校的接管与管理作出规定。江津县对此迅速作出反映,1950年4月17日,江津县政府下发通知,组织辖区内各私立学校进行登记、摸清状况,经过登记,初步查清了江津县私立学校的办理情况,存在四种不同的情形:

一是董事会是挂名的,或者没有董事会,学校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依靠收费维持。如私立聚奎中学、私立新本女子中学;

二是校董事长,校长看不清学校前途,因此不愿负责,把学校看成包袱想丢掉了事。如私立太原友仁中学,私立群平书院。

二是经费支配不恰当,甚至个别有贪污舞弊情形。如私立时化中学

三是校产多但未清理,收入很少。如私立三楚、至德、修平、新化中学

在摸清基本情况基础上,江津县迅速组织了复课,县文教科通知师生返校。针对当时大多数私立学校经费困难的情况,江津县采取了三种方法:对于缺乏信心的校董校长,给予说服教育,坚持执行“公私兼顾”政策,在收费上使学校与学生协商,因此学生人数在1950年下期增加,基本上克服了困难;对于部分私立学校校产,因税收、退押减租而发生的经费困难,江津县政府予以适当的照顾,1950年初江津县人民政府发出通知“各私立学校确经费困难可造具预算,县人民政府补助动支减租租谷20%作为开校经费”⑥;对于经费支配不当,校产未加整理的学校,坚决采取群众路线,由文教科、各区区长召开私立学校校长及校董教师座谈会,表扬好的,批评坏的,鼓励“校长教师校董发挥主人翁的力量,健全校董会,共同搞好学校”⑦。

另一方面,江津县对私立校与公立学校一样进行必要的整顿,对于背景反动、宣扬反动思想的予以停办。此外,还调整了部分私立学校的管理队伍,调派江津县立中学在政治上、业务上好的教师陈思平、谈壮飞到私立聚奎中学去作骨干;健全了新本女中、承候中学的校董事会;组织私立学校清理校产等必要的工作。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使私立学校不但维持下来,而且一般的都能较好地贯彻文教政策,接受政府对他们的领导。

经过接管,江津县接管委员会“共计接收整理文教机关单位499个,其中公立中学8所,全县留用旧职人员3000多人”⑧。文教事业的接管是江津县新政权初创时期一项繁重而迫切的工作,中学教育是其中重中之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对旧有公私立中等学校的接管和初步整顿,在江津县初步建立起了基层政权对基础教育的领导权。在接收整顿的过程中,新生政权并没有一刀切和完全排斥,而是实事求是,依据旧教育不同的性质采取了不同方法,既让其继续活动,又逐步适时改造,减少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损失,巩固了革命胜利的果实,为进一步地教育改造打下了基础。但是,学校接管工作大多流于物质上进行接收,精神的重塑和感染却没有及时跟进,而且在包下来的政策下,为了接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原有教职员实行基本包下来的办法,大量旧人员在学校得到留用,相当一部分中学的校长仍然是过去的校长,这固然是有利于接管的顺利进行,但是学校的管理体制、教育教学并没有发生实质改变,新的学校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广大贫苦家庭失学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对新政权相当一部分师生还存在思想上的误解。然而,在当时客观的现实背景下,接管工作并没有使江津县中等教育的性质发生根本性转变,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还没有得到落实,江津县的中学教育亟待进一步整顿。

注 释:

①江津县志编辑委员会.江津县志.四川科技出版社,1995:664.

②指江津津(江津)沙(白沙)文化区、重庆沙(沙坪坝)磁(磁器口)文化区、成都金牛(金牛坝)文化区、北碚(夏坝)文化区,并称为抗战时中国大后方四大文化区.

③江津县志编辑委员会.江津县志.四川科技出版社,1995:642.

④江津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江津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第19页.

⑤江津县文教科.江津县城区接管工作总结(1950).江津县档案馆,档案号:09-10-23.

⑥江津县人民政府:《为私立学校经费困难可动支减租退租物百分之二十由》(1950年),江津县档案馆,档案号:09-10-41.

⑦江津县人民政府:《江津县第十区文教会议记录》(1950年),江津县档案馆,档案号:09-10-224.

⑧江津县人民政府:《江津县人民政府接管委员会接管工作总结》(1950年),江津区档案馆,档案号:09-10-100.

猜你喜欢

文教私立学校江津
江津区科协全新打造《科普江津》栏目
一山一水皆诗情——重庆市江津区蔡家真开展诗教工作纪实
王文教 中国羽毛球事业的奠基人
“开漳圣王”陈元光的文教思想及其实践
户外大型定制树屋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江津区经信委关工委的爱心篮球板让山区孩子更快乐
印尼侨领黄周规“文教报国”思想的影响因素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