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名师课例,破解中年级散文教学密码
——由余映潮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想到的

2018-01-26闫晓枫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脉自然段散文

◇闫晓枫

王荣生教授认为,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阅读离开了文体,必定不得要领,读,等于未读。故而,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文体意识,根据文体特点采用适切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那么,散文该如何教学呢?我们来解析余映潮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通过赏课例来悟教法。

《秋天的雨》因其章法经典、语言清新,再次被选入统编教材。我们从四个角度解读文本:一看全文结构。全文共5 个自然段,前4 个自然段写秋雨的特点,第5自然段总结抒情。前4 个自然段是并列关系,如果是并列段式,一般可以调换顺序,但是这篇文章却不可以,因为这4 个自然段暗含时序:由秋天来临写到冬天将至。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暗示秋天刚刚到来;“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说明是在仲秋,一派丰收的景象;“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告诉我们已经进入深秋,开始做过冬的准备……二看独立的每一个自然段。每段都是首句总起,引出这个段的内容,先概写一笔,后边再展开细描。三看作者写的角度。作者调动多种感官,“五彩缤纷” 是视觉,“好闻的气味”是嗅觉,“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是听觉,从不同角度描写秋景。四看美词佳句。色彩词、叠词、动词、短句的大量运用,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音乐的美感。

余老师采用两课时,创意教学《秋天的雨》一课,在大量积累上着力。

第一课时:平实地教学

第1 读:轻声朗读,读后认读生字。

设计解读:这是学生通过读文本认生字,初步把握课文内容,落实会认字的目标。

第2 读:中速朗读,读后书写生字。

设计解读:这篇课文的语言清新明快,短句居多,一句一景,读来有一种音乐的美感,第2、3自然段还能读出神秘和惊喜,特别适合娓娓地、深情地朗读。如:“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这句读得快、读得重,都不能表达美感。教师让学生独立练习、揣摩的过程,也是学生语感逐步形成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落实会写字的目标。

第3 读:深情朗读,积累新词。

设计解读:学生读不到位的时候,教师深情地范读,就是有效的指导,也是在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建构形象,体会语言的美感。读后落实新词,训练正确书写。关于朗读和识字写字教学,一、二年级是打基础阶段,到了三年级,生字、新词的数量呈井喷式增长,阅读任务也变得繁重:理解词语、概括、体会表达……好多老师抓不过来,会忽略基础。但是余老师这三个层次的读,非常重视生字、词语的教学。一是落实会认字、会写字基础;二是及时抄写有特点的词、短语,促进阅读积累。笔者听过余老师的多节课例,他经常组织当堂读记活动,如2 分钟速记,5 分钟抄写。在课上抽时间集中训练,效率远高于课下反复抄写! 这一点应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启发。

第4 读:自读课文,选词说话。

学生选词发言,如:我读懂了“钥匙”的意思……教师根据发言点拨时序:秋天到来、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过冬的准备。同时,顺势指导学生画出每段中心句,梳理篇章结构。

设计解读:此项活动,是本课时的点睛之笔,巧用说话训练,达成多个目标。一是落实了该单元语文要素“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理解词语,究竟怎么理解呢?暗示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学生理解得怎么样呢? 余老师指导学生不仅达到意会,还要通过“我读懂了××词的意思……”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就是在具体实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二是渗透“抓中心句读懂一段话”的方法。“钥匙”“五彩缤纷”“好闻的气味”“金色的小喇叭”这4 个词或短语恰在4 个自然段的首句,首句概写,下文具体细描,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实践中,领悟了本文独特的段式结构。三是梳理文脉,把握了本文的章法结构。当学生交流讨论,聚焦的只是“钥匙”“五彩缤纷”等词、句、段的理解时,余老师引领学生立足全篇,理出时间顺序,梳理了文脉。真乃一石数鸟!

观余老师第一课时的教学,笔者用4 个词记下感受:基础为本,读为主线,巧妙理序,观照全篇。这个目标定得准,也落得实!

第二课时:生动地教学

活动一:我能美美地朗读。

老师用陶醉的感觉示范朗读第1 自然段,学生练习朗读其他3 个自然段。时间充足的前提下:第一遍轻声读,第二遍中速读,第三遍用陶醉的感觉读。

活动二:我能美美地背诵。

老师明确要求学生:选1 个自然段背诵;时间是6 分钟;同桌互查,人人达标。

设计解读:把优美的语言积累内化,有助于规范学生的书面表达。三点要求体现了教者的智慧。首先,选段背诵,全员参与。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学困生选得短一点也无妨,每日积累一点,时间一长,积累的量就上来了。其次,背诵时间是6 分钟。多么宝贵的6 分钟! 好多老师不愿浪费,要自己讲,反而剥夺了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其实对于隽永的语言,最好的方式是熟读积累,在语言仓库中储存发酵,随后信手拈来,由消极语汇转化为积极语汇。再次,同桌互查,人人达标。我们追求“教、学、评一致性,目标要落实,怎么检测?同桌是最小的达标互测单位。

活动三:我能美美地创造。

老师鼓励学生尝试将文中的一句话改编为小诗,朗读给大家听。

设计解读:改编的前提是理解,体会到语言的情味。这里怎么写得这么妙呢?学生练习创编的过程,也是在品析语言,玩味语言,是一种基于文本的创作。课文已经写得很美了,再进行语言重组,那可是挑战。学生需要去揣摩,凸显哪个词,替换哪个短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悄然提升。最终完成什么样的作品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对语言揣摩、玩味、加工、重组的过程,发展的是隐性的能力。

以上三个板块,目标清晰——朗读悟情、积累内化、创作迁移,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简约、朴素、高效”的语用课堂。

教学启发:余老师这么教,紧扣了散文的特点——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最适合“美读、积累、语言学用”。我们可以从余映潮老师的板块设计中,获得中年级散文教学的启发:

第一,梳理文脉,聚散为整。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文章看似散漫,其实作者用一条线索把材料巧妙地连缀起来,我们要引领学生通盘考虑,把各个部分的内在意思进行纵向梳理,理出文章线索。如《秋天的雨》,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联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快乐的秋天。“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暗示秋天刚刚到来;“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说明是在仲秋,一派丰收的景象;“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告诉我们已经进入深秋,开始做过冬的准备。作者从初秋写到深秋,选取典型景物,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这个“梳理文脉”的过程,也在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

第二,以读促思,积累语言。散文的魅力主要源于其隽永的语言所构筑的画面与意境。对语言的领悟,朗读是最简单、最实用、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散文教学,朗读是第一要义,通过朗读可以架起读者和文本沟通的桥梁。轻声朗读,中速朗读,深情朗读。在朗读中,建构画面,知其言简意丰;在朗读中,唤醒体验,引发情感共鸣;在朗读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在此基础上,可以仿写创作,指向语用。

第三,据形悟神,把握主旨。探究散文的主旨是教学难点,我们可以根据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据形悟神,把握主旨。其一,要梳理文脉,理清作者所写的景、物、事、人背后所寄寓的道理、情感或表达的心意志向。其二,要寻找“文眼”,找出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反复出现的词句等,读出语句的丰富内涵。如“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在作者笔下,秋雨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更像一位艺术家。它灵动、鲜活,具有生命力,它能把小朋友的脚勾住。我们可以在这些语句处停留,引导学生体悟文章的内涵。

综上,语言优美的小散文,就应该回归文体“美读、积累、语言学用”。

猜你喜欢

文脉自然段散文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秋天
美丽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