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培育时代新人的几点思考

2018-01-26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潘新民赵阳施夏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个性化时代信息化

■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潘新民赵阳 施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并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要命题。与此同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广大少年儿童的成长带来了新的推动和冲击。信息化背景下,如何认识与把握时代新人的特点?如何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本文就信息化背景下培育时代新人这一命题做出几点思考。

信息化时代对少年儿童的素养提出了新要求

掌握先进文化知识是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少年儿童通过广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了解人类千百年来关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方面的优秀思想,不仅能够开阔眼界,而且能清晰地认识到事物现有状态,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在信息呈爆炸式快速增长的时代,掌握先进文化知识是提高少年儿童信息识别能力的基础。此外,少年儿童正处于知识积累期,掌握先进的文化知识,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等能力。上述能力,恰恰是少年儿童适应信息化生活,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同时,少年儿童系统学习先进文化知识的过程,也是传承人类优秀思想的过程,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在信息化时代,国际间交流愈加频繁,了解世界文化才能获取到更多的信息,坚持中华优秀文化才能增强民族自信心,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创新思维能力是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知识创新与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增强国家实力的重要保证,成为国际间竞争的关键。在信息化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那么具体到我们学校教育,就是要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品质——创新思维能力。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拥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从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现矛盾,提出质疑并对这一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是引导他们在已有知识和实践基础上,对已有信息和外来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和重新组合,最终突破对该事物原有的认知,获得新的见解。而这一系列的能力素养,既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良好心理素质是成为信息化时代新人的重要条件。一个人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也才能在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就是一种精神力量”,我国也有“神形合一,以神统形”的古语,这些都无不在强调心理素质对人行为的重要调节作用。现阶段,少年儿童生活在物质生活极为丰富、信息开放多元的时代中,极易出现网络成瘾或受到多元文化冲击。在此背景下,少年儿童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在遇到挫折时能及时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才能最终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成为信息化时代人才的保障。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就是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政治觉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会处理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间的关系。因此,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塑造健全的人格。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再加上市场价值导向和监管机制失控等因素,带来了思想意识混乱、道德底线脆弱、社会行为出轨、道德风险加大等诸多问题。面对诸多矛盾冲突,少年儿童只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各种信息去伪存真,抵制、反驳、批判各种腐朽的文化。

熟练地信息采集、处理和运用能力是信息化时代新人的关键能力。首先,信息时代就是终身学习的时代,采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是一个人学会学习的主要指标,是终身学习的核心。其次,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我们的生存已经无法离开信息这一重要资源,我们只有主动地吸收信息的营养、充分挖掘信息的潜能,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节奏。作为生长在信息时代的少年儿童,对信息的把握具有独特优势,学校教育需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使少年儿童熟练的掌握采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现代人适应信息社会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必要基础。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少年儿童才能在浩渺的信息中准确并快速搜索到有用的信息,才能正确处理信息并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当前学校传统教育理论与实践存在的问题

学校教育是培育时代新人的主要方式,但目前学校教育仍存在忽视学生个性化培养、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教育理念落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信息化时代少年儿童信息化素养的养成,不利于信息化时代新人应有素质的培养。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对矛盾:

学校教育千篇一律与学习实践个性化矛盾。在信息化时代之前,为了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学校教育往往采用标准化或规格化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民主化发展。在这样的时代中,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丰富,人逐渐成为教育信息化时代下的主体。而这其中,作为主体的人,是特殊的、具体的、个性化的。其次,信息化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为主。少年儿童会根据自身认知发展的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构建自主学习的模式,最终实现个性的发展。最后,信息化时代需要少年儿童具有旺盛的创造性以及鲜明的独特性。因此与传统学校教育相比,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更需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养成。而在千篇一律的学校教育中强迫少年儿童接受同样的文化和知识,严重忽视了他们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营造安全与自由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文本对话,从而主动地建构知识,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师知识权威与知识来源多元化矛盾。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运用使得知识的来源变得多元化,学生习得知识的途径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不仅如此,教师单向的知识传输显然也不能够满足少年儿童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需求。这些都对教师知识权威地位带来了挑战。其次,信息化时代知识来源的多元化也对学校课程和教育活动提出了挑战。由于教师的知识权威,由教师编撰的教科书也一直是以知识权威的形式出现,由教师主导的教育活动也以模仿与接受为主,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但是在信息化时代,少年儿童处在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变化的信息世界中,知识的来源不仅仅只有教科书,还会有音频、视频、网络等等。而以盲目模仿和接受的教育活动难以满足少年儿童的奇思妙想,及其对知识探索的渴望。因此,教师知识权威与信息化时代知识来源多元化构成的矛盾,对教师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学习评价普适标准与学生个性化评价相矛盾。在我们当前的教育中,学生学习评价普适标准往往具有这样的特点:重视考试成绩;重视机械性的死记硬背;学生只能接受统一的考试和评价;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评判的被评价者;评价结果过于追求客观与公正,学校以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进行量化测评,得出一个分数,分出不同等级。而在信息时代,学习的主体是人。并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个体化、个性化的学习成为可能,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利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对这个内容进行学习和研究,并依据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灵活的把握学习进程。因此,在信息化时代,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学生学习评价标准,忽视了少年儿童的主动性和个性,严重阻碍了信息化时代少年儿童的成长。

培养符合信息化时代需求人才的策略

面对信息化时代特点及其对少年儿童的素养要求,解决学校教育存在的诸多矛盾势在必行。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面对新时代的要求,更要着力深化落实教育改革,积极推动符合信息化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教育理念创新、实践养成创新、制度保障创新,创造性地把党中央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项决策落实到位。

坚持教育理念创新。一是要树立个性化发展观念。学校教育要致力于解放少年儿童,使他们能够自由地发展,努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主性、激发他们的创意、凸显他们的个性。二是要及时更新教育价值观和师生观,适应信息化时代教师新角色。广大教师要认识到在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是“学习的引导者”,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成为教师的任务。同时,教师也要树立教育为学习服务、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尊重、关爱学生。真正建立起互相尊重的、可交流的、合作的,平等、民主、开放的和谐师生关系。三是要树立开放的教育观念。广大教师要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要把社会与个体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教师要认识到教学不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包括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法的训练和品格的养成。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创设融洽、协调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重视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最后,教师要以开放的眼光评价学生,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终结性与过程性相结合、工具性与本体性相结合的评价原则。

坚持在实践中养成创新。一是广大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优化教育教学策略,多与少年儿童交流沟通,了解信息时代少年儿童的内心特点。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引导少年儿童对信息进行筛选,使他们掌握正确采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开放性、灵活性和沟通性等特点,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利用在课堂教学和评价中,也可以利用自持移动设备等新媒体和技术全方位打造符合少年儿童年龄特点的游戏化、移动化的各色课下活动,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二是要创新学校课程。信息化时代的学校课程,是可供全体学生所利用的学习资源。这样的学习资源要由种类丰富的信息资源、完备的技术支持和教师及专业人员提供的智力支持所组成。学生可以利用这些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充分的个性化的学习。三是要强调教育活动的研究与构建过程。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适时提供新的线索,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使学生能够对不同的知识、思想、价值与行为进行比较、甄别、判断及选择。在研究与建构的教育活动中,会充满师生与生生间的对话、碰撞、交流与生成,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坚持制度保障创新。一是要加强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强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引导作用;协调参与信息化教育制度多方主体的关系;建设与完善现代学校制度;重视校际间的信息技术支持。二是要建立发展学生个性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广大教师要针对不同学习者的不同发展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和分层评价;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和全面性;允许学生在保证知识掌握的情况下自主选择作业;充分关注、挖掘、尊重和接纳不同学习者间的不同个性。总之,利用多元化的手段和途径,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分阶段的给出进步性或是发展性的评价,以期能够最大程度的促进每个学生自主、和谐、创造性的全面发展。三是要创新教师激励机制,以保障教师积极性。学校与社会要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优秀的环境,改善教师待遇,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师德水平,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鼓励教师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总之,学校应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发展现状,综合分析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影响因素,创新教师激励体制,促使教师个人的努力方向和学校的发展目标相一致。

猜你喜欢

个性化时代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同桌宝贝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