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领大量失业与技术工人缺乏的就业心理误区

2018-01-26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技工误区毕业生

冯 琦

目前,我国企业的就业形式严峻,技术工人大量缺乏。据不完全统计,在近1.4亿的城镇企业现有职工中,技术工人只有约七千万人,而在蓝领工人中,高级技工的比例占总数极低,中级、初级技工比例分别为35%和60%左右;而从劳动力增加的比例来看,中级以上的技工供不应求,据近报导,北京地区高级技工或技师的供需比大约为1∶7.3,广东省这一比例为1∶9,而在老工业基地辽宁,钳工与车工等普通技工的供需比也分别为1∶7和1∶9[1]。虽然我国就业形式严峻,人力资源市场是供多求少,大量求职者难以找到工作,但是与此同时,大多数企业的技术工人缺口却很大。

当然,白领大量失业和技工用人荒的境地与劳动就业的心理倾向有着极大的关系,本文正是基于此,结合劳动就业心理理论,力图通过分析上述现状,总结劳动力在就业时存在的心理误区,并找出形成这些误区的原因,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1 白领失业与技工荒的就业心理误区分析

应届毕业生由于社会舆论和家庭的压力以及自身的就业观念,导致在择业时陷入极大的心理误区,将就业方向相对缩小。攀比从众,急功近利的就业心理导致择业结果的偏差,从上述白领大量失业和技工严重短缺的情况可以看出,劳动在就业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心理误区。

1.1 就业心理不成熟

应届毕业生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判断,一些大学生过高的看重自己,而另一些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时过于自卑,甚至对就业产生畏惧。由于应届毕业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在就业中往往会产生从众攀比的向法,不能对所面对的岗位做出正确的评价,导致与很多适合自己的职业失之交臂。

另外,还有一大部分应届毕业生,没有自己的工作规划,过分依赖其他人,没有对岗位的正确判断。他们过分看重父母的意见,受老师和学长学姐的意见影响,甚至一些学生会将工作的希望寄托于家庭背景,“恨爹不成刚”,或者梦想着靠家庭的社会关系,托亲朋好友联系好一份工作,却从不针对自己的情况仔细思考,更不用说自己去做决定。这样的依赖心理使自己不能自主的去择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陷入被动[2]。

1.2 追求稳定工作、创业意识淡薄

如今的应届毕业生,在择业中没有敢闯敢拼的精神,过于追求安逸,害怕失败,希望能够一步到位,捧到一个铁饭碗。在这些心态驱使下,很多大学生集中扎堆到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就业,每年的公务员热、事业单位考试火爆,有一大部分参与者是大学生群体。一些大学生恋家观念重,没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愿意去离家远的外地工作,甚至一些大学生盲目排斥外地环境,适应能力很差。此外,大学生一方面因为经验不足不敢创业,另一方面受老一辈的影响,不愿意承担风险,不敢于尝试,导致他们多倾向于择业,而缺乏创业意识和能力。

1.3 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

很多应届毕业生都过高的评估自己,社会经验不足是当今应届毕业生的通病,不能客观的认识自己,没有理解岗位所需人才,盲目追求更高的职业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应届毕业生大多倾向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导致出现了“北漂”、“海漂”。另外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也导致大多数刚从学校出来的大学生不能吃苦,适应能力不强不愿选择偏远的地区。

1.4 价值取向功利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利益最大化始终被他们排在就业条件的第一位,他们在职业选择过程中的忽视了社会责任、社会需要。绝大部分大学生以工资待遇、福利水平作为其判断职业好坏的依据,过于看重物质满足与享受。

2 劳动就业心理误区的归因分析

2.1 社会发展的限制

我国政府对市场实行的宏观调控的政策,还不能做到对每个地区,每个行业都能保证平衡性,尤其是实现双向选择后,出现了发达地区毕业拥挤,饱和程度过大,而贫困地区人才缺失,出现了人才难求的情况,现在还无法将这样的状况达到平衡。

2.2 求职者自身吃苦耐劳精神缺失

如今的社会需求是能吃苦耐劳的年轻人,更多需要的是新鲜的血液注入到这些职位之中,而不是提供优越的条件去享受,大多数毕业生希望得到的工资待遇高,地位高,假期多的职位,而忽视了现实的社会需求。由于社会及生活原因,很多孩子是在良好的物质条件中成长起来的,导致自身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2.3 行业发展不均衡

我国还处于发展中阶段,市场体制还不够完善,很多地区贫富差距过大,而地区与地区间的差距也很大,经济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而偏远贫困地区的生活水平有限,这导致了大多数毕业生会把目标放在发达地区而不愿吃苦[3]。

3 改善白领失业与技工荒不平衡的就业心理干预对策

3.1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对劳动就业的调控

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尽量建立起就业的的良性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统一的就业市场和就业保护体制,尽量减少地区保护的政策。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够保证最基本的利益,在保证基本生活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价值,完善就业体制,实现相对的公平,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要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人力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要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以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全国就业信息网络。

3.2 高校完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增强就业服务专业化水平

第一,应对大学生就业部门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将单一的管理职能向教育职能、服务职能等多方面转变。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当前就业部门的工作重心逐渐向生涯发展教育及培训指导转移,形成了服务、管理、教育三合一的工作模式如提供就业信息、组织校园招聘等。所以,各大高校应该加强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辅导,要以学生的思想为重,防止进入误区,主动的指引学生正确就业,在就业岗位中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健全毕业生的心理服务体制,推动高校进入一个正确的引导模式。

第二,目前专业人员缺乏是就业部门人员配置方面的一个严重问题,高校教育从就业安置向生涯发展教育转型后,所从事教育的培训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更加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要的文化知识,具备能够适合现在社会经济体制的培训人员。很多学校一方面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另一方面与大学内外专业机构相互合作,逐步实现了从业人员的专业化。从而保证在毕业生进入人力市场前,专业人员通过就业指导课、模拟应聘、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令毕业生明白如今的就业去向和就业的方法,能够在就业中具有主动性[4]。

3.3 家长转变观念,提高知识水平

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不应该把自己的认识和之前的经历强加给子女身上,听取子女的意见,其次,家长应该正确的看待就业形式,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指引,有针对性的给出就业的方案,而不是选择包办,让子女产生依赖;让他们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这样才能够在就业中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3.4 加强就业者自身的调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朝着市场化、多元化、功利化的方向发展,但与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作为就业者应该加强自身的调节,不是大企业大集团就适合自身的发展,民营企业和公司也同样可以实现自我的价值。在当前的就业形式下,就业选择应该放宽,不要眼高手低,将眼光放长远,有条件有机会的可以自我创业,拥有敢打敢拼的精神,在职位选择的市场条件下能够懂得变通,灵活就业。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到农村、到基层去锻炼自己,为国家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所有应届毕业生都面临着就业,而所有毕业生的社会经验都不足,在择业中面临着很多误区,在岗位中也会出现很多与人交往为人处事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大学生就业路上的心理误区,让毕业生能够拥有一个健康地、正确的择业心态,改善白领失业与技工荒不平衡的现状,应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对劳动就业的调控;高校要完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增强就业服务专业化水平;家长要转变观念,提高指导水平;加强就业者自身的调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应届毕业生是社会的新鲜血液,一定要积极的引导应届的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从校园步入社会的时候同样积极向上的成长,用正确的态度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生道路。

猜你喜欢

技工误区毕业生
从技工到英雄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对新时期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技工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