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扬尘治理深层次探究

2018-01-26李召召

浙江建筑 2018年11期
关键词:扬尘施工现场建筑工程

金 健,李召召

(浙江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空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愈发严峻,城市空气污染已成为一个主要的环境问题正迅速地凸现出来。城镇范围内建设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施工车辆运输和工程渣土清运等活动产生的细小颗粒漂浮物对大气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已备受社会关注,建筑工程扬尘污染随着城市建设日渐加剧。然而建筑工程扬尘的防治单靠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若不是以增加高额建设成本和牺牲生产效率为前提在短期也是难以彻底遏制的。所以,建筑工程扬尘的彻底遏制需要经过长期的行业和政策环境的改善,施工管理技术水平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施工技术革新和相关施工设备机具改良才能彻底解决。

1 建筑工程扬尘管理行业和政策环境

1.1 建筑工程扬尘治理政策和法规逐年完善

随着近些年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环保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全国各省市均比较重视建筑工程扬尘防治工作。以浙江省为例,出台了较多的有关建筑工程扬尘治理的政策性文件和规范标准,如《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浙江省城市建筑工地与道路扬尘管理办法》《浙江省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控制导则》《关于规范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费计取的通知》等,从管理、现场技术、工程造价等方面规范和强化建筑工程扬尘治理工作。同时,建设主管部门也逐步建立了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和奖惩措施,将施工现场扬尘控制情况和评优创杯、绿色工地创建等工作相结合,建立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监管联动机制,实现对扬尘污染违法违规企业的长效约束机制。

1.2 现存问题浅析

现在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普遍增强,但就建筑行业的主体而言,企业普遍是利益至上,一线作业的农民工大多数情况下对自己的健康都无暇顾及,环保意识更是无从谈起,这也是短期最难解决的问题。首先,从现有有关建筑工程扬尘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标准规范内容来看,普遍的缺陷是内容不详细,强制性条款和处罚措施部分太笼统、不精细、一刀切现象严重,且现有的规范标准太多,相对比较完善和详细的又很少,部分规范标准之间的内容相互矛盾,反而误导了执行者;其次,建筑工程扬尘污染的管理涉及建设主管部门、环保主管部门等多个管理单位,部门之间缺少联动与良好的合作机制,导致经常出现部门间的职能相互冲突和监管漏洞,造成了表面看来各个部门都在对该污染问题进行管理,但是各个部门都无法将其管理好的局面;最后,是监管在技术层面上较难执行,建筑工程扬尘大部分为无组织排放源,目前对无组织颗粒物的监管标准仅为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其中所提及的周界外10 m对于建筑工地来说通常已经是市政道路的范围,监控的颗粒物不仅是由施工造成的,还将受道路交通排放的汽车尾气影响,若监测结果超标,很难将责任进行一对一确认[1]。

1.3 解决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一是建立比较完善的监管机制以及制定职责详细的操作性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赋予各管理部门能够进行实际操作的便于被监督的奖惩权利,同时强化部门之间联动与合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二是协调好各个相关监管部门的管理工作,避免监管对接不畅通或者遗漏,严格督促企业的责任落实,对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只注重经济利益而破坏环境进行施工的行为要严肃处理与追责,加大违法违规成本,强制约束施工企业对建筑施工的规范性操作。三是鼓励和引导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尽快解决诸多监测技术层面上的问题,研发通用的、实用的扬尘监控软件,以辅助企业实施科学的、高效的扬尘防治措施,强化主管部门的监管依据和方向,避免责任不清晰,处置不公正的情况。四是加强建筑工程扬尘治理的宣传工作,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以及网络等多种媒体的配合,大力宣传建筑扬尘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的巨大危害以及防治扬尘的措施,增强社会各阶层参与建筑扬尘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尤其是提升建筑工地以及施工人员对扬尘治理的认识,自觉地参与建筑扬尘治理工作。

2 建筑工程扬尘防治过程的设计与管理

2.1 建筑工程扬尘的来源

经过调研发现,城市建筑扬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拆除旧建筑以及旧建筑拆除以后在清理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过程中产生的建筑扬尘污染;二是城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基本施工、地基开挖等过程会产生的建筑扬尘;三是水泥、砂石、泥浆等建筑材料进行搅拌时产生的建筑扬尘;四是城市的道路进行面积拓宽、城市高架桥、立交桥等市政工程建筑施工会产生的扬尘;五是建筑施工现场的道路尚未完全硬化或者路面有沉积物等,车辆过往时会产生建筑扬尘;六是建筑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保管方式不妥善,会因风力而产生建筑扬尘;七是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不妥善,有野蛮施工以及建筑违规操作的现象出现,会导致建筑扬尘的产生;八是现场不合理的清扫工作以及防尘、清洗设施运行管理不当等,导致和加重二次扬尘。

2.2 组织管理设计阶段的扬尘防治

首先是开工之初,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提前召开扬尘防治专题分析会,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情况、物料以及施工工艺进行预判,并针对具体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将扬尘治理工作前置化、日常化、规范化。同时明确工程扬尘防治创优目标,并提前做好项目策划。其次是编制扬尘治理专项方案,施工企业应根据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以及设计施工图纸等,结合工程项目前期策划、施工组织设计以及现场实际条件,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扬尘防治专项方案及应急预案编制。编制时应对施工部署、主要技术方案及措施、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机构情况、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施工总进度计划控制等诸多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保障其可行性、科学性。最后是及时交底,及时对扬尘治理方案进行交底,将扬尘防治工作落实到操作层,做到“人人管扬尘,人人治扬尘”。同时,项目部应与作业班组签定扬尘治理目标责任书,对扬尘治理工作进行目标化管理,并建立明确具体的奖惩制度来推动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2.3 现场运作阶段的扬尘防治

施工现场扬尘防治具体工作应时刻秉承“六必须、六不准”以及“十要三禁”治理原则[2],把“必须打围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湿法作业、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高空抛撒建渣、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不准现场堆放未覆盖的裸土”以及“要有围挡围网、要有冲洗设施、要有硬化绿化、要有封闭遮盖、要有洒水降尘、要有机构人员、要有方案预案、要有教育交底、要有措施费用、要有检查考核;禁止污水泥浆乱排、禁止垃圾乱抛乱放、禁止违规焚烧吹扫”等工作要求落实到建筑施工日常管理中去,严格按照相关扬尘治理的规范标准、技术导则实施现场扬尘防治,确保扬尘防治合规合法,切实有效,做到“7个100%”治理工作,即100%围挡封闭、100%物料覆盖、100%车辆冲洗、100%道路硬化、100%湿法作业、100%密闭运输措施、暂不开发场地100%绿化。

2.4 现场人员应配合扬尘防治工作

建筑工程现场普遍存在管理人员不作为,农民工抵触繁杂管理制度的现象,这也是日常管理过程中扬尘治理工作开展难,效果差的主要原因。由于工作环境和社会地位等外部原因致使大部分建筑工程现场管理人员缺乏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差;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素质较差,加上经常存在基本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被管理人员轻视,缺乏人文关怀。这是导致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就解决眼前问题而言,要短期阶段性地改变这种状况,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利益的手段控制约束现场人员的行为,企业要完善奖惩措施,提升现场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注重对一线作业工人的人文关怀,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这样才能保障现场扬尘治理制度、措施在操作落地环节上的可靠度,并减少不必要人为二次扬尘,提升扬尘防治效果。

3 通过行业改革,技术创新助力扬尘治理

3.1 行业转型升级,改变建造方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行,建筑业也朝着节能降耗、高效利用的方向不断发展,同时也解决了很多扬尘治理问题,如混凝土、砂浆的现场搅拌到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推广与应用就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施工扬尘的产生。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建筑的推进,装配式建筑、全装修住宅应运而生,这种标准化、工业化和集约化的建造生产方式与传统建造方式比较,极大地减少了现场的材料周转,支模浇筑等作业量,很好地规避了传统建造方式产生扬尘的诸多工序和环节。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建筑产业化相比于传统建筑模式节约用材20%、节能70%、节约用水80%、减少建筑垃圾80%、缩短工期30%、减少建筑扬尘60%,就长远考虑,积极推广新型工业化建设,推广预制、装配式施工模式,加快产业模式转型是减少建筑工程扬尘治理的重要途径。

3.2 相关行业辅助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过程中大量的扬尘是伴随着各种施工机具的使用而产生的,最典型的就是土石方工程和拆除工程,所以施工机具的改良和革新也是抑制扬尘产生的重要切入点。例如在土方开挖时,挖土机抓斗挖掘、上提、放土过程中会扰动土壤使其成为松散物质,同时使松散物质受到外界的作用力而形成大量的扬尘,我们可以试图对这些施工机械给予改良,将抑尘措施直接移至机械与松散物质接触的环节,从源头防治或者抑制扬尘的产生。试想,给抓斗罩上罩子,让其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作业;或者在抓斗的四周装上喷淋装置,作业时保证松散的土壤处于湿润状态等措施来杜绝颗粒物的上扬;在车斗上装上感应装置,每次当土方放入车斗后,车斗上面的盖子可以自行感应并自动闭合来达到抑尘的目的。建筑工程扬尘产生后能够及时有效地使悬浮颗粒物降落也是治理扬尘的重要手段,水雾喷淋是比较经济有效的降尘方法。就整个施工现场的大部分施工阶段而言,塔吊的高度最高,几乎覆盖整个施工作业现场,将喷淋装置与塔吊结合,让降尘措施跟随作业面移动,提高喷淋降尘效果等。而上述设想都需要相关行业结合建筑行业的扬尘治理需求来完成技术革新与设备改良。

4 结 语

建筑工程扬尘是威胁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要想根治必须依靠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不断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行政管理制度,提高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转变工程管理模式,改进施工建造方法,改良革新施工机具,加快建筑行业的转型推进建筑工业化来全方位地抑制建筑工程扬尘的产生。目前,我国建筑企业普遍是效益至上,社会责任以及环保意识比较弱;从业人员素质普遍有待提升,特别是一线作业的工人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产业工人。上述是制约当前建筑工程扬尘防治工作实施难度大、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也是短时间最难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扬尘施工现场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庐山站改移武九客专上下行过便线拨接施工现场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三违』现象
兴隆庄矿电厂灰库优化改造分析与对策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