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树兰:退而不休扶贫忙

2018-01-26杨秋意

农村.农业.农民 2018年2期
关键词:敬老院第一书记驻村

本刊记者 杨秋意 李 苏

2018年1月2日下午,天暗风冷,赶在今冬大雪前,全国扶贫战线上的名人吴树兰匆匆赶往河南范县,她心里牵挂着该县陈庄乡胡屯村的37户贫困户是否帮扶到位。这是吴树兰正式从河南省扶贫办副巡视员位置上退下来后,首次以扶贫顾问的身份来到范县。

1月3日一大早,乡里陪同人员还未到,吴树兰就直接来到胡屯村,看着粉刷一新的墙体,整洁的街道,她内心十分喜悦。循着上次来看过的贫困户,她说:“上次我给住在村西头的贫困户说过,他家的位置比较适合开农家乐,咱们去看看他们进展得怎么样。”

住在胡屯村西头的孙维昌,初中就早早辍学在家,父亲已经过世,现在和母亲一起生活,他表示不想开农家乐。吴树兰看着高高大大的孙维昌,只有再次动员他发展电商,在网上卖莲藕。看着孙维昌一脸的迷茫,她要求互留电话,继续督促他。

从孙维昌家里出来,吴树兰对随行的村干部说:“年轻人还没有定性,我们要多引导多督促,当他尝到甜头时就能激发出创业的热情。”指着村里街上粉刷一新的墙体,她说,“这里要刷上二十四孝文图,要让村里充满正能量,今冬明春,要抓紧多栽树,把绿化搞起来。”

63岁的胡安营因病生活困难,上次征询意见时,他想养牛,但因已超过60岁,不能享受贷款政策,一直没能如愿。吴树兰急得当场打电话给河南省新蔡县大吴庄的一个养牛户要母牛和牛犊。然后问胡安营还有什么要求,胡安营说,想再搭间房子养牛。吴树兰说:“这都不是问题,主要是牛来了,你一定要养好,我可是赊人家的牛啊!”

走在村里,吴树兰说,村里得有个文化书屋,让农民们闲时有个读书的地方。看着稍显出味道的农家书苑,她说如果能把挨着的两家五保户的房子利用上,这里就可以做成更大的文化活动室。旁边陪同人员答:这两位老人很固执,不愿意住进敬老院腾房子。

69岁的五保户胡同金喜欢安静,把自己的庭院和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听说要让他去敬老院,老人有些不乐意。吴树兰不急不躁地问:“老人家,您对现在的扶贫工作有啥不满意的吗?”老人说很满意。吴树兰说:“那这样,您能不能把房子腾出来给村里做书屋,也是为村里作贡献,您不愿意去敬老院,就做个图书管理员,帮着打扫卫生,整理一下书籍,每月给您个零花钱,行不行?”老人一听很是开心。吴树兰接着说:“只是,在改造房子时,请您先去敬老院住,等这边修好了再请您回来,行不行?”老人高兴地答应了。

贫困户胡同伍的妻子患有重度糖尿病,他们对住院报销不是很满意,吴树兰提醒他们进行二次报销,并结合自身也是糖尿病患者的经验,耐心地给他们进行了一次食疗科普。

走进贫困户胡建海家,几个妇女正在挑拣刚挖出来的莲藕,看着新鲜的莲藕因市场原因卖不上价,农民失望的表情,吴树兰急得对村干部和乡干部说:“老胡,张书记,赶快让年轻人做电商,树立咱自己的品牌,通过网络把莲藕卖到全国各地去。”

贫困户胡化太家,两位老人养有一个智障闺女,生活很困难,老太太又因病住院做手术,花了1万多元钱,因是在外地一个民营医院,不能享受报销政策,两位老人对生活很是沮丧甚至想轻生,帮扶干部通过物质与精神的帮扶,终于使老人从阴郁中走了出来。看到吴树兰,老人亲热地拉着她的手说:“真好啊,党对我们太关心了,我们不死了,要好好活下去。”

起来晚的68岁五保户李德山听说吴树兰来了,坐着电动轮椅赶到村街上找吴主任,看到吴树兰,老人第一句话就是:“吴主任,没有共产党,我活不到现在啊!”吴树兰推着老人边走边问他还有什么需求,并跟他商量,如果能去敬老院,是个很好的养老办法。李德山一听说去敬老院,一脸的不乐意,吴树兰说:“这样啊,咱们商量一下,你去敬老院解决了生活问题,把房子腾出来做琴房,提升村民的文化品位,人们会说这是你老李给村里作的贡献,而且还能每月给你点租金,你也有零花钱了,多好的事啊。”李德山毫不犹豫地答应腾房。

一路走下来,吴树兰看望了10户贫困户,说服了2个五保老人把房子腾出来做文化书屋,说服了3个年轻人搞电商,当场落实了1家贫困户养牛的心愿。她很开心,她说,做群众思想工作,急不得,要尊重他们,要摸清他们所想所需,让他们心里乐意。她要求乡里和村里抓好落实,绿化美化胡屯村,让胡屯村依托万里荷塘开农家乐、搞电商,让贫困户都找到致富门路,实现永久脱贫。

接下来,吴树兰又马不停蹄地到附近几个村子看望省直驻村第一书记,杨楼村的钱亚军、杨吴庄村的雷建树、王楼镇东张村的完杰军。吴树兰每到一个村子都和驻村第一书记促膝谈心,问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想法。河南科技报派驻杨吴庄村的第一书记雷建树说:“我们在这儿驻村最多两年,等我们走了,能不能给村里留下永久的东西,比如能否给村里建成一个科技扶贫模式,即使我们走后,村里也能够发展得更好。”吴树兰说:“雷书记是真的进行了思考,要探索一个科技扶贫模式,首先需要人才,要建立一个好班子,要相信群众。第二,要带好党员队伍,发挥每个党员的先进性。建生态文明村是靠人的,要建立起一套好的机制发展经济。第三,要找一个适合村子发展的路子,引导村民全民创业。只有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我们的村子才会快步脱贫奔小康。”

吴树兰走到哪里,哪里都是热气腾腾的场面:给年轻的驻村第一书记传授经验,给乡镇干部传授工作方法,给村干部们鼓劲压责,给一个个贫困户带去温暖,解决实际问题。

谁又能想到吴树兰身患糖尿病、心脏病、肾功能衰退、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疾病,她随身带着一大包药,每天自己给自己推胰岛素,却还精力充沛,奔走在扶贫路上。

吴树兰(后)推着李德山边走边聊。

吴树兰(左)与驻村第一书记促膝谈心。

猜你喜欢

敬老院第一书记驻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从脱贫攻坚转向推进乡村振兴刘志杰在驻村帮扶点说了些啥?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敬老院老人遭虐待:乡镇敬老院出路何在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
驻村第一书记
敬老院的微笑
爱心送到敬老院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