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核心素养 培养应用意识

2018-01-25史贵云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2期
关键词:应用意识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史贵云

【摘 要】培养“应用意识”是核心素养对小学数学教育活动提出的新要求。基于应用意识为出发点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联,关注学生的数学体验与数学应用,调动探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本文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的根本要求,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实现创新教育,以激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应用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168-02

想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前提基础就是数学教师具备数学应用意识,这样才能将贴近生活的数学案例与数学知识导入课堂活动中,巧妙地把握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联,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与探究,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凸显数学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培养应用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摒弃过去“高分低能”的教育模式,关注数学应用、关注学生成长,创新多元教育手段,这样才能真正促成数学核心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探寻知识来源,渗透数学乐趣

学好数学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为生活服务,树立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将思路局限在简单地强化理论,更要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拓展学生的思维,将他们熟悉的生活化案例引入数学课堂,教会学生如何把握数学知识、如何解决数学问题,以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来观察社会现象、解决生活问题,无形中提高数学综合运用能力。过去,虽然数学课堂也会引入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为了迎合课堂教学,往往经过加工与处理,只有真正让学生解决生活实践问题,才能从根本实现知识的内化。例如学习“克与千克的认识”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解题场景:妈妈让小明去超市买2千克香蕉,小明看到香蕉的标价为2.5元/500g,那么买2千克香蕉多少钱?“500g”和“1kg”是学生平时在食品包装上经常见到的质量单位,所以克与千克的转化问题也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设置超市购物情境的方式,能激起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习体验,他们迫切地想要了解克与千克,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二、营造生活情境,激活应用意识

情境教学是现代教学活动中的常用策略,尤其在抽象的数学课堂上,营造生活化的情境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有利于激活应用意识。结合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学习特征,我认为采用游戏方法创设情境最适合不过,小学生普遍拥有强烈的争强好胜心理,他们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适度的游戏与竞赛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加、减、乘、除运算”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内容,但是想要提高运算速度、保障运算准确率,就需要多练习、多积累经验,如果单纯采用“题海战术”,不仅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还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采用游戲教学策略则恰到好处,以“摘苹果比赛”为例,我先给学生讲清比赛规则,然后将大家分成几个竞赛小组,各小组做好准备;其次,我发出“开始”的命令之后,每小组第一个队员拿到苹果图片开始答题,快速且准确地算出竖式答案,再将图片传给下一位队员。最后,比一比哪个小组第一个完成接力任务并且答题全部准确。这样的游戏过程虽然简单,但是却趣味性与竞争性十足,课堂教学效果非常理想,让学生锻炼解题速度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团队的重要意义。

三、引导探究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的最佳状态就是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他们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从不同层面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感悟数学的魅力,树立数学解题情感。例如低年级的小学生学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之后,给他们留一道简单却有趣的开放性课后题:调查家人的年龄并编一道应用题,如妈妈今年30岁,爸爸今年32岁,妈妈和爸爸加起来一共有多少岁?奶奶今年67岁,奶奶比爸爸大几岁?爷爷比奶奶大4岁,爷爷今年几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回家后真实地调查家人的年龄并牢记心中,不仅加深亲子互动沟通,还能深刻地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意义,他们开动脑筋自己设计应用题,这样的教学方式突破了教材的限制,他们经过观察、思考与研究,独立发现问题、创设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生活化的解题思路,激发创新思维。

四、创设实践机会,提升应用能力

结合教学内容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他们在实践中总结数学规律,培养应用意识。例如学习“圆环面积计算”时,当大家基本掌握“外圆面积减内圆面积”的简单算法之后,有个同学若有所思,我马上问道:你有什么疑惑吗?说出来大家一起帮你解决。这个同学站起来说:我们都知道圆形可以转化为长方形,那么圆环也能转化,我自己试了一下,如果等分转化就能得到一个梯形,再根据梯形公式推理圆环公式就行了,这样就能知道内圆的周长是梯形的上底,外圆的周长是梯形的下底,内圆与外圆的半径差就是梯形的高。对于这位同学的想法,我感到非常高兴,并且鼓励大家尝试用这种方法解题,但是实际操作之后又发现,这种解题思路也有一定局限性,那就是必须已知内外圆的周长和半径。虽然学生提出的解题方法最终并不适用,但是他们在实践中表现出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却值得表扬,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学生只有参与学习与探究的过程,才能真正锻炼数学应用能力。

总之,数学问题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要做教学与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挖掘和捕捉生活中的数学实践素材,通过精细的提炼与设计,丰富数学课堂的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让小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以及数学的价值,在此基础上锻炼数学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永兴.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策略——基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J].现代教育,2018(02):63.

[2]张红贵.论应用数学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5):184.

猜你喜欢

应用意识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