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沟通”的途径

2018-01-25雷凤梅

甘肃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情感沟通途径语文教学

雷凤梅

【关键词】 语文教学;情感沟通;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2—0054—01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凭借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情感发生积极的变化,达到师生心灵契合的一种教育方式。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语文课堂永远是一个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因此语文教师富有情感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语言艺术,激发情感

语文教学中表达情感的主要手段是语言,因此,教师在范读课文、解读文本时,语言不仅要准确简洁、鲜明生动,而且要有鼓动性与感染力,语言风趣幽默,语调抑扬顿挫,語速快慢有序,使学生如临其境。教学中,要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情感,或激情喷薄,或如泣如诉,或哀婉缠绵……做到时有巨浪冲天之动,时有秋水映月之静,让浓郁饱满的情感浸入学生心田,使学生如沐春风,兴趣盎然。

二、营造学习氛围,渗透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教学活动的润滑剂,愉悦的心理状态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以极佳的心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感情充沛,精神饱满,将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现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津津乐道,语言温和,指导时言为心声,娱乐时积极参与,沟通时亲切和蔼,营造出一种师乐教,诲人不倦,生乐学,学而不厌的情感交融的氛围。在这样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自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朗读训练,品味情感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精髓之一,也是激发学生情感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节加强朗读指导,通过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读,使学生读出轻重,读出抑扬,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读得入情入境,有滋有味,如饮醇酒,如品芳茗,达到“语语悟其神,句句表其情”的境界。只有反复朗读,才能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快速进入作品的意境中,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前最后一分钟这一特殊时刻的思绪。教师通过范读、引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将朗读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始终,当学生满怀激情,殷切期盼地朗读“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时;当学生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地朗读“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时,琅琅书声在课堂中飞扬,爱国之情在胸中荡漾,此时此刻,无需更多解读,“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

四、改变评价方式,体验情感

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可见,渴望被赏识、被赞扬是一个孩子的殷切需要。教师一个信任而亲切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语,都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批阅作业时,每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批注“你进步了”“你真行”等鼓励性的语言,都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受到激励,情不自禁地努力学习。作为教师,不管用什么评价方式都要以及时、激励为主,即使是用否定的语言也应委婉,因为教师通过适度评价、适时指导,能使学生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获得鼓励。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不惜用赞美之词,当教师听完学生充满激情的朗读后,真诚赞扬:“你读得真好,以后你一定能成为播音员,我和同学们都想再听你的朗读”。教师的评价传达着一份赞赏,传递着一种尊重和信任,使学生沉浸在浓浓的师爱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总之,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知识只有插上情感的翅膀,才会更有趣味,更有魅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源泉,点化学生情感,拨动学生心弦,让情感在语文课堂中尽情徜徉。

猜你喜欢

情感沟通途径语文教学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如何在生活实践中开展幼儿教育
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