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禁当众诉苦认定困难生是理性纠偏

2018-01-25王琦

甘肃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饭卡当众伤疤

王琦

贫困生认定发放助学金,是为了帮助更多贫困生圆梦,给贫困生带来受教育的机会和温暖。但是很多学校都喜欢搞公开申请、公示等大会,一方面显示公开、公正,另一方面也彰显了学校扶贫的成绩。但是此类公开、公示的过程却并不美好,大片的学生在下面“参观”贫困生“表演”,而贫困生们只好硬着头皮在大庭广众下揭开伤疤一一展示。同学们纷纷将之谓以“比惨大会”的称号,让助学项目多了些调侃玩笑之意,少了些感恩同理心,而贫困生们也在众目睽睽之下伤了自尊。对此,笔者认为禁止让学生当众诉苦的比困比惨比赛,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隐私的保护,扶贫助学除了予钱,更要温暖和尊严,“予钱伤志”或许不如不予。

嚴禁当众诉苦认定困难生是理性纠偏,而对于扶贫助学的公正性,则需要高校建立更为完善细致的审核体系,只靠一张嘴的比惨演讲并不能确定是否是真贫困生。只有日常消费、观察了解等,才能最终反映家庭状况,对此,高校要善用大数据库。我国的大数据库技术日益完善,只有真实数据才是最为客观的事实。此前已有多所学校,如中国科技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等都引入了相应系统,从食堂饭卡消费情况、超市消费等多方面来分析,最后结合辅导员观察走访,最终确定助学对象。如此,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尊严,避免一些贫困生因不愿上台揭伤疤而失去助学机会,也能更准确地杜绝“骗助学”的现象。当然,大数据库也可能有偏差,比如女生减肥减少饭卡使用,或外出校外饮食较多等,对此,需要辅导员等相关审核人员更为细致,多走访观察、个人约谈来审核贫困生,最终确定助学名额。

同时,任何的慈善补助一旦被藏到幕后,相应的质疑就会产生。这需要高校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加强责任意识,避免个人权利过大等问题出现,一旦发现有骗助学现象,无论是学生个人还是老师,都应给予相应处罚,从而避免骗补助的现象发生,让扶贫助学能真正发放到贫困生手里,温暖学生渴望知识的心和梦想。

猜你喜欢

饭卡当众伤疤
当众发言畏惧成因及其适应教学方法
伤疤
将“城市伤疤”变成亮丽风景
懂事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