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言上打硬仗

2018-01-25霍军

甘肃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杜宇李商隐典故

霍军

难忘一位语文前辈的话:还是要下功夫寻找教材的可讲性啊!很多时候,我们在课堂上只能机械地向学生展示一篇课文的优点,说上一大堆“生动形象”、“描写细腻”之类正确无比的废话。学生会笔记,却对你的这些评述无动于衷,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对文本真正解读。换句话说,教师想讲解一篇课文,只说上了“这样”,却说不出来“为什么会这样”。你不能向学生呈现构成那个“生动形象”的“所以然”,也就是说没找到教材的“可讲性”。

掌握知识的过程,同时是一个发展思维的过程。语文课的探究,就是要深入文本的构成形式当中去,一步步引领学生去探索作者的创作之谜,跟作者重走他的语言发现之旅,从而找到作品高妙的语言表现方式。一句话,有质量的、有效的语文课,就是要在语言构成及其应用上“打硬仗”。教师必须面对“自足的文本”,找出让它“自足”的那些“语言财富”。有了这种在语言上的对经典文本独特构成的发现,教师才能拥有引领学生合乎思维逻辑的探究、发现、生成的教学设计,才能通过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比如,教学《锦瑟》,笔者曾多次依赖“知人论世”的方法,把诗人李商隐政治上的怀才不遇遭遇以及爱情故事、妻子王氏早亡的不幸经历拿来当解读突破口。可还是有学生会问:“老师,有这类人生经历的人很多,为何李商隐这首诗,就被看作唐代最美丽的七律?”沉下心来,笔者把这首七律当成一个“自足的语言作品”——本身完美的艺术品。即便不依赖这五十六个字以外的李商隐的各种故事,八句诗也已经向我们展现了独特的美丽诗境。第一句,“无端”两个字必须玩味——弹奏美丽古瑟的诗人,在埋怨:美丽的瑟啊,你怎么有这么多(五十根)弦啊!古瑟就那么多根弦,但弹奏者却因为弦多而心情烦乱。这个词一追究,后边的“一弦一柱”四个字迎刃而解:因为每一根弦,每一个琴柱,都逗引起诗人对往日美好年华的思念。

过去笔者跟很多教师一样,企图从李商隐使用的四个典故中去寻找他的仕途或者爱情细节,生硬比附。现在笔者发现,同样是“庄周梦蝶”的典故,李商隐却称“庄周”为“庄生”。他将让出蜀帝之位、隐居山中、春来想要重回故国去的“杜宇”,依然称作“望帝”。这种用字的差异是偶然吗?既然平仄允许,诗人难道是随口这样写出的吗?我们不是引导学生在读“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的时候,已经引导他们发现了不称作“周瑜”而叫成“周郎”,表明了“早生华发”的遭贬政治家苏轼,对年少英俊就建立不世奇功的“周郎”的艳羡么?我们告诉学生《长恨歌》是白居易的“新乐府”讽喻诗,那好了,开篇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倾国”代指美女,也可以写成“美人”“佳人”“丽人”,他写成“倾国”,就给人一种“重色不顾国家安危”的丰富含义指涉。如他第二句说“御宇多年求不得”,“御宇”也未尝不可写成“思谋”,但用“御宇”,就讽刺了唐明皇凭借举国之力满足色欲的荒唐。同样,李商隐是要用“庄生”一词,让读者联想到他的“华年”。那个美好时光在他的回忆中,是“迷”幻于人蝶不分、真假难辨的“惘然”中的。所以,本来可用“化蝴蝶”,却为强调“惘然”的迷幻感,选择了一个“迷”字。让出了帝位,就该是平民“杜宇”,但是这个人心里边,却还在想着他的“华年”——“望帝”。所以他还是想回去当帝王。可是,那是他自己让出的,怎好意思再要回来?于是,他不是“变”成杜鹃,而只能是把自己说不出口的隐私,托付给杜鹃啼出血来的哀鸣。

放到词语的咀嚼上,我们就读懂了“追忆”“华年”的李商隐美丽又伤痛的心事——我的念念难忘的华年啊,就像是做梦分不清自己是蝶是人的青年庄生,我已辨不清那一切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我的华年啊,像是那个想要回去的再当蜀帝的杜宇,有国难回,有话难言,只能将一腔心事托付给杜鹃去夜夜鸣啼!

典故人人可用。李商隐用了最能表现自己隐约婉转、复杂曲折情感的字眼儿,借四个典故讲述了自己对“华年”的回忆。他的语言就是他的心事,他选用的字眼儿展现了他的情感秘密,他的用詞创造了属于他一个人的华美而难辨、可望而难及、晶莹而苦涩、温暖而缥缈的美好年华的回忆境界。因此,顾随先生才称赞:“义山诗的最大成功是将日常生活美化成诗。”

能够在语言上打硬仗,才能够找到经典文本的教学价值,从而让学生有所领悟,通过语言的品赏,发展他们的语言思维。

猜你喜欢

杜宇李商隐典故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嘲桃
石榴
光荣的“逃婚新郎”
昨天
论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朦胧美”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