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曲改编影视剧“前途”真这么明亮?

2018-01-25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8年46期
关键词:前途高晓松颁奖礼

把一首歌改编成一部影视剧,听起来或许魔幻,但是却是现实。前几年,高晓松担任监制的电影《同桌的你》获得不俗票房佳绩。第二年,由何炅热门单曲改编,并由其亲自上阵导演的《栀子花开》,再次取得不错票房。之后,就有了很多类似改IP,比如电影《后来的我们》改编自音乐作品《后来》,还有《睡在我上铺的 兄弟》《一生有你》《老男孩》等影视作品,任贤齐表示要把《心太软》《对面的女孩看过来》《伤心太平洋》一起改编成电影三部曲。这类“音乐大IP”的势头似乎方兴未艾。歌曲改编影视剧“前途”真这么明亮?

“音乐IP”也需要开发

还记得前几年看电影《同桌的你》,被小小的感动了一下。当时能走进电影院,完全是因为对于这首歌的喜欢,这首歌是我们青春的某段时间的代表,已经符号化了,所以由它改编的电影,多少能给我们这些人以情怀。

把一首歌改编成一部影视剧,其实并不魔幻,如今我们常讲影视作品需要创新,那好,由一首歌而创作出一个故事,也算创新,我认为至少好过把一部金庸的武侠小说翻来覆去地拍摄。大家可以看看最近几年一些热播的电视剧,比如《海棠经雨胭脂透》《寂寞空庭春欲晚》《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人间至味是清欢》,很多剧名是来自于古诗词,也可以说,这些古诗词都能生出一部部电视剧,那我们熟悉的那些歌曲,难道就不行吗,我想,至少,《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要比《寂寞空庭春欲晚》有更大的创作空间。

“音乐IP”也需要开发,否则,一些优秀的歌曲就浪费了,把脍炙人口、让听众深受感染的歌曲改编成影视剧,一方面是对歌曲本身的一种纪念,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再探索。通过影视剧的艺术表现来挖掘、扩展歌曲的内涵,或是歌手身上的故事。比如高晓松,他有能力有条件改编他的歌曲为影视剧,那有何不可?比如任贤齐、周杰伦,有这条件,那自然是水到渠成。当然,一些有故事的歌曲改编起来更加的有意思,比如《大约在冬季》,这是齐秦和王祖贤分手后的一天晚上,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创作的,表达了对王祖贤的思念之情。Beyond乐队的《真的爱你》,是黄家驹为母亲而创作的。还有很多有故事的歌曲,比如刘德华的《练习》,王杰的《安妮》,唐磊的《丁香花》等等,将之改编出来,相信会引起粉丝的极大兴趣。

当然,影视作品和歌曲终究是不同的艺术形式,要将歌曲进行改编,需要耐下心来做一番事情,最好的改编是既能贴近歌曲的味道,又能是一部符合影视创作的作品,这部作品就算是脱离歌曲也能成为一部成熟作品,而加上歌曲,则相得益彰。这种改编才算成功。

平沙

名牌要靠好故事来支撑

不知道是不是热门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已经不再是制胜法宝,影视人又将目光盯上了经典歌曲。看似成功的例子不少,高晓松担任监制的电影《同桌的你》斩获票房4.56亿元,何炅导演的《栀子花开》也有3.79亿元的票房。但是表面光鲜的背后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两部影片都上映于2014年,那时候由赵薇《致我们逝去的青春》引发的青春怀旧潮未退,青春片扎堆涌現,二者搭上了时代的快车,再加上两首歌多年积累的影响力,高晓松、何炅的号召力以及周冬雨、林更新、李易峰、蒋劲夫、魏大勋等明星主演的人气,才有最终还算不错的票房。不过和现在动辄二三十亿元的票房比,那点数字也不算什么了。更何况两部影片的口碑都不算好,《同桌的你》豆瓣评分5.8分,《栀子花开》仅有4.1分。被观众诟病最多的是两部影片的故事,《同桌的你》像一个热闹的大拼盘,同桌、初恋、打架、小虎队、铁皮玩具、画着李雷和韩梅梅的英语课本、大白兔奶糖、高考等80后们的生活记忆都出现在影片中,串联它们的是毫无关联的事件、立不起来的人物以及缺乏共鸣的情感。《栀子花开》则被列为“烂片”行列,观众评价其“剧情平淡到全是尿点,男女主角们无病呻吟了整整107分钟”。这样的影片更像是加长版的MV,用所谓的情怀和演员的颜值来掩盖苍白无力的剧情。

同样改编自音乐作品的电影《后来的我们》,今年上映的时候票房、口碑都不错,因为它没有套路、手法不俗、细节用心、演技在线,归根结底抓住了故事这个根本。想借着歌曲的人气省时省力省钱来搞影视,没有问题,但请你不要用情怀来糊弄人,情怀可以让观众走进影院,但不能把观众留在影院。经典的歌曲之所以流传,在于它打动人心的力量,唐磊的《丁香花》背后有着被死神分离的爱情,甘萍《一个真实的故事》歌颂着为保护丹顶鹤而牺牲的少女,韩红的《天亮了》承载着托举儿子的父爱……好的故事可以诞生好的歌曲,但好的歌曲并不一定能变成好的故事,要想让歌曲改编影视剧“前途”光明,关键是在片名之外动脑筋,用实打实的好货撑起招牌,如果仅凭贩卖情怀来吃老本,这种“挂羊头卖狗肉”式的改编迟早自寻死路。

程戈

记者观点

奖太多 难服众

临近年底了,娱乐圈喜欢用各种各样的颁奖礼来总结这一年的成果。然而,多如牛毛的颁奖礼,让我们无从认识很多的获奖者,也无从品评很多的作品。可是,还没等你定下心来去鉴赏呢,下一个年度的各种颁奖礼又脚跟脚地到了。 很多年以前,我们还没有那么多的颁奖礼,可结果全是实打实观众投票选出来的,一提获奖者,不敢说家喻户晓,也得算是众人皆知,而他们演绎的作品也让人心潮澎湃,回味良久。所以,那时候,投票的观众珍惜手中的选票,而获奖者也分外珍视那沉甸甸的奖杯。

可是,不知从何时起,突然发现,某个,不不不,某些奖项已经不是唯…的获奖者,改成两个人了,而且,观众的选票也起不了决定作用了。于是,人们开起了玩笑:某某奖出现了“双黄蛋”。可是,更让人们想不到的是,一个“双黄蛋”的出现,竟成了一股引领娱乐圈颁奖礼的“时尚潮流”,各式各样的颁奖礼上,各式各样的“双黄蛋”你方唱罢我登场,看得大家是眼花缭乱,头晕目眩——文体不分家,体育圈的奖项,不论第几名,都是比拼出来的,也都是唯一的,并列获奖很是罕见。这娱乐圈里“双黄蛋”频出,到底谁更胜一筹呢,还是为了“和稀泥”?反正,自此之后,这样的颁奖礼,还真的让人看不懂了。

也许是看到了这样的“风潮”风向不正,有关部门才做出指示,“双黄蛋”之风才被遏制住。

然而,这才没几年,娱乐圈的颁奖礼已经多到不可胜数的地多。办个电影电视节,就会出个颁奖礼,是个门户网站,也会办个颁奖盛典。细一看,奖项大同小异,全有最佳电影(电视剧)、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配角)等等。然而,这么多的奖,各家儿玩各家儿的,把一千众人看得一头雾水,到了儿谁是冠军啊?最可笑的是某颁奖礼玩儿出了新“招数”,除了最佳男女主角,竟然还有当代题材最佳男女演员、近现代题材最佳男女演员、古代题材最佳男女演员……我的天啊,人人有份儿啊,这比“双黄蛋”还狠!可是,如此一来,奖多了,也就不严肃了,免不了没人当回事儿,已经有获奖者不来领奖的事出来了,而广大受众就更不当回事了。

可见,奖多了,不见得是好事,主要是难服众。

李雄峰

电影不是加长版“MV”

电影和歌曲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既相互联系又有着显著的差别。

说二者相互联系,不仅是由于很多流行歌曲原本就是专门为电影量身打造的主题曲、插曲,是随着电影的上映而火起来的,而且近年来把经典歌曲改编为电影推上大银幕也俨然形成了一股风潮。从《同桌的你》到《后来的我们》,都以几千万的小投入赢得了数亿票房的高回报。

然而,从本质上来讲,电影和歌曲毕竟有着巨大的差别。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是以讲故事為核心;而歌曲是一种昕觉艺术,是以抒发和传递情感为目的。因此,不论是从制作的专业要求,还是从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来讲,两者属于完全不同的类别,有着专业上的鸿沟。

但从目前已经上映或者正在制作的歌曲改编电影来看,大多都是把情怀与市场、经典与热点结合起来的“合谋”。一方面,为了增加宣传噱头,基本都是以歌曲的演唱者或者创作者作为导演,其在电影创作上的专业素养是否足够存在疑问;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些被选择改编成电影的歌曲,题材大多集中在青春校园范畴,打出的大多也是“情怀牌”。这些特点都表明,目前把经典流行歌曲改编为电影的行为,具有很明显的“玩票”性质。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也往往沉浸在自己的主观意象和自娱自乐之中,导致这些电影在题材上窄、在故事上单、在思想上浅。而这些,恰恰应该成为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对于观众来讲,这样的电影看一次两次可能是为了情怀去凑个热闹,但当此种类型的电影大量同质化地出现,被“冷落”甚至被“吐槽”就在所难免了。现实也已经证明,那些由歌曲改编的电影,虽然票房收入不菲,但最终的市场口碑却呈现两极分化。

电影与音乐的联姻,是从听觉到视觉的转换,远不是把一个“MV”加长那么简羊。因为对于一部电影的成功来说,故事性远比情感性重要;而对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来说,好内容也远比好“噱头”重要。

李雪源

猜你喜欢

前途高晓松颁奖礼
前途,梦想,不将就
友情
高晓松将客串《白夜追凶》第二部
找个理由帮朋友
第88届奥斯卡颁奖礼闪亮时刻
那些自毁前途的明星
高晓松醉驾的反响
什么是我们的远大前途?
究竟什么是我们的远大前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