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二代当主角 怎么走得长远?

2018-01-25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8年47期
关键词:葛优光环创作

日前,陈飞宇等星二代已经当上了影视剧的主角,但是,观众对于他们的表演褒贬不一。郭麒麟、潘阳、陈月末等人,正在影视圈拼搏,虽然口含金钥匙出生,先天有优势,不过要想超过父辈,在艺术这条路上走得长远,还是得付出很多努力。

别让父母给予的光环一点点淡去

星二代这些人中,相对出道时间长,又为我们熟悉的是杜淳,他的父亲是杜志国,而杜淳已经在事业上有了自己的一片天空。此后,我们再看到的星二代就是杨助、潘阳、陈月末、郭麒麟等人了,更加年轻的就是正在播出的《将夜》中的男主角的饰演者陈飞宇,他是陈凯歌导演和陈红的儿子,今年20岁不到。

作为星二代,他们有先天的优势,很多人很小的时候就得以亲近片场,有的还当过小演员。长大后,进入影视圈,或多或少会得到关照,于是他们的事业在起步阶段确实比其他人要高出一截,甚至有的人能很快当上主角。但是他們的事业是否能走得更远,却不好说。

有的人可能以为星二代因为父母的地位,而会有些骄横,但是笔者接触过的几位星二代,如陈宝国的儿子陈月末等,他们却是非常懂礼貌的,可能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原因吧,他们的父母在对于他们的教育上一般投入了很多,而他们大多是在国外留学回来,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而由于父母的关系,他们进入影视圈后,身上反倒没有一些年轻演员所有的急功近利,比如要挣多少钱,一定要出演什么戏,一定要出名。相反,倒给人感觉还比较本分老实。

星二代由于父母达到一定高度了,所以他们反倒不会往前冲得太凶,而演技的磨炼除了时间外,很大一部分需要天赋和拼搏,星二代多少缺少点拼搏精神,家里不指着他挣钱,演戏大多是兴趣。父母越有名的星二代,对于出名的渴望越淡,而稍微普通点的星二代,相比还能努力点。

星二代当主角,其他人看起来不公平,但是大家要看到他身上的卖点,比如陈飞宇就是电视剧《将夜》的一大卖点,对于不熟悉玄幻小说的人来说,陈凯歌的儿子绝对比网络小说家猫腻更加吸引人。星二代因为卖点可以当一两次主角,但要是不注重演技,谁还会第三次让他当主角呢?所以,星二代,如果真的是想在表演上做出点成绩,还是踏踏实实的努力好了,否则父母加在他们头上的光环会一点点淡去,最终,这条路也走不远。

平沙

好成绩还得靠耐力、毅力

和普通演员相比,“星二代”在先天上占据优势,从小耳濡目染,机会更多,受关注度更高……但是这些只能让他们在起跑线上快人一步、领先一时,要想跑到终点、跑出好成绩,比拼的还是耐力、毅力和实力。

葛优、陈佩斯、濮存昕是老一辈的“星二代”,也是公认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星二代”,他们每个人的星途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年轻的葛优投考各类艺术团体屡试不中,1979年终于以小品《喂猪》叩开全国总工会文工团的大门,因为他插过队、当过猪倌,有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15岁的陈佩斯到内蒙古插队,所在的建设兵团是一个沙漠地区,生活环境条件很艰苦,他在这片不毛之地度过了四年。濮存昕不到20岁就插队下乡、当知青,考进空政话剧团以后待了9年,演的最多的角色就是群众演员。星光熠熠的父辈对于那时的他们来说,是“拖累”,更是一种压力。他们的成功,有着父辈的积淀,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天赋和努力,是对艺术锲而不舍的追求与探索。

和这些“星二代”相比,如今年轻的“星二代”们就逊色了很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表演训练,没有体会过生活的酸甜苦辣,没有经历过大量的积累磨炼,只是因为父辈的名气,十几二十岁就能挑大梁,不是当主演,就是干导演,一群老戏骨衬着,一堆叔叔阿姨捧着,大炒特炒,把好好的影视作品生生搞成了自娱自乐。有多少“星二代”轰轰烈烈的一部戏、一首歌之后,再无波澜。曾经有一档特别火的综艺节目《我不是明星》,说是“星二代”的才艺比拼,其实还是在拼爹,星爸星妈、明星嘉宾齐助阵,好一番热闹景象。但是大幕落下,那些冠亚季军、人气王们,仍然闯不出自己的一条路,仍然只是”某某儿子“或者”某某女儿”,仍然渐渐被人淡忘。

“星二代”这个光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演艺道路上的助力,也是束缚手脚的枷锁。如果只想享受光环带来的福利,很快就会停滞不前。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让这个光环越来越亮,并且最终戴上镌刻自己名字的光环。什么时候他们的父母能像葛存壮老爷子宣称自己的代表作是葛优一样,为自己的子女感到骄傲,这样的“星二代”才是对影视发展有意义的存在,才能真真正正在影视这条道路上走得长远。

程戈

记者观点

经典作品的简单和不简单

年底了,浏览了近年来的一些电视剧作品,感觉能在心里留下印象的剧实在是不多。于是,便找出了不少“有些年头儿”的经典影视作品重新品味、回味。

央视电影频道近期排着密集的档期,为观众推出了大量的经典老电影,引得无数观众点赞。笔者也回顾了像《宰相刘罗锅》这样的古装剧、《潜伏》这样的谍战剧、《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样的军旅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这样的生活剧……等等等等。看过之后,发现这些曾经名噪一时的经典,如今看来,还是那么的吸引人。于是,就琢磨起这其中的原因。经过一番研究之后,我们不难发现,经典之所以深入我们心中,其实,创作手法都很“简单”。

像《宰相刘罗锅》,是有着广泛历史流传的典故和真实的历史背景做依托的;而《潜伏》,则是有着真人真事作为创作的原型;《激情燃烧的岁月》《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则是用令人信服的生活,描绘出一个军人跌宕传奇的一生和一个百姓朴实无华的生活。

说到上面这些的“简单招数”,简单得那么接地气。其实,也不简单,因为,每一部经典创作的背后,都有着对生活本身的深入挖掘、提炼以及深加工,是我们的创作者深入体验生活之后的真实创作。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真,因此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艺术作品,同样以它的真,感染并打动着观众,也自然成就了不会褪色的经典。然而,再看我们当下的很多影视剧创作,由于创作态度的“跑偏”,导致了创作者急功近利,不再愿意吃苦,把时间花在体验生活的滋味上,而是屡屡使“巧劲”,企图靠着胡编乱造,就能让作品迅速“盈利”。殊不知,如此轻浮的创作态度,只会弄巧成拙,最后,根本落不下任何好的口碑,很快就会被人们遗忘。

其实,经典也能对现在的艺术创作起到一种借鉴作用,就看创作者认不认真学习了。

李雄峰

“拼爹”不如拼实力

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星二代开始崭露头角,源于五年前那档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中,已是星爸的嘉宾带着自己的孩子完成各种任务。这样的节目设置,不仅让观众对明星的家庭生活有了一些了解,更重要的是,从此开始,打小就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星二代”作为一个群体开始进入人们视野。

事实上,在娱乐圈,“星二代”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现象和话题。从早已功成名就、荣誉等身的葛优、陈佩斯,到星途坎坷、命运迥异的谢霆锋、曾宝仪,再到时下风头正劲的陈飞宇、窦靖童,这些明星虽然年龄不同、所处的时代不同,所擅长的领域也不同,但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星二代”。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明星的子女要想进军娱乐圈,无疑有着许多其他人难以相比的先天优势。作为“星二代”,不仅生下来颜值就有保证,而且,长大后生活在浓厚的艺术氛围当中,对他们而言,一旦下定了决心想要“入圈”,越过那些在圈外人看来难以逾越的“门槛”和“壁垒”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父母的铺路、前辈的提携,确保了大多数的“星二代”刚一入行就有了较高的起点,星途看起来是阳光大道、一帆风顺。

但起点高并不意味着成就高,起步顺也并不能保证步步顺。纵观诸多“星二代”随后的发展,恰恰证明了那句颠扑不破的至理名言:“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于很多年轻的“星二代”而言,大多并没有尝过太多的辛酸、吃过太多的苦,再加上骤然得名,很容易就会在光怪陆离、纷纷扰扰的娱乐圈中迷失自己,甚至误入歧途。房祖名、李天一、张默,这些也曾星光熠熠的“星二代”,都是沉痛的前车之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思纯、杨玏、关晓彤这些同样“星二代”身份出道的明星,却靠着自己的实力和历练,成为了娱乐圈中的“多面手”。

辩证哲学告诉我们,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对于诸多的“星二代”来说,要想真正在娱乐圈走得稳、走得远、走得越来越顺,要想真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光靠“吃老本”和“拼爹”是不行的,还需要自己努力修行。

李雪源

猜你喜欢

葛优光环创作
Jazz
“葛优躺”让葛优赚大了
葛优一句话怼空谈者
我可是有主角光环的人
土星光环连连探
白肌光环美人计
和葛优吃饭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