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钱梦龙之语文导读法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2018-01-25黄子欣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12期
关键词:钱梦龙教学启示阅读教学

黄子欣

【摘 要】阅读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语文阅读教学的传统“讲读”模式的背景下,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先生经过三十多年的探讨和实践,形成了相当完整的语文教学体系——语文导读法。品读钱梦龙的导读论著,可以领悟到:在阅读教学中,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引领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深层次地解读文本及感悟文本,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钱梦龙;语文导读法;阅读教学;教学启示

阅读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阅读教学理所当然地成了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从来都是最大的。钱梦龙先生经过三十多年的探讨和实践,创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理论基础,以“自读”“教读”“复读”为基本模式的语文导读法,其核心理念为“主体—主导”说。

语文导读法不同于一般“讲读”模式,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所表现的自主意识、情感态度以及判断评价等与个性发展密切相关的心理素质。因此,导读不仅对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对于语文教师教学活动设计起着导航作用。钱梦龙先生的“语文导读法”从提出到现在,期间引发过语文教育界乃至教育理论界的讨论和争议。如今,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得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事实上,如果对钱梦龙先生的语文导读法仔细品读,不难发现,他的一些论述对我们当前研究和探讨阅读教学仍具有启示和指导意义。

一、“导读”有异于“讲读”

“导读”是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传统“讲读”模式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讲读”是一个内涵模糊的概念。所谓“讲”,究竟是谁讲?讲什么?怎样讲?为什么讲?所谓“读”,又是谁读?读什么?怎样读?为什么读?都没有确切的解说。很多语文课上的“讲读”,事实上成了教师的“读读讲讲”,已变为“满堂灌”“注入式”的代名词。

“导读”的内涵是清楚而确定的。“导”,指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引导、辅导、因势利导;“读”,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实践。“导”和“读”的结合,勾画出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幅“师生互动”的图景,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滔滔讲授,学生默默聆受”这种单向的“授—受”格局。从“讲读”到“导读”,既是教学模式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导读模式不同于讲读模式的最根本之点,是学生角色的变化,即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变而为“主动的求知者”以及“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概括地说,语文导读法有利于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如师与生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语文训练与情感陶冶的关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等等。语文导读法的主要特点包括:(1)教学人性化: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重视师生间平等的情感交流;(2)教学的民主化:强调学生的參与,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3)教学的科学化: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有规律,可控制的过程,重视导读过程的可操作性;(4)教学的艺术性:强调教师“导的艺术”是学生实现其主体地位的必要条件。在钱梦龙先生的眼中,导读就是从“教”通向“不需要教”的桥梁,也是通向学生“自主阅读”的桥梁。

二、“三主”的辩证统一为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

钱梦龙先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是对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过程”的概括。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学生为主体”是阅读教学中的基本立足点,着眼于学生“会学”;“教师为主导”是保证学生真正实现其主体地位的必要条件,着眼于教师的“善导”;而学生的“会学”和教师的“善导”又必然汇合于一个综合的、立体的、科学的训练过程之中。由此可见,训练是学生的“会学”和教师的“善导”相互作用的必然归宿。

(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钱梦龙先生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他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达到一定的认识目标和发展目标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确认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相应的制约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工作将不再是向学生传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为学生自己达到认识和发展的目标提供帮助。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当学生确实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时,必将焕发巨大的学习热情。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导”的作用,善于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这样,才能形成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良性循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一是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他们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二是要拓展自由阅读的空间,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如何阅读的方法;三是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强调训练的重要性

钱梦龙先生所提倡的是一种综合的、立体的、科学的语文训练。“训练”是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必要形式。“训”,是指教师的指导、引导;“练”,是指指导下的实践、操作。这种语文训练其实就是学生的实践,师生的互动,是“主体—主导”理念指导下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训练的根本目的来看,是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从训练的内容和形式来说,是“综合的”,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为核心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从训练的目标来说,是“立体的”“多元的”,学生不仅在训练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质,同时也在训练中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培养性格,乃至形成世界观。可见,正是这种综合的、立体的、科学的训练,才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且这种训练必然成为贯穿整个教学的“主线”。在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发挥自主能动性,通过阅读实践,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真正用训练的要求教读一篇课文,教师必须着眼于指点阅读的方法,学生则致力于自求理解、自致其知。与此同时,教师当然也要提出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必须是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提问的目的不在于找出答案,而在于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文本上来。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训练中,还要重视质疑激思,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endprint

三、“三式”的灵活运用是阅读教学的理论导航

“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这“三式”不仅贯穿了学生阅读过程的三个有机环节,还为实现学生自主阅读而设置的规程导引。“三式”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当下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给阅读教学提供了理论导航。

(一)自读并非只是预习

钱梦龙先生指出,“自读式”是以学生的独立操作为主的一种阅读训练形式。自读,指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自读概念的范围大于通常说的预习。严格地说,两者并非同一概念,因为两者的训练目标和途径不同,训练的方式不同,进行的时机也不同。自读的进行大致有三种情况:其一,教师先教给阅读的方法,然后学生自读(先教后读);其二,学生先自读,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加深理解,进而领悟阅读的方法(先读后教);其三,教师边作指导,学生边自读(边教边读或边读边教)。总之,自读训练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着眼于学生自读能力的有计划的培养,这是它同一般预习的不同之处。然而,学生的自读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此,钱梦龙先生设计了一个切实具体、方便操作的目标体系,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阅读方式;二是阅读步骤;三是阅读习惯;四是阅读心理。其中,阅读步骤反映了学生读文章的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一般来说,一次全程的阅读总要经历一个由表及里,再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理解逐步加深的过程。具体地说,阅读者先要通过对读物的词语、句子、篇章的感知,进而把握读物的思想内容(这时对读物的理解还处于较浅的层次);为了理解的深入,阅读者在正确把握读物内容的基础上,还必须回过头来对读物的词语、句子、篇章再下一番回味咀嚼、細心揣摩的功夫,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里反复,这样理解就会越来越深。学生会不会读文章,阅读的质量如何,主要就看他能否正确、熟练地运用这一思维流程。“牵牛要牵鼻子”,阅读训练以“阅读步骤”为主轴,就是牵住了阅读训练的“牛鼻子”,使头绪繁多的阅读训练变得比较有章可循了。这些话说得很中肯。的确,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应把时间还给学生,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起“桥梁”;立足于读,让学生读中感悟。为了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如何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读与自读同步进行

教读是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的阅读训练。教读的根本问题在于教会学生读文章,而要真正教会学生读文章,首先必须有一位会读文章的语文教师。钱梦龙先生曾说过:“会读”才能“善教”。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能力,是教读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教师要学会钻研教材、处理教材,找出读法和教法。在教读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明显的增强,教师的“教”是指导、启发、鼓励,但着眼点仍是学生的“读”。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程度,是检验教读效果的第一指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一是突出重点,二是导读结合。何为“导”?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发现。教师的“教读”与“导读”是一脉相承的。“导”,包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一系列活动,如组织、提示、提问、示范、指点和必要的讲解。教师“导”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读书。导读结合有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1)教师有启发性和层次性的指导;(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阅读、思考、讨论和练习。三是渗透读书方法,教读比其他教学模式更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师在不同文本的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适时在课堂上进行点拨,教会学生阅读。

叶圣陶先生在给一位语文教师的信中有一段话,最能体现教读的过程:“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啰里啰唆,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能力自然会提高。”在这段话中,既有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又具体指出了教师如何发挥指导作用——在“学生自己读懂”的基础上,就“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义”给学生“指点一下”;这种“指点”,必须是要言不烦、富于启发性的,目的仅仅在于“使学生开窍”。这也正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学生阅读文本,不仅仅是单方面吸收文本所负载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与文本展开心灵的对话。由于各种原因,学生与文本对话时会出现一些靠自身努力不能排除的阅读障碍,需要教师及时排除,及时架设学生与文本沟通的桥梁。

(三)复读是升华部分

复读式是一种复习性的阅读训练形式,钱梦龙先生研究的“复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篇复读”,一种是“单元复读”,每一种复读都有不同类型的划分。第一种“单篇复读”是有四种作业类型:(1)以记诵或积累知识为主的作业;(2)以消化知识为主的作业;(3)以应用知识为主的作业;(4)评价性作业。而“单元阅读”是一个更系统、更具规律性的阅读训练,按训练的目的划分为三种:(1)以知识归类为目的的复读,这种复读在于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2)以比较异同为目的的复读,通过比较,认识事物特点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3)以求得规律目标的复读,这是在归类、比较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的抽象思维训练。

阅读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品读钱梦龙“三主三式”的语文导读法,可以获得不少的阅读教学启示。导读是否有效,取决于教师是否“导”之有方、学生是否“读”之得法,以及两者是否在训练过程中达到和谐的统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在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阅读殿堂。endprint

猜你喜欢

钱梦龙教学启示阅读教学
做转化后进生的高手
口译大赛选手心理压力分析及教学启示
试论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教学思想
大学英语学生作文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探究雅思口语测试对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分析
浅谈钱梦龙“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教育思想当今的意义
试论钱梦龙“主体—主导”说的正确理解与运用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