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匠小屋,装满爸爸的情事

2018-01-25董红

莫愁·智慧女性 2018年1期
关键词:木工拐杖小屋

董红

若不是对木头有特殊偏爱,郑安全就不会在17岁那年去学做家具。

如果不会做家具,他就不会有机会进入那扇门,遇上愿意用一生去守护的人。

正因为遇见了那个人,才有了用木料为她做手工日用品的坚持,也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从木工蜕变为匠人。

好的爱,是对成长的成全,不是吗?

一把木剑承载说不出的情

郑安全出生在绍兴塘栖。他18岁那年,已经出落成一个邻里街坊屡屡称赞的木匠了。正赶上有一户姓金的人家要做家具,经人介绍,他接下了这个活。

第一次站在金家门前,郑安全盯着眼前一块木板皱着眉头。他正仔细地盘算着,怎样才能最大化地使用这块板材,尽可能减少浪费。过了一会儿,他眉头舒展,弯下腰去锯木条。他高大的身材,在院子里畫出了好看的弧度。

“喝杯水吧。”当金晓元把这话说了第二遍时,专注的郑安全才抬起头来。只见眼前的姑娘清秀白皙,落落大方。接过水的那一刻,郑安全觉得这个连眼睛都会笑的姑娘,特别亲切特别温暖。

每当木头在郑安全手下神奇地变成一把椅子一张桌子时,金晓元心头的敬佩之情就会增添一点。就这样,一个月中,两人渐渐熟悉,也互生好感。后来,家具做完了,郑安全也会时不时地到金家小坐一会儿,和金晓元问个好,聊两句。

一天在路上,郑安全巧遇金晓元,见她手里拿着一根毛竹片,不知要干什么去。询问才知道,金晓元从小到大体弱多病,为了强身健体,家里让她学习舞剑,那块毛竹片就算是她的剑了。

回到家,郑安全立刻翻遍存储的木料,精选了一块最好的,要为金晓元做一把木剑。怕木板的毛刺刮手,郑安全将剑边磨了一遍又一遍。怕剑太长,舞起来不方便,他削短了一点。怕剑太重,握着太吃力,他又削薄了一点。那一夜,郑安全房间的灯亮了一宿。

第二天,郑安全一早赶到金家,把木剑递过来时,金晓元感动极了。剑最终还是略重略长了些,但那也是独一无二的木剑啊,金晓元一直宝贝得很。

日常用品中的体贴入微

下乡,读书,工作。繁忙的生活没有让两人忘了彼此,他们有自己的联系方式。一沓沓信里写着互勉共进的话,写着关心和惦念。

1986年,有情人终成眷属。

对于郑安全来说,用自己的双手,在木香的萦绕中,为小家庭,为爱人做点什么是最幸福的。所以结婚的家具全是他一个人做的。还似当年那样,郑安全像魔术师一样,没多久便把或长或短或圆或方的木料变成了一只柜子、一个箱子。一旁的金晓元会时不时地递过去一杯水,然后,相视一笑,仿佛又回到初见的那刻,满心欢喜。

郑安全扮演着丈夫和匠人的双重角色。结婚30多年,他为妻子做了大大小小100多件日用品。

每到特殊的日子,郑安全都会有特别的表示。他会窝在离家不远的木工室里,偷偷地做一只木制情人结项链。七夕的前天晚上,等妻子入睡以后,把它和一张写有“你戴起来一定很好看”的便笺一齐放在床头。当妻子第二天早上起床时,映入眼帘的,除了明媚的阳光,还有来自爱人的款款深情。

婚后,因为工作需要,两人把家迁至杭州。金晓元对旧家具恋恋不舍,一直郁郁寡欢,郑安全便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制作家具的微缩模型。走到哪里,就把它们带到哪里,让回忆不丢,让美好永在。

爸爸的木匠小屋后继有人

1986年女儿郑若行出生了。郑安全又成了温柔体贴的爸爸,只要孩子感兴趣的事,他都会陪着去做,陪女儿埋葬宠物螃蟹,一起尝试炸柚子皮吃,用罐子培育蠕虫,在停电的暴风雨夜里用蜡烛做小动物。凡事喜欢尝鲜喜欢创新的郑安全,深深地影响着女儿。

一天,女儿回家,看见自己的书桌前挂了一盏别致的灯。把灯打开,一片片圆形、三角形的光打在墙壁上,煞是好看。仔细一瞧,那灯是爸爸用自己喝完的一排娃哈哈罐子和一只小灯泡做的。这让郑若行清楚地认识到,从废品到精品的距离并不远,只差一个敢想的脑瓜和一双敢做的手。

受爸爸的影响,成长中,郑若行也具有了肯于钻研,做事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年纪轻轻,她就涉猎众多领域,电影制作、插画、写作、珠宝设计。在每一项追求上,她都力求精进,让郑安全很是引以为傲。

而女儿更是被爸爸的木匠人生感动不已。2015年5月开始,郑若行用了两年的时间,拍摄了一部名为《爸爸的木匠小屋》的纪录片,长达48集。整个纪录片中,郑安全平均每三四天都要做出一件东西,手下的24样作品没有一件是前人做过的东西,都是创新。更特别的是,每一件作品都与当时的节气有关,而且不用一滴胶水,完全以松配的方式拼接,活拆活用,神奇有趣。

如今,《爸爸的木匠小屋》发布在网上,已获得800万的点击量。前不久刚结束的淘宝造物节上,“爸爸的木匠小屋”展出了郑安全的二十四节气作品,受到了广泛关注。大家纷纷赞叹的,不仅仅是奇思妙想的创作,更是每个作品背后充满爱的感人故事。

所有作品中,郑安全印象最深的,是大雪中那根“变形”拐杖。那是他父亲生前曾提到过的东西。老人家说过,每当拄着拐杖在街上走累了时,多么希望手里这根拐杖三下两下就折叠成小椅子,随时随地可以坐下来,歇歇脚。如今父亲不在了,“变形”拐杖却真的做了出来。郑安全总有点遗憾,但想到和父亲一样年迈的人能享受到这个劳动成果时,又宽慰许多。

今年,郑安全和妻子决定叶落归根,又回到当年相遇的绍兴塘栖的老宅。他们打算修缮后继续住在这里,并将在这提供一个场地,开设传统木工技艺传承班,让对木工有兴趣的年轻人前来观摩学习互相交流。

对于木工这件事,郑安全打算一直做下去。说到自己的创作源泉,他坦言:“因为妻子特别爱护小鸟,我的木匠小屋里就有了鸟窝。小寒到了,怕她冷,便做了暖心手炉……只要她在身边,我的灵感就源源不断。这辈子打算为她做上一万件。”说最后这句话时,郑安全不禁低下了头,竟像个羞涩的大男孩。

编辑 赵莹 zhaoyingno.1@163.comendprint

猜你喜欢

木工拐杖小屋
相伴
拐杖也分左右手
波比建小屋
把麻烦挂在树上
山中小屋
黄木工
黄木工
不倒拐杖,让老人出行更方便
多功能运动拐杖
快乐“小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