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斑纹》教学札记

2018-01-25陈益林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斑纹大段自然段

陈益林

(浙江省东阳中学,浙江东阳322100)

有人说,像周晓枫《斑纹》这样的美文,教师不教倒好,一教反而会坏了学生的胃口。一些阅读鉴赏能力高的学生,也许在自读中确实能有“悠然心会,收获多多”的感觉,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属于“灯不点不亮,话不说不明”的吧。语文课堂上,教师的“点灯”之责不能荒废。

笔者一贯信奉“识其人”“亲其人”能更好地引发学生“读其文”的兴趣。所以笔者总是喜欢让学生先认识课文作者的模样,再来介绍课文作者的生平及其创作情况。

上《斑纹》,笔者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周晓枫的系列照片。

“啊,是女的!”学生感叹。

学生竟不知道周晓枫是女性,看来用照片展示一番还是很有必要的。从学生的反应中可以看出,学生并没有苛求作家一定得是美女、帅哥。笔者说了句:“《斑纹》的作者周晓枫也许貌不过中人之姿,算不上大美女,但绝对是位大才女。不靠脸蛋、身材吃饭,靠才学吃饭的人,才是有大本事的人。美貌是天生的,才学是后天努力取得的,让咱们多关注后天的努力。”苏步青说:“老夫爱作婆心语。”当语文教师的,除了做“经师”,不能忘了还得做“人师”。

学生对周晓枫比较陌生,作者介绍不能省:

周晓枫,1969年6月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做过8年儿童文学编辑,2000年调入北京出版社,从事杂志编辑工作。一直从事散文写作,代表作品有《它们》《鸟群》《圣诞节的零点》《斑纹》《马戏与杂技》《幼儿园》《黑童话》《你的身体是个仙境》等。出版了个人散文集《上帝的隐语》《鸟群》《收藏——时光的魔法书》和《斑纹——兽皮上的地图》。曾获冯牧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奖项。周晓枫是张艺谋团队的文学策划,担任了电影《三枪拍案惊奇》《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归来》等的文学策划。

当亮出以上内容时,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最后那块,周晓枫竟然还是张大导演的文学策划!他们对周晓枫的喜爱指数大增。

课前学生已作了充分的预习。《斑纹》妙词繁富,值得记忆积累的词语很多。读完一篇文章,多识几个字,是很重要的一环。记得阿城的《孩子王》小说中,在那个连教科书都发不起的年代,那位叫“老杆儿”的老师,就让学生读字典,抄字典,教学效果也不赖。字词是构建语言大厦的砖瓦,词语的积累,在高中阶段依然不能轻忽。高考的前三道题目,考的不就是词语的识记和运用吗?拿下前三题,高考就有戏。既然高考绕不过去,平时教学有点高考意识自属应当。

《斑纹》中的下列词语,很值得认一认,读一读,记一记。

逶迤斑斓螺旋轮廓匍匐伺机慵懒

衔接蝰蛇蟒皮嗜好蓑鲉鳍叶鹰隼

晕眩青睐镌刻缀满婆娑凝眸栅栏

裸露精湛偏袒强悍酝酿螫针蛊惑

疱疹颓败妊娠犁铧

辨音正字记诵后,鉴赏该从哪儿入手呢?

有一次,在上《南州六月荔枝丹》和《景泰蓝的制作》时,“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已讲得很多很细,笔者不想在《斑纹》中再面面俱到地讲这些东西。但《斑纹》的内容实在太过丰饶,学生很容易走进迷宫,只见富丽魅惑,却找不到出路。把此文的构思特点、写作思路理一理很有必要,所以“说明顺序”还是要说上一说。《斑纹》的最大特色是在语言,这块要引导学生好好领略。

叶开在《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一书的自序《怎样开始愉快的阅读》中说:“在阅读中感受优秀作品的特殊趣味,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小学教育更多地做着‘寻章摘句老雕虫’的工作——摘抄好词好句,归纳中心思想,总结段落大意。在测验和考试中,则用标准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想象力,抹杀他们的阅读兴趣。在青少年阶段,有吸引力的阅读非常重要。”千篇一律,每文必分段,每段必归纳,这确实枯燥乏味,容易倒人胃口。积极引导学生作课外阅读,笔者也十分赞成,但如果学生只是泛泛地作课外阅读,往往耗时多,太散漫,见效慢。课内抓住一些典型文本,以分段归纳的形式,指点学生分析归纳的技法还是不可或缺的。课外阅读之后,作些摘录识记,进行语言积累,也属必要。

课堂上,笔者先让学生标出《斑纹》全文的14个自然段,然后让学生尝试着给全文分一分大段。多数学生都将全文分成三段,每段的段意概括也基本正确,但在第二大段该从何处开始和在何处结束这两个问题上存在较多分歧。有的认为第一大段是第1至第5自然段,有的认为是第1至第6自然段;有人认为第二大段是第5至第9自然段,有的认为是第5至第10自然段,还有的认为是第6至第11自然段。

划分段落,归纳段意,在教学中往往是比较枯燥的环节,现在有些过分注意“人文性”的教师常常不愿意让学生干分段的活儿。但概括提炼能力是语文学习中极为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不足,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考能力都无从谈起。在语文学习能力中,能把薄书读厚,把短文读长,反映出的是一种高水平的联类想象能力;而能把厚书读薄,把长文读短,反映出的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提炼概括能力。平时如果不拿一些典型文本训练学生的分段概括能力,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与写作能力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在高考写作中,经常会有考生出现审题偏差的现象,审题一着不慎,写作就会满盘皆输。作文审题能力的低下,与抽象概括能力的训练不足是大有关联的。

怎样分段,分段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概括提炼段意,教师要教给学生方法和技巧。

笔者让学生认真研读第6自然段的内容,然后再来探讨,此段是应该跟上归入第一大段呢,还是应该跟下归入第二大段?认真研读后,学生觉得,第6自然段虽然提及蛇的斑纹,但更多的篇幅已是叙写蓑鲉的斑纹,而且此段中的最后一句“多数动物不像蓑鲉的兴趣那样折中,它们只选其一:要么斑纹,要么斑块,要么斑点”,已经很明显地带有“启下”性质,与后面的段落衔接非常紧密。因此,第6自然段应归入第二大段中。

再让学生认真研习第8、9自然段,学生发现,这两段讲的都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特点及两者的关系,这两段自然不能分开。至于第10自然段,学生研读后发现,它依然如前面的几段,在叙写“其他动物”(包括最高级动物人类)身上的斑纹。有鉴于此,这一段应归入第二大段。而第11自然段,已经是在讲“大地”等非动物的斑纹,因此,不应归入第二大段。

段意的提炼概括,一般有三种方法:

1.袭用原文词句归纳提炼:有些段落有中心句,抓住了中心句,就能很好地提炼出段落大意。

2.借用原文有关词句,再加自己的语言提炼概括。

3.原文没有可直接袭用的现成词句,必须综合归纳段落内容,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对于《斑纹》一文的三个大段的段意概括,主要运用第三种方法进行整理归纳,概括提炼如下:

第一段:写蛇的斑纹,并介绍了蛇的一些生活习性以及与蛇有关的一些文化。

第二段:介绍和描绘其他动物、昆虫及人类身上的斑纹。

第三段:从更大范围上介绍和描绘大地上的动植物、人类日常生活和心灵世界以及宇宙空间的斑纹。

有效的识记就是合理的编码。如何给归纳出来的这些知识进行合理甚或巧妙的编码,笔者动了点脑筋。课前,笔者在黑板上横向等距离画了五个由小到大的半圆,这下派上用场了。笔者问学生,黑板上的图案像什么,原以为学生都会回答像声波,想不到不少学生说像Wi-Fi图案。这一说,还真像。只不过笔者画的半圆是横向的,而Wi-Fi图案的半圆是纵向的。反正挺好玩,学生喜欢。笔者说高二时老师曾用这种图案概括过一篇文章的思路,那篇文章就是“必修三”中墨子的《非攻》。笔者想来个温故知新,于是抽了几名学生,让学生来说说《非攻》的写作思路,并在黑板上的四个半圆内填上合适的词语。想不到学生都想不起《非攻》的内容了。又是赶进度、忙应试惹的祸。上“必修三”时,各班因为忙于对付月考,都上得匆匆忙忙,让学生诵读记忆的时间实在太少。现在笔者所执教的两个班也难免此弊。只得抽出点时间,帮助学生唤醒记忆。于是点着黑板上的半圆,笔者将《非攻》的写作思路梳理了一遍:

窃人桃李—攘人犬豕鸡豚—入栏厩取人牛马—杀人越货—攻国(小偷—中偷—大盗)

以上内容一说,《非攻》的一条由小到大的写作思路立现。

同理,《斑纹》也可以用此图案概括其写作思路和说明顺序,不过只用三个半圆就够了:

蛇的斑纹—其他动物、昆虫及人类的斑纹—宇宙万物的斑纹

这下,《斑纹》的写作思路和说明顺序就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小到大,由点到面,由实到虚。

理清了写作思路和说明顺序,最重要的就是品咂文中锦绣斑斓的语言了。《斑纹》全篇,语句可圈可点之处太多,笔者采取了以点带面、举一反三之法予以解决。

笔者选了第1、2自然段,让学生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选第10自然段,让学生品味排比的韵味,选第8自然段,让学生体察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奇妙。有了这四段的阅读体验,其余的段落就让学生自行举一反三地研读。在判断修辞、审读表达方式的过程中,学生会犯一些迷糊。比如第10自然段,就有不少学生判断不出此段用得最典型最普遍的排比修辞手法。这下启发诱导的功夫就得用上了,让学生仔细审读段内的语句结构特点,学生才发现,此段主要是由一个由多个偏正结构词语构成的句群加一个由多个主谓句构成的句群组合而成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或句子构成的句群构成排比句,明乎这些,学生对修辞的判断就会更精准些。

附:语文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的评价

绍兴一中听《斑纹》教学

孙绍振老师用“审智散文和线性的开放结构”来解说:“《斑纹》是一篇散文,但没有抒情叙事,如果以抒情叙事的眼光来看,就看不懂了。文章似乎是说理的,但更像是在说明,有点像说明文,可是以说明文的眼光来看也不恰当。因为这篇文章的说明并不是客观的,而是相当主观的;其主观又并非情感性的,因而它不属于审美的。”太深了,《斑纹》!

这样一想,这篇文章,教师肯定教得费力。

陈益林老师教《斑纹》,主要是理清写作思路和语言品咂,我觉得很是聪明。“蛇—其他动物—大地、人类、宇宙。”“从小到大,由实到虚。”在语文品味的时候,陈老师认为,《斑纹》全篇,语句可圈可点之处太多,只能采取以点带面、举一反三之法予以解决。这是很安全的教学,也是很智慧的教学。陈老师避开了大段的哲理句子。这些句子不是不能说,而是根本说不尽、说不清。上《斑纹》,最好就是“窥一斑见全豹”,甚至见不了全豹也没关系,在作者诡异的描述前,也许感知就是进步。

我会怎么上?我得好好想想。

我肯定讲不好《斑纹》,因为我不了解这样的诡异:“由于距离的遥远,在神眼里,我们,不过是一些斑点。”有点虚无,甚至有点幻灭,但属于虚而非无,幻而未灭。这种斑纹,只值得皈依,而无法宣讲。你不要逼我深刻,我也无法立马深刻。周晓枫的语言警句太多,智慧的密度太大,我读起来总会有大脑缺氧的感觉。

既然讲不完“斑纹”,我就讲“斑点”吧。文章太长,斑纹太多,课时太短,那么就从“蛇”突破,以窥全文,以感悟作者之理。文章描绘了形形色色的斑纹,叙述了大自然与人类社会许多奇妙的现象,其中对蛇的斑纹写得最为详细,并也密布作者的哲理警句。语文课,或者说一堂语文课,本来就不可能解决所有,教学只是个起点,课堂以后的阅读才是最关键的路程。□◢

猜你喜欢

斑纹大段自然段
老守卫斑纹蜂
斑纹游戏的最优解
夜,想要告诉我些什么
秋天
绕远的斑纹鹿
你是我模糊的地名
绕远的斑纹鹿
爱体育更爱艺术的段爷
美丽的秋天
墓地上的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