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营市企业逃废银行债务问题初探

2018-01-25巴佳佳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东营市债务银行

巴佳佳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东营 257000)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指那些从银行贷款的企业使用各种手段逃避、悬空或者毁弃银行债券的行为[1]。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不只会让银行遭受损失,还会破坏当地的金融秩序和金融稳定,扰乱当地的风气出现“跟风式”的逃废银行债务。在经济下行、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东营企业逃废银行债务问题变得更加突出。2016年11月以来,东营市政府实施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亮剑行动”,有效遏制了当地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情况的蔓延。全市共立刑事案件25起,对36人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查封、冻结涉案资产价值6亿余元,追缴银行贷款本息9.09亿元[2]。

从长期看,行政措施虽然效果明显,但要根治东营工业企业逃废银行债务问题,就必须展开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研究,更客观的把握东营工业企业逃废银行债务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的、具体可操作的对策建议。这不仅对有效防止和化解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对东营市的金融环境优化、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也有重要作用。

一、东营企业逃废银行债务问题的现状

仅2016年内,东营市确认逃废银行债务企业就高达136家,涉及逃废银行债务资金36.40亿元。从宏观环境来看,东营市金融系统不良贷款猛增的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了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民间借贷、政府性债务等问题的影响,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的持续攀升,最终促使许多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据相关数据显示,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从规模上来看以中小型企业居多,但部分大企业也已经出现类似问题。例如东营市信义集团,这家企业曾是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信义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然而就是这样一家颇具实力的乡镇企业,涉入逃废银行债务问题且涉案金额超过30亿元。这些债务多是为其他的企业担保,其中仅为山东永泰集团的一笔担保金额就超过了2.5亿元。若非政府开展“亮剑活动”挽回部分经济损失,盘活了20亿不良资产,信义集团以及相关担保的11家企业就可能资金链断裂导致破产。

虽然目前对于逃废银行债务问题的治理已经初见成效,但是在治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是担保圈的问题。在很多逃废银行债务的案件中,涉入担保圈的企业往往数量过多。这些企业中一旦有一家出现问题,就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到一连串的担保企业出现资金链问题。而这种情况一旦出现,不仅本地区的金融稳定和金融秩序会出现严重问题,还会造成大量的失业,直接影响当地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政府为了维护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稳定往往会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然而,如若政府处罚不严,对于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轻拿轻放”,那么很容易扰乱社会风气造成跟风式的逃废行为。因此,“稳定”和“治理”之间的矛盾不只是经济上的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而这也显示了第二个矛盾: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宏观调控之间的矛盾。如果遵循市场的调控作用任由企业破产重组,那么可能有大批企业“死去”,波及范围可能十分广泛。这不仅涉及到就业稳定、经济增速以及诱发大规模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还涉及到政府面子工程和政府作为。在很多情况下,尽管银行已经发现企业经营存在问题并且有继续恶化的苗头,却无法及时抽贷的部分原因,是政府考虑到了区域经济以及就业等社会问题,防止造成难以控制的后果而进行了宏观调控,然而这种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银行的不良贷款的严重程度。因此,只靠市场或者只靠政府宏观调控,弊端都十分明显。如何在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利用好行政力量,如何掌握两方的“度”并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

二、东营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原因

(一)粗放式发展的“后遗症”

拖欠、逃废银行债务若得不到妥善的治理,不仅可能会危害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还容易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从宏观来讲,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有“历史原因”。从国家层面来看,2008年的四万亿刺激计划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许多银行在政府的鼓励下开始大肆放贷,企业大量举债。这不仅导致债务与GDP比重从2007年的158%飙升至2014年的282%,还导致货币相对贬值、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上升[3]。而这也为近几年东营市企业产生逃废债务行为埋下了隐患。由于某些企业大肆举债并且盲目扩张导致出现了供过于求产能过剩的情况,最终形成了成本上升从而使得产品价格上升却卖不出去。在大肆举债造成的高利息以及盲目扩张造成的运营成本的共同作用下,企业早已处在危险边缘,加之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等因素的催化,原本经营正常的企业也受到了由于供过于求导致的订单下降以及应收账款账期拉长等问题,大大冲击了企业的生产经营[4]。最终在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下,部分企业选择逃废银行债务。

(二)担保贷款的隐藏风险

企业的不良贷款以及担保圈贷款风险是东营许多企业逃废银行债务重要诱发因素。企业因为涉入担保圈、互保圈而导致资金链断裂,最后选择逃废银行债务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是对许多小企业来说,融资困难而本身资金和技术实力不够雄厚是客观事实。这些企业在竞争激烈且较为单一的市场上难以生存,因此发生了互相担保抱团取暖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东营有较多的企业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担保关系,这种互相担保共同取暖的情况下,一旦有一家企业出现资金问题无法还款,其他担保企业就可能会被这些资金链断裂的企业“拖下水”,从而导致更多的企业发生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据研究报告显示,东营市的轮胎、化工、钢帘线、纺织、车轮、机械等各行业企业之间几乎都涉及互相担保,关系错综复杂。例如在2016年十月份的广饶借款案件,被原告威海市商业银行青岛分行状告的八家企业均属于广饶县,主要集中在广饶县的大王和稻庄两个镇上。一份合同牵扯的八家企业中,有七家都是以担保人的身份被牵连进来的。其中的大王集团不仅在这个案件中泥足深陷,在另外的一个担保案件中也被迫替东营市科信化工有限公司偿还欠款800多万元。

(三)欠发达的信用环境

不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诱因和温床。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把“包袱”甩给政府和社会的行为逐渐成为常态,其部分原因就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社会信用状况记录存在不足、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较弱等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有一部分经营不善并拥有庞大银行债务的企业也正是利用这一点逃避债务责任。

此外,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也直接导致了市场上诚信文化的缺失,在这种氛围下,部分企业即使有充足的资金偿还债务,也开始逃废银行债务。许多企业都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当银行贷款到达一定规模时,银行出于保护自己债权的心理而愿意更多的去贷款给企业,帮助企业度过难关。而很多企业正是抓住了银行的这一心理,从银行取得了更多资金,但还是因为经营不善等多种原因债台高筑,然后再利用种种手段继续从银行贷款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粉饰太平,形成了恶性循环。企业最后还是走上了逃废银行债务的路,而银行也遭受了更多的损失。尽管这从侧面体现出银行经营管理方面存在某些漏洞,是银行管理不善为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提供了可乘之机,但更主要原因还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四)欠发达的法制环境和政府保护主义

法治环境不够健全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并成为了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保护伞和催化剂。很多企业认为只要不停的扩大生产、增加新的项目,等到“摊子”够大且贷款达到了一定数额时,地方政府就会适当伸手“拉一把”借以保护当地金融环境减少失业。存在这种想法的企业不在少数并且企业规模颇大,因此影响也就更恶劣。例如“灾情”较为严重的广饶县,在这类逃废事件发生之初,相关部门为防止因为企业破产倒闭,而形成破产潮和失业潮,采取了相对温和的手段,然而这种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不但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使得原本有能力和资金偿还债务的企业受不良风气的影响也开始拖欠银行债务。

三、东营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主要方式

企业花样繁多的逃废债务行为给银行带来了恶劣影响,尽管银行为了减少不良贷款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效果不甚理想。明确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类型和方式十分有必要。

(一)企业资料弄虚作假

在很多情况下,银行和企业在债权债务关系成立时,就已经存在逃废债行为。例如企业法人资格不真实、利用有限责任形式掩盖无限责任的承担,借此逃避债务[5]。或者是贷款行为发生时企业出具虚假财务报表,恶意促成贷款手续的瑕疵,制造担保无效或财产变现困难的障碍。或者恶意制造企业资信良好的表象以达到评级授信、增加贷款的目的,或者是在评估抵押财产时,虚估假评,或指使、买通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出具虚假市场信息误导银行认定评估价[5]。

(二)利用政府保护,钻法律空子

利用司法和政府保护等方式逃废债务也是很多企业的惯用手段。例如,某些企业通过关联企业之间假败诉,或者关联企业互保来钻法律空子导致担保无效。关联企业之间假败诉时,如果法院没有审查双方是否真的存在争议,那么一旦原告起诉并且被告承认,假诉讼极易成功。再者,有些企业是以“拒不执行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等已生效的法律文书,损害银行债权的”的形式逃废银行债务[6]。还有些企业的不当行为是得到了地方政府及政府控制下的某些机构的支持,还有的甚至就用维护群众的利益、保证地方稳定的口号作为遮羞布[7]。

(三)转移资产躲避债务

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还普遍使用的一种逃债方式是转移资产[8]。例如将公司资产转移到个人名下或者通过建立一个新公司将资产转移,而在原企业中只留下债务借以逃避债务;或者通过固定资产投资购买厂房设备来逃避债务等。很多担保企业在察觉被担保企业开始出现问题时就开始着手将资产转移,导致最后银行无资可收最终只能“背锅”。

四、解决逃废银行债务的建议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问题对银行乃至社会稳定都有巨大影响,因此着力解决逃废银行债务的问题十分重要。

(一)加强对龙头骨干企业的培养

针对规模小竞争力弱、资金技术水平不高的企业抱团取暖形成担保圈的情况,政府应该加强帮助和监控,全面落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并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实施兼并重组,鼓励市内企业强强联合,上下游企业联合,产品结构相同相近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共同做大做强并培养龙头骨干企业。东营市中小企业数量多,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弱且自身资金技术都有所欠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生存不易。针对这种情况,东营市应及时发挥市场作用兼并重组,做大本地龙头骨干企业,这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对银行债务的逃废。

(二)加强金融支持与监管

对于发展前景大的中小企业,应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但在同时也应该加大对这些企业的金融监管,控制不良贷款,防止中小企业因互相担保破产而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中小企业融资较为困难制约了其发展,也推动了东营企业担保圈的形成,因此为一些有发展潜力、资信情况较好的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有利于推动企业发展。然而,加强监管也是必须的。一方面要监管本地中小企业之间的担保行为,防止形成担保圈;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有大额银行贷款的企业经营情况和资产情况的了解,防止出现转移资产逃避债务的情况。

(三)加强银行内部控制

很多情况下,银行某些工作环节存在不严谨的情况,例如为了方便让企业双方工作人员持有相关文件去对方企业直接办理业务或者签字盖章,而不经由银行人员之手,相关的复核程序也存在敷衍的情况。例如,2015年2月发生的浦发银行济南分行5 000万保理业务被骗案件,其中亚森实业与浦发银行济南分行签订《保理融资协议》,通过向浦发银行转让其与兖矿煤化供销有限公司的5 600余万元应收账款债权,从而获得5 000万元融资。然而,在双方业务协议到期时,亚森实业却并没有如期偿还浦发银行的借款。而且,亚森实业向浦发银行济南分行转让的5 600余万元应收账款也是假的。最终经过有关部门鉴定,亚森实业与浦发银行济南分行签订协议时使用的个人印章以及单位印鉴都是伪造的[9]。尽管在这个案件中,企业的不诚信行为是造成银行损失的主要原因,但若银行的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业务并认真复核,仔细检查企业签章,这种损失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因此,东营市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应进一步强化银行从业者对业务的重视程度规范执业态度,提高对业务执行的监管和复核对于防范逃废银行债务有重要意义。

(四)加强贷前对客户的背景调查以及贷后管理业务的执行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同样值得银行反思,并加强管理。一是银行贷前对客户资信背景的调查流于表面,“形式重于实质”,因此没有起到应有的预防作用;二是银行贷款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银行相关部门在贷前对客户背景调查十分重要,在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和关键数据的审核力度的同时还应该督促信贷人员主动深入了解企业及其法人的实际情况,特别加大对企业及其法人是否涉及民间借贷、赌博、家庭纠纷等高风险因素的排查[10]。比如,某银行明确提出要重点加强对企业贷款需求合理性的论证。部分银行建立了常规联系制度,通过互通信息加强对企业及其法人非财务性或经营性信息的收集。对于失信的企业和法人代表以及利益相关者的信息进行统计,加强防范。

在贷后也不能放任自流,一是要加强对企业资金流动情况的掌控和经营事务及经营活动的了解,更新对客户信息的掌握,将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掐灭在摇篮里;二是提高对客户欠息情况的敏感度,结合对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的分析进行预警,建立预警机制。

(五)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而对于信用状况信息的记录和有力的监管是实现信用社会的重要手段。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不只可以防止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还能减少“跟风”逃废债务的行为。然而,这必须建立在完善的法律法规之上,并且要对失信行为加大处罚和执行力度。其次,应该建立相应的诚信信息平台来记录失信企业的相关信息,而政府也应该加大对“失信名单”上的企业的监管力度。

猜你喜欢

东营市债务银行
江西银行
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记忆银行
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