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教学与乡土灾害地理知识的结合

2018-01-25孟杰

魅力中国 2018年52期
关键词:乡土灾害教师

孟杰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4)

引言:乡土灾害是因为自然环境改变、人为因素影响等,导致局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进而对当地正常的生活、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的灾害行为。近年来,乡土灾害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将乡土灾害地理知识与地理教学相结合仍然缺乏可借鉴的经验。这就导致许多学校的地理学科教学中,还存在对乡土灾害地理知识重视不足,融合教学方法不科学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探究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灾害地理知识的可行性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乡土灾害地理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对乡土灾害地理知识的重视不足

当前地理教学中,虽然也涉及到一些常见的灾害问题,但是侧重于那些全球性的、影响范围较大的灾害,例如厄尔尼诺现象、全球变暖问题等,而对于局部的、小范围的乡土灾害,则很少涉及。由于地理教材、教学大纲中缺乏与乡土灾害相关的内容,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很少主动讲解乡土灾害地理知识。实际上,乡土灾害具有普遍性,如果这一问题未能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不仅会对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而且还会导致灾害损失的扩大化。

(二)乡土灾害地理知识教学未能与本地实际情况结合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灾害地理知识,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乡土灾害形成原因、带来损失和处理方法等多方面的探究兴趣,这样也可以让学生身体力行的在防范乡土灾害中做出一定的贡献。但是目前来看,很多教师在开展地理与乡土灾害的融合教学时,在选取乡土灾害案例上具有盲目性,并未选择本地发生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乡土灾害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列举的乡土灾害地理知识,由于本身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合教学的价值也就得不到体现。

二、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灾害地理知识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地理学习习惯

联系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乡土灾害地理知识教学,可引导学生展望未来社会生活和可能面临的个人与社会问题,增强学生对乡土灾害关注的好奇心,课堂气氛活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结合乡土灾害地理教学,可使学生了解家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而产生责任心,野外调查活动中遭遇烈日暴晒、途中遇雨、崎岖山路等重重困难,可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对意外情况的应变能力等。

(二)体现出地理教学中“知行合一”的理念

地理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紧密联系,如果能够基于地理教材内容,适当的引入乡土灾害知识,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拓展视野,营造更加多元化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则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乡土灾害的严重危害性,进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发动父母、朋友,以实际行动同乡土灾害作斗争。例如,水土流失是一种常见的乡土灾害,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学习了乡土灾害地理知识后,可以在每年的植树节、清明节、五一节等节日,在校园内、到郊区等进行义务植树活动,防范水土流失灾害,这与地理教学中“知行合一”的理念有极高的契合度。

(三)对减少局部灾害损失、保护区域环境有一定作用

联系学生周围发生的或者有可能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引起的因素、特点和规律来进行乡土灾害地理教育,使学生掌握灾害的影响、应对措施等知识之后,再影响家庭以致更广泛的人群,使乡土灾害地理知识得到普及,这样人们在遇到灾害时就不会惊慌失措,能采取正确的措施及时地从小范围内去降低灾害的危害,减少局部范围的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遏制灾害的扩大蔓延,相对降低了大区域的灾害发生率,利于大区域的环境安全,同时使小区域的环境安全得到更高的保障。

三、地理教学与乡土灾害知识的结合策略

(一)以教材为主,适当加入乡土灾害地理知识

地理学科与乡土灾害地理知识的融合教学,需要以地理教材为基础,适当的引进一些乡土灾害地理知识,明确两者的主次之分。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准备教学课件的机会,从网络上搜集一些乡土灾害的素材,然后结合本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将乡土灾害的案例与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例如,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对教师布置的任务、设计的问题,进行主动的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乡土灾害的印象。通过融合教学,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有意识的关注乡土灾害。

(二)选择家乡常见灾害资料进行地理教学

乡土灾害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灾害问题,在“感同身受”的氛围下加深学生对乡土灾害的认识。乡土灾害具有个性化、地域性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取乡土灾害案例时,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本地或周边地区的乡土灾害案例。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可以降低学生理解难度,让学生以一种更加轻松的心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学习效率也会成倍提升;其二,通过地理教学,学生可以掌握乡土灾害的形成原因、应对方法,在今后建设家乡中也能够提供一定的经验支持。

(三)注重地理教师的灾害技能培训

乡土灾害不仅对地方的生产、生活、经济造成了危害损失,而且也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健康安全。例如在一些山区,乡土灾害以泥石流为主,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讲解乡土灾害知识,不仅要向学生讲解泥石流形成原因,还要向学生传授如何在遇到泥石流灾害的情况下进行自救的措施。这就需要地理教师本身必须熟练掌握乡土灾害的防灾减灾知识。学校方面在开展教师培训时,既要关注教师专业课教学能力的培训,同时也必须结合地理课程特点,适当开展乡土灾害技能培训。同时,在全校范围内也要定期进行防灾演练,充实学生和教师的乡土灾害防范知识。

结语:乡土灾害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灾害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乡土灾害的认识,并且学会运用地理知识防范、应对乡土灾害。近年来,乡土灾害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通过融合教学可以培养人们对待乡土灾害的正确观念,让学生掌握防灾、减灾、救灾的相关知识,在应对乡土灾害、保护地方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猜你喜欢

乡土灾害教师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最美教师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教师如何说课
乡土中国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