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原“笑”的本义
——以《三打白骨精》为例谈字词教学

2018-01-25沈雷霜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2期
关键词:妖精白骨精唐僧

沈雷霜

何谓“还原”?顾名思义,是将词语在字典中的本义与在课文中的语义进行比较,继而通过其中差异或者矛盾之处,来感悟课文中言语表达的奥秘。本文以《三打白骨精》一课“笑”的教学片段为例,借助“还原”策略彰显词语表达的精妙。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唐僧对孙悟空随意“打杀”是极力反对的,甚至不惜念紧箍咒来惩罚他。为什么在孙悟空“打杀”之前没有阻止呢?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唐僧也许不知道,但为什么第二次打、第三次打唐僧也没有阻止呢?你们好好读一读课文,找一找为什么。

生:老师,从“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来。

师:是的。那你们说说这里的“笑”是什么意思。

生:“笑”就是表示友好。

师:孙悟空对妖精友好吗?不,他嫉恶如仇,看见妖精就棒打,但为什么还要对妖精“笑”呢?

生:老师,孙悟空不是笑给妖精看的,而是笑给师父看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孙悟空如果对妖精恶狠狠的举棒就打,那么唐僧肯定要念紧箍咒。所以孙悟空做样子,笑给唐僧看,先稳住唐僧,然后再找机会打妖精。

师:从这里,你们可以看出孙悟空怎样的性格特征?

生:聪明,能够从前两次中吸取经验。

……

汉语博大精深。同一个字词,往往由于语境不同,意思也就不同,甚至相反。字词教学,则需要结合文本具体语境来进行,课标也强调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意思。而对于文本阅读来说,对词语的理解,尤其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能有效推促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度对话,以便准确把握文本主题,理解文本内容。案例中教师通过“笑”来让学生理解孙悟空性格特征,就是典型的做法。

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先让学生理解“笑”的本来意思,即未经作者处理的意思。对此学生也大多能够理解,即“笑”乃是一种人的表情,表示对人友好的意思。但是结合文本内容,孙悟空与白骨精之间不可能存在友好,因而这里用“笑”本来就存在矛盾。对此进行深度比析,则会发现这里的“笑”是虚伪的,是假装的,是用于欺骗唐僧的,以便真正达到棒打妖精的目的。教师引导学生稍加揣摩,就会明白孙悟空“笑”的用意,自然也能从中体会出孙悟空的人物性格特征。从这一描写来看,一个“笑”字则把孙悟空聪明机智的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可谓入木三分。

从教学策略来看,教师采用的是“还原法”,其目的也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其本义与文本中语义之不同,引导学生去发现看似不合理的遣词用字,继而去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品读感悟,以便发现其不合理中的“合理”,感悟作者在遣词用字方面的独具匠心。在教学中,教师挑出“笑”字,通过“还原”,引导学生进行研读、分析,其目的也是引导他们与文本中的孙悟空进行对话,以便从中发现其性格特征,为进一步理解文本主题创造条件。可以说,这个教学片段是成功的,是精彩的。

对于教材来说,每一篇课文都文质兼美,都是十分适合学生阅读的。但是阅读的本质不是让学生理解内容,而是指向学生习作,对此教师应有清醒的认识。其中最好的抓手,则是关键字词、关键语句。对此进行研读,不仅可以让阅读教学层层深入,还可以让整个课堂教学浑然一体。毕竟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时间有限,全面开花不现实,只有集中一点突破,才是最恰当的策略。而通过字词“还原”,让学生带着“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的问题进行思辨,借助读、比、思、辩,便可以直接感触文本言语表达的奥秘,而这也恰恰是当前课堂教学应追求的效果。

猜你喜欢

妖精白骨精唐僧
唐僧师徒再就业
妖精的音乐会
我的“唐僧”表弟
妖精的跳棋
妖精的音乐会
植物人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