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对外直投热潮影响力评估

2018-01-25贝克麦坚时

首席财务官 2017年7期
关键词:北美交易欧洲

文/贝克麦坚时

中国的对外投资总额在2016年达到200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对外投资中有近一半资金投资于北美和欧洲的资产,反映了中国在向中等收入经济体转型的过程中从以商品购买为主到以技术和服务业收购为主的成功转型。

2016年,中国对北美的直接投资增长了近两倍,对欧洲的直接投资增长了一倍,这两个区域的投资总额达到942亿美元,较2015年的410亿美元猛增130%。而在2008年之前,中国在这两个区域的投资每年均不足10亿美元。

虽然2016年中国在北美和欧洲完成的交易总数为330宗(北美155宗、欧洲175宗),数量与往年基本持平,但由于大中型交易所占的比重更高,单宗交易的平均交易额达到2.9亿美元,较2015年的1.2亿美元增加了一倍多。

中国的私有企业在这一投资趋势中领先于国有企业,2016年完成的交易价值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70%。这表明随着政府追求新的增长模式并激励中国企业购买先进技术、消费品牌和避险资产,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继续崛起。

2016 :创纪录的年份

中国对北美和欧洲的直接投资翻一番

中国在北美和欧洲已达成的对外直接投资交易总价值超过942亿美元,较2015年410亿美元的基数猛增130%。随着中国企业寻求走出放缓的本土市场以及多元化发展,他们对发达经济体的尖端技术、消费品牌和避险资产的渴求度有增无减,促进了投资的大幅增长。

收购交易刺激了这一增长,占2016年总投资额的97%。而在写字楼、仓库、制造设施和研发设施领域的绿地投资仅占总投资额的3%,低于过去五年10%的平均值。

全年完成的交易总数保持在330宗,其中北美洲155宗,欧洲175宗。相比之下,中国投资者在2015年完成的交易总数分别为347宗(北美186宗、欧洲161宗),2014年为363宗(北美184宗、欧洲179宗)。

中国在北美洲和欧洲的投资的单笔平均交易价值均达到2.9亿美元,较2015年的1.2亿美元翻了一番多。其中在北美,单笔平均交易规模为3.1亿美元(2015年为9000万美元),而在欧洲,这个数字为2.6亿美元(2015年为1.5亿美元)。

若非由于被取消、撤销或延迟交易的数量大幅增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总额还会更高。其中包括中国化工拟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农化巨头先正达的交易因面临多个司法管辖区的反垄断审查而被搁置。2016年,被取消的交易数量为30宗(美国10宗、欧洲20宗),价值740亿美元。

按交易额计北美超越欧洲成为中国投资者的头号目标市场

尽管欧洲在2014年和2015年吸引的中国投资更多,但北美在2016年以480亿美元的投资额处于领先地位,而欧洲为460亿美元。中国在北美的对外投资交易中,以美国资产为目标的交易额占北美投资总额的94%。

中国对加拿大的投资增长120%,达到28亿美元,为近三年的峰值,但在北美总投资的比重仅为6%,远低于2007年到2013年能源投资热潮期的交易总量。

总体而言,自2000年代初以来,中国在北美和欧洲投资的增长轨迹非常相似,两者投资额的差异形势随各年大额交易情况而波动。统计自2007年开始以来的中国投资,中国在这两个区域的直接投资差额平均每年仅为6.3亿美元。

在北美,中国投资者主要瞄准房地产、交通运输和消费品;在欧洲,中国投资者投资目标是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工业资产。

在北美投资的行业特点

中国投资者最大的目标行业有房地产(174亿美元)、交通运输、公用工程和基础设施(60亿美元)、消费品和服务(57亿美元)和娱乐(48亿美元)。中国在这些行业的投资额占其对北美投资总额的近70%。

中国对电子行业的投资(43亿美元)也大幅增长,主要是得益于艾派克科技(Apex Technology)以36亿美元收购打印机制造商利盟(Lexmark),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美国最大的一项电子行业收购。

中国在保健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并购活动实现10亿美元的交易总额,又一年创下行业新高,保持了中国投资自2014年以来在该行业快速增长的势头。

中国投资跌幅最大的行业是能源(从2015年的19亿美元跌至6亿美元),这反映了中国从2008年至2013年期间以大宗商品交易以及金融服务(从2015年的30亿美元跌至19亿美元)为主的对外投资模式转型。虽然中国仍然对金融业保持着良好的投资兴趣,但2016年该行业没有大额交易完成。

在包括安邦以55亿美元收购美国策略酒店、海航集团以20亿美元收购卡尔森酒店和中国人寿保险以20亿美元收购喜达屋精选服务酒店在内的数家大型酒店收购的驱动下,北美区域在吸引中国房地产投资方面远远超过欧洲。中国的出境游热潮推动了中资对酒店和旅游企业的收购,而美国商业地产已成为颇受寻求多元化发展的中国投资者欢迎的避风港。

北美在消费品(海尔以56亿美元收购通用电气家电业务)和娱乐业(万达以35亿美元收购好莱坞顶级电影制片企业传奇)方面也比欧洲略胜一筹,这反映了美国在这些领域的实力优势。

在欧洲投资的行业特点

中国投资者最大的目标行业是信息与通信技术(137亿美元)、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122亿美元)和工业机械(62亿美元)。2016年这三个行业占中国对欧洲投资总额的70%,中国买家追逐的资产包括芬兰视频游戏开发商(腾讯以78亿美元收购Supercell)、爱尔兰飞机租赁公司(海航以25亿美元收购Avolon)和瑞士地勤及货物服务商(海航以28亿美元收购瑞士空港)。

随着中国投资者追逐欧洲实力强劲的时尚品牌、足球俱乐部和相关资产,中国对欧洲娱乐业(从2015年的10亿美元增长到29亿美元)以及消费品和服务业(从2015年的3亿美元增长到19亿美元)的投资也大幅攀升。

中国在欧洲的房地产投资出现下滑(29亿美元,而2015年为74亿美元),特别是在英国,因为脱欧公投增加了英镑汇率和英国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对汽车行业的投资也大幅下降(10亿美元,而2015年为84亿美元),主要是因为2015年的一宗巨额交易抬高了当年的交易总价值(中国化工以70亿美元收购意大利轮胎制造商倍耐力)。

在中国的信息与通信技术投资方面,欧洲首次超越美国,这主要得益于对软件公司的大规模收购,包括腾讯以74亿美元收购Supercell和在线旅行服务公司携程以17亿美元收购英国售票网站天巡(Skyscanner)。技术收购,例如中资财团以30亿美元收购英国数据中心运营商Global Switch,也带动了欧洲信息与通信技术交易价值的提高。

在吸引中国对工业机械和技术投资方面,欧洲继续领先于美国,例如美的以47亿美元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和中国化工以10亿美元收购德国工业机械制造商克劳斯玛菲。

欧洲在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行业吸引的投资也更多,其中包括海航在航空物流领域的三宗收购,北京控股以16亿美元投资德国垃圾能源公司EEW,以及Firion Investments以16亿美元收购西班牙公用事业公司Urbaser。

可再生能源资产也是中国投资的一大目标,例如中国三峡以7亿美元收购BCP Meerwind,中广核以4亿美元买下爱尔兰Gaelectric的14个风电场。

中国私有企业在北美和欧洲大举进行收购

2016年,中国私有企业在北美和欧洲的投资占两大地区投资额的比重均达到70%,从2015年的214亿美元增长至670亿美元。私有投资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了国有投资的增长,国有投资从2015年的194亿美元增长到275亿美元。私营部门收购的主导地位是最近几年趋势的延续,同时也体现了美国和加拿大对中国国有企业审查力度的加强。

2016年最活跃的中国买家既有海航、海尔、腾讯、安邦和万达等老牌投资者,又有中国家电巨头美的、打印耗材制造商艾派克科技和中国最大的在线旅行服务公司携程等新晋投资者。

国有企业保持了在欧洲比北美投资更多的势头,占2016年中国在区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24%,而在北美的比重仅占20%。这主要是因为欧洲在中国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行业(例如,机械、汽车、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拥有更多具有吸引力的资产。

中国金融投资者——主要投资诸如主权基金和私募股权企业等以赚取财务回报的收购所占比重在2016年出现下降,一改此前的增长趋势。自2013年以来,中国金融投资者的交易增长迅速,占北美交易总额的53%,欧洲交易总额的27%。但在2016年,该类投资分别仅占北美和欧洲交易总额的29%和26%,反映出中国政府近期为抑制金融属性投资的资本外流所采取举措的影响。

2016年中国金融投资者超过一半的收购的目标是房地产和酒店业。其他的主要目标包括信息与通信技术、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以及娱乐业。虽然中资财团和私募股权企业的投资近年来有所上升,特别是在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但大多数的重磅交易仍然涉及个人投资者。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欧洲和北美为增长其核心业务领域的战略性投资翻了一番多,其中对北美的战略投资额增加到342亿美元,对欧洲的战略投资额增加到333亿美元,2015年对北美和欧洲投资额分别为143亿美元和124亿美元。

加利福尼亚州、肯塔基州和伊利诺伊州的资产是中资在北美最大的投资目标;德国、英国和芬兰的资产是中资在欧洲最大的投资目标。

在北美投资的行业特点

2016年,加利福尼亚州以超过160亿美元的交易额成为北美接收中国资本最多的一个地区,反映了中资对信息与通信技术、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娱乐和房地产等关键行业的兴趣。

纽约也继续吸收大量的中国资本,交易总值达53亿美元。商业地产交易占交易总值的90%,包括酒店投资组合和写字楼,例如第六大道1221号和美洲大道1285号。

美国数个州首次吸引了中国的大额投资,主要是因为中资对总部设在这些州的企业的大规模收购。肯塔基州以90亿美元的交易额成为北美接收中国资本第二多的州(省),这主要归因于海尔以56亿美元收购通用电器(消费品)和艾派克科技以36亿美元收购利盟(电子产品)。

在欧洲投资的地理特点

2016年,中资在德国和英国的交易占对欧洲总投资额的46%。在对德国工业机械、房地产和基础设施资产的大规模收购的驱动下,中国在德国的收购交易额较2015年的13亿美元增长了近十倍,达到121亿美元。尽管在房地产行业的收购有所下降,英国吸引了90亿美元的中国投资,是2015年总投资额的两倍多,这主要得益于中国买家追逐信息通信技术和娱乐资产。

芬兰和瑞士也是2016年中资青睐的主要投资目的地,分别吸引投资76亿美元和48亿美元。腾讯以74亿美元收购游戏开发商Supercell,占中国对芬兰对外直接投资的绝大部分。海航收购瑞士空港(28亿美元)和Gategroup(14亿美元)推动了瑞士的交易价值;此外,若非中国化工拟以430亿美元收购先正达的交易因有待监管部门的审批而延迟,瑞士本应成为去年中国投资最大的接收国 。

爱尔兰首次入围欧洲五大中国投资目的地之一,投资流入总额达29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海航以25亿美元收购都柏林飞机租赁公司Avolon和中广核以4亿美元收购爱尔兰风电场。

中国对意大利(较2015年下降85%)和法国(下降40%)的投资降幅最大。2016年的下降主要是由于2015年的多宗大额交易拉高了当年的交易价值,例如中国化工以77亿美元收购意大利轮胎制造商倍耐力和复星以11亿美元收购法国度假村品牌地中海俱乐部。

在中国政府采取减缓资本外流的举措以及美国和欧洲加大审查力度之后,取消和撤销的交易数量飙升

在欧洲,中国投资者取消或撤销了20宗总价值163亿美元的交易。在北美,中国投资者停止了10宗总价值590亿美元的交易。

尽管被取消交易的增加可以部分归咎于2015年和2016年宣布的交易量大幅增加以及纯粹的商业原因,但中国、北美和欧洲的监管和政治审查收紧也是导致增加的因素之一。

在中国,随着汇率变动的预期鼓励中国投资者利用境外投资将资金转移出中国,监管机构在2016年加强了对外投资的行政控制,以稳定资本流出。虽然这种审查收紧预计将是短期做法,却已经妨碍了中国企业在某些类型的交易中(包括房地产、娱乐和金融投资)将本土货币兑换为外汇的能力。

在北美和欧洲,政府当局出于国家安全考虑采取干预措施阻止中国投资者的技术收购。最引人注目的例子是半导体行业,在监管对转让敏感技术给中国的关注下,中国买家不得不中止一些交易。

中国投资屡创记录,也促使人们担心欧美和中国之间的双向投资流不平衡,美国和德国的一些决策者更是呼吁市场准入互惠。美国国会预计将考虑相关立法建议,以加强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对技术交易的审查,并在审查过程中考虑投资者的原籍国是否提供市场准入互惠待遇。

展望2017年:基础雄厚,不确定性增加

在过去五年中,中国企业以惊人的速度增加了对欧洲和北美的投资。中国在这两个区域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几乎翻了一番,从2011年的250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410亿美元。然后,在仅一年的时间内再次翻番,到2016年达到942亿美元,占中国境外投资全球总额的近一半。

展望未来,随着去年宣布的大额交易即将陆续达成,2017年很可能又是一个中国对这两个区域对外直接投资表现抢眼的年份。如果中国化工以430亿美元收购先正达的交易能在第二季度按照预期顺利进行,几乎仅凭这一宗交易就将刷新中国对欧洲投资的纪录。其他待定的收购包括海航以65亿美元收购希尔顿酒店25%的股权,忠旺以23亿美元收购美国铝业公司爱励,以及乐视生态以20亿美元收购美国电视制造商Vizio。

在今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演讲中,习近平主席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由于欧洲和北美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颇有吸引力的资产,这两个区域将继续吸引未来投资流中的相当大的份额。中国企业目前在全球的投资力度仍然不够大,在政府追求新的增长模式的支持下,他们的追赶将是一个长期趋势。

与此同时,政治和监管的不确定性为看好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尽管中国减缓资本外流的临时措施似乎并不代表摒弃其鼓励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的“走出去”政策,但却给中国企业向海外转移资金和完成交易的能力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中国的短期控制措施还可能阻碍针对政府监管加强的领域的新投资,包括超过100亿美元的巨额投资项目、金融投资、房地产和娱乐交易、以及投资者在其核心业务以外的行业收购。

在美国,中国买家的风险偏好也可能受到特朗普总统的外国投资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出台扩大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职权(不再仅限于国家安全)的新立法的潜在影响。对与投资相关的国家安全风险的关注不仅仅限于美国,比如最近德国政府决定撤销其对中国投资基金收购爱思强(Aixtron SE,一家在美国开展有业务的德国芯片设备制造商)投标的初步审批;该投标现已中止。

在这种审查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中国投资者需要在交易初期对外国投资审查风险进行管理,即使是通常与国家安全风险不相关的行业。在涉及多个司法辖区的资产交易中,中国投资者还需要制定协调一致的监管应对策略,以应对政府之间日益增加的协调合作。

2016年下半年和2017年初新近宣布的中国在北美和欧洲的并购数量已经出现下降,今年上半年可能继续低迷。但从长远来看,如果能通过双边投资协议和其他政策消除政府当局、商业领袖和广大公众对市场平等准入问题的顾虑,中国企业在北美和欧洲将会延续扩张的足迹。而如果不实行改革以强化市场的作用并为外国企业在中国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中国对北美和欧洲的直接投资面临更大范围抵制的风险将继续提高。

猜你喜欢

北美交易欧洲
欧洲“芦笋季”
北美灰熊被杀案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在欧洲邂逅温州人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北美星鸦知道松子藏在哪儿
大宗交易
只身闯北美
惊人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