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文化

2018-01-24许香俊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3期
关键词:弘扬校园文化中华

许香俊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亚文化,其文化主体是“人”,高校教育的目的在于“化人”,将“以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高校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底蕴文化,是一种“以校园为空间,以师生为参与主体,以知识的广泛交流、传播及师生特有的行为方式、生活节奏和精神风貌为基本形态的群体文化。”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曾提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信仰者”。可见,高校校园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校园文化教育的精神内核。而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的教育之中,使校园文化成为凝聚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神场域,事关高校校园风气能否健康和谐发展,事关高校师生能否普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也事关社会主义价值观能否在高校乃至全社会落地生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文化教育之中,能在校园教育的平台中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添砖加瓦。

冯刚教授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上指出,高校校园文化要重点做好“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可以从这五个方面入手,精神文化是这五个方面的核心,也是“融入”工作的重点。只有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精神文化的融入,才能更好地对其他四个方面起到统领作用。

高校精神文化是高校师生在校园生活与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群体性精神,它包括高校的科研精神与办学理念、学风校风教风、思政与传统文化的教育等等。高校精神文化是隐形的无形的,影响并决定了高校其他文化形态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其目的在于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从而推动高校校园风气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三风”建设中

学风、教风、政风是高校精神的主要体现,是高校文化的精神外显。学风是高校师生在长期学习实践中所显现的治学态度,是在学习过程中所显现的较为稳固的学习氛围;教风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教学风格、思想态度;政风是高校领导集体在工作、生活中所共同具有的思想行为作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文化,就要注重“三风”的发展与完善,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道德体系建设。

首先,应采取有效措施,培育诚信好学的优良学风,努力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一是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制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严明学习纪律,通过加大高校学生出勤考核的检查力度,减少迟到、旷课等不良现象,同时要严肃考风考纪,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加大违纪违规的惩处力度。其次,应加强教风建设,培养“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教风建设,要做到“两手抓”。不仅要注意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技能素养的培养。通过开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规定的宣传教育,引导教师通过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方式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加强教师的技能素质培养,通过专家帮带、在职培训与学术研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与实践技能,进一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培养一批敬业乐群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最后,要加强政风建设,提高民主管理水平。政风作为校风的导向,在高校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与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上均有所体现。推进政风建设,应加强管理人员的理论学习,通过培训学习与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此外,应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通过教育广大干部将工作重心自觉下移,深入到基层进行调研,了解师生的实际诉求,做到勤政廉洁拒绝腐败。由此,才能真正提高管理的民主性,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广大在校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中

上下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了璀璨的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与思想之源,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与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许多精神元素,都直接或者间接地来源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也曾经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華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高校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加强传统文化积淀,可以推动民族文化的保护与继承,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进一步促进风清气明的大学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北大哲学教授楼宇烈曾说,传统文化的继承不要轰轰烈烈,而要不绝如缕,要在日用而不绝的情况下将我们的文化传统薪火相传,正如古人所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因此重视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要把传统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细胞中。开展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既要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传统的挖掘和阐发,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与理性思辨薪火相传,又要使中华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是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使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不断迸发出新活力。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中,要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将“通识教育”、“全人教育”理念融入到课程文化体系的建设中,同时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导,在课程设置中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教育部相关部门可以联合各高校在强化通识课课程建设的同时,构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课程体系。条件成熟的相关高校可以鼓励文史哲等科目的教师开设国学课程,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中进行讲授,可以在学术交流座谈会中交流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以此来引导师生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视与体悟。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中,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打造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当前整个社会都掀起了一种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潮,无论是“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华诗词大会》,还是“守护历史,守护中华文脉”的《国家宝藏》,都打破了传统的文化宣传方式,通过打造引人入胜的文化品牌来激发传统文化的新活力。高校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可以在各学生社团中开展名人名家国学讲座、汉字听写大赛、中华美文朗读比赛等文化活动,逐渐形成涵养和弘扬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品牌活动,通过活动的形式来激发广大师生的学习兴趣与文化素养,营造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文化氛围。西南大学“一读、一讲、一演、一赛、一秀”的“五个一”品牌活动与大连民族学院“再读家训、重拾家史”等活动便是对文化品牌活动的有效尝试,值得在广大高校中学习与推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顺利提出的智慧土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传统中华美德赋予时代意义加以弘扬,二者相辅相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中,在引导教育高校师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使广大高校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在文化自豪感的激励下弘扬文化新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理想信念的建构中

论语有言:“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的根本目的在于励志铸魂,培养具有理想信念的高素质、高情怀人才。“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通过加强高校信仰教育,构筑人之魂,以此为基础,才能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构筑民之魂、国之魂。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文化,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化高校师生的社会信仰。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使命感,又是行动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社会信仰教育切勿重要求、轻落实,而最终导致知行割裂。应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要求,在自上而下的教育引导,自下而上的活动开展中激发师生由内而外的社会信仰。教育引导师生把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相统一,把个人成才与社会实践相统一,把个人理想信念与社会理想相统一,通過课程引导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升自我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大学文化建设中通过崇尚信仰,坚持“四个自信”,来树立师生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信念与信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理想信念的构筑中,高校师生在树立社会信仰的同时,也应不断完善自我,以奋发有为的行动将理想信念内化,打牢信仰基础。信仰的构筑不是海市蜃楼式的空想,而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个人的发展成才相结合,立足于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并通过锲而不舍的行动,激发调动起一切积极力量,用只争朝夕、敢于担当的行动来加固信仰基础。通过高校文化的信仰树立,达到立魂立人的最终目的。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文化,精神文化领域是重中之重,以此为核心,统领高校物质、制度、行为、网络文化,才能形成一个系统和谐的整体,并最终实现“融入”的预期工作目标。高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让高校学生真正在“日用而不绝”之中将其作为信念与行动的基本遵循。

参考文献

[1]刘刚,王文鹏,陆俊杰.多维大学校园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22.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3]冯刚.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8.

猜你喜欢

弘扬校园文化中华
弘扬爱国精神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