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5年,学雷锋德育实践的坚守与深耕

2018-01-24蓝陈平

中国德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罗湖学雷锋雷锋

深圳市罗湖小学建校八十一年,贯彻学雷锋五十五载,在以学雷锋为主题的德育工作中步履不停,大胆开拓,踏实实践,常学常新。本文对罗湖小学以学雷锋为核心的德育实践进行了细致梳理,对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下学校所做的德育实践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一、响应号召,言传其精神

罗湖小学学雷锋活动开始得早,学雷锋的种子早早就扎根于学校历史中。1963年3月2日,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首登于《中国青年》杂志。从那时起,雷锋成为全民道德模范,雷锋精神成为精神标杆。在全国学校掀起学雷锋浪潮时,罗湖小学以学雷锋为德育工作一环的育人实践应运而生,由此萌芽。

雷锋被确立为时代道德楷模有其历史、社会的成因。自建国以来,国家将拥护社会主义、爱党爱国爱人民列为思想建设的重中之重。雷锋身上助人为乐、舍己为人、一心为公等道德品质围绕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核心,雷锋及雷锋精神成为了当时社会树立新风的重要标杆。在这个背景之下,从60年代开始,罗湖小学便将学习雷锋纳入德育工作,组织师生共同学习雷锋精神。

经历十年动乱,学雷锋浪潮式微。一段时期里,雷锋及雷锋精神作为革命传统的当代延续,过分地强调其“左”的一面。拨乱反正之后,中央看到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再次发出学习雷锋的号召。罗湖小学顺应趋势,重新在校园开展了走近雷锋、阅读雷锋日记等活动,将雷锋与学校德育工作再次结合,将学雷锋的重点定位在学其爱党爱国、学其助人为乐。在此基础上,罗湖小学开展“校园好事行动”,通过学雷锋主题班队会、班级雷锋诗歌朗读比赛、齐唱雷锋歌曲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雷锋生平,感受雷锋精神的具体内涵。同时,在学校其他德育工作中,爱祖国、爱集体、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等主题教育一直存在,此时,罗湖小学学雷锋活动还仅是德育工作的一个元素。虽然罗湖小学学雷锋活动只是大规模学雷锋活动中的“螺丝钉”,但以学雷锋为主题的德育活动在罗湖小学从未间断过。在不同时期,罗湖小学文化体系建构中,始终将学雷锋纳进德育工作,历任校长在完善学校文化体系及阐述办学理念时,均注意到了学雷锋的重要性及其传承,这样的承继造就了罗湖小学学雷锋55年的坚守。

二、坚守实践,身教于岗位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过对过去社会思想的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社会上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日益重视起来。学雷锋在学校德育工作的作用再一次被提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如火如荼,世界的多元内容开始涌入中国,社会呈现纷繁样貌。面对西方各式思想的倾泻而入,如何坚守思想阵线,保障校园学生精神旗帜不倒,成为重要德育工作内容。罗湖小学在此时已经敏锐感应到时代声音的变化,说理念不如立标杆,雷锋作为精神榜样,已然成为了罗湖小学强化德育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当时罗湖小学在全校展开了雷锋精神大讨论,明确了雷锋精神的核心,即: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爱人民,同时提炼出雷锋精神中勤劳、勇敢两大特质。这与当时深圳市政府提出的用“孺子牛”的开创精神建设深圳特区的口号保持一致。

上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接连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以及“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将学雷锋再一次推到新高度。罗湖小学在这样的社会风尚及弘扬深圳特区精神的基础上,全校开展“五爱”教育,组织学生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努力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并开展“一帮一,一对一”助人活动。上世纪90年代,学雷锋开始与新兴的志愿活动结合。“改革开放逐步进入制度创新的新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中,以奉献为主题的志愿精神在延续,在弘扬。”志愿服务在社会上蔚然成风,成为学雷锋的新形式,是面向社会民众弘扬雷锋精神的有效载体。罗湖因为地理位置靠近口岸,处于出入境的必经之地,尤其是在香港回归之后,国门进出更加频繁。罗湖小学将守卫国门、出入境边检常识、历史教育及对边检工作人员感恩崇敬等方面结合在一起,组织了以“国门第一关”为主题的系列德育活动。罗湖小学结合了学校周边实情,组织师生走进罗湖火车站,志愿为往来旅客搬行李,被称为“罗湖桥头的‘活雷锋”。

改革开放之风促使全国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勇敢进取、艰苦奋斗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的思想需求延伸到学校德育工作中。社会上关于行业、岗位的热议不断,雷锋守岗爱岗、为人民服务的核心精神再次被提起。罗湖小学结合社会热点,在师生中组织了学雷锋与市场经济关系的大讨论,响亮地喊出“岗位学雷锋”的口号,建立了学雷锋与师生各司其职、恪守其位之间的联系。2001年,罗湖小学开展“我是特区小雷锋”系列活动。2002年,罗湖小学开展“卡通雷锋”系列活动,在“特区小雷锋”卡通漫画创作活动中,通过德育主体—学生自己,创绘“特区小雷锋”卡通人物形象。历时三个多月,学生集体创作了一部100页的“特区小雷锋”卡通漫画集,将特區发展背景下共同成长的学生们如何通过日常小事诠释当代雷锋精神一一展现,实现了育人自育的效果。此外,特色学雷锋活动迅速在市内外发酵传播,团市委学少部和市少工委助力面向全市少先队员征集漫画故事和构思。

从上述学雷锋德育实践中可看出,相较于改革开放前对雷锋精神的学习、弘扬,罗湖小学在新时期学雷锋德育实践中将重心从“言传”转移到了“身教”,以学雷锋实际行动促使学生思想道德的升华。另外,罗湖小学的学雷锋实践将学校身处经济特区、临近口岸等地理因素转变为德育实践的优势,依势而为;同时,根据改革开放背景下对各行各业岗位的要求和倡导坚守岗位、艰苦创业的风尚,罗湖小学以“岗位”为研究点开展学雷锋德育实践,可谓依时而为。

三、深耕所承,提炼于当下

党的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座谈中强调以理想信念铸魂,方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在多个场合强调雷锋是民族的脊梁、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基于此,罗湖小学把握住时代的关键词,以现任校长邱洁苡为主导,在继承历来学雷锋德育实践的基础上理解雷锋精神中的“爱”,深挖“爱”字背后的内涵深蕴,以传统文化中的五行为关键符号,构建出新时期学雷锋五行文化体系,以实际行动积极落实罗湖区教改工作。

1.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顽强意志

罗湖小学学雷锋五行文化体系中的“金”,寓意金子般的心,使学生具有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及金属硬度般的顽强意志。罗湖小学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意志磨砺为重点的育人行动。根据时间节点,在三月重点组织学雷锋主题活动,如通过师生品读《雷锋日记》、手绘雷锋叔叔画像、我说雷锋故事等活动深化学生对雷锋精神的领悟;在七、八、十月,结合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节庆日安排走进历史、了解祖国等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继承革命传统、欢度国庆等主题黑板报评比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熏陶。在十九大召开后,罗湖小学先后在师生群体中组织学习十九大的活动,如党员群体的十九大心得体会征文、学生群体的“我想对习爷爷说”手抄报比赛等,利用特定的社会时事热点适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2.培养好学上进、敢于追求成長的师生团队及家长群体

罗湖小学学雷锋五行文化体系中的“木”,寓意向阳而生、向上生长,这种踏实、向上的品质是当代学生不可或缺的。罗湖小学学雷锋德育实践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发展,曾开展“传承雷锋精神,做新时代主人”主题活动,倡导在校做学校小主人,在家做家庭小主人,在社会做社会小主人。雷锋爱学习,结合现今需求便是对主动学习、刻苦钻研、求实创新的精神品质的呼唤。所以,罗湖小学设立创客实验社团、3D打印社团、航模社团,配合创客实践,通过组织科技竞赛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

目前,罗湖区已将家庭教育纳入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鼓励学校开发家长学习课程,推动家长终身学习。罗湖小学通过研发学雷锋德育课程探索了家庭教育的新形式,已经推行了《好习惯养成手册》,采用自评、互评、家长评、老师评的追踪评价体系,达到家校携手共育的效果。同时,罗湖小学通过不同年级的特色家长学习会创新了传统家长会模式,以家长之间的问题探究、合作交流推进家长终身学习,带动家长一同发展。

3.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引导学生将善举日常化

罗湖小学学雷锋五行文化体系中的“水”,寓意上善若水、恩泽万物,引导学生将学雷锋式的善举日常化。在每个班级里都有好人好事登记表,注重日常对做好事行善事的追踪评价;全校规模的学雷锋爱心漂流书屋活动融合奉献与分享,把捐书活动发展为校园内的交流互动。罗湖小学弘扬雷锋乐于助人的品质,使班级学生内部的“帮扶1+1”成为常规动作。此外,“冬日送温暖”捐衣活动、“扶贫协作”书香校园捐书活动动员了全校师生参与,将爱心传递给山区的留守儿童们。

学校认为教育应该尊重生命,润心无声,用平等、公平、民主的教育为每个孩子提供更多的未来可能。地处闹市的罗湖小学承担较重的入学就读任务,即便如此,学校仍接收身有缺陷或患有自闭症、多动症的适龄儿童入学,并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尽可能地予以帮助,以行动践行融合教育、全纳教育。

4.培养有温度的人,办有温度的教育

罗湖小学学雷锋五行文化体系中的“火”,寓意热情待人、联动共生。做有温度的人。在校本德育教材《好习惯养成手册》中,专章规划出文明礼仪习惯,将热情待人纳入其中,以笑脸对人,用真诚待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热情问好,以简单、真诚的问候展现人际交往的温度及和谐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另外,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主义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罗湖小学在班级一日常规评价中设定“文明班”“卫生班”,通过班级集体成果的评价促成班级团队建设,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从班级到年级,通过全校各年级雷锋歌曲拉歌比赛,强化年级凝聚力。

办有温度的教育。雷锋式的温暖具有向外不断延伸扩散的特征,罗湖小学联动家校社,办有温度的教育。校内由良性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营造校园和谐团结的氛围,同时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发展出一条由己及人、联动家校社的共生链,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温度,不仅仅是开设随班就读、关照特殊孩童、开发特殊教育资源,而且要建立联动家校社的德育圈,共同育人。罗湖小学联合罗湖桥社区党委、南湖街道办、罗湖检验检疫局、环保水务局等单位,开展进校园系列讲座;同时组织学雷锋亲子义工队,走进福利中心养老院、罗湖火车站及口岸,汇聚家校社力量全员育人。

5.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品质和回馈社会的情怀

罗湖小学学雷锋五行文化体系中的“土”,取意大地,大地的德行与雷锋精神中宽厚包容、无私付出、默默奉献的品质契合。罗湖小学倡导师生、家长学习雷锋做好事,推己及人,反哺社会,并且在志愿活动、爱心活动中,以一颗不求回报的心去付出。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式的不求回报源自对所获得帮助的感恩。因为生于战时,获救于共产党,他常在日记、发言稿中提及对国家、部队、战友的感激之情。延伸到今日德育工作,罗湖小学利用特殊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感恩主题班队会、利用大集会为老师献花、撰写感恩留言等。将感恩教育与生涯教育相结合,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用高尚的品格、优异的学习成绩、良好的行为回馈父母、老师、学校及其他关心的人,完成了从感恩到回馈的转化。

罗湖小学学雷锋五行文化体系紧扣核心——爱,在爱国家、爱自己、爱他人、爱自然等母题中发展金、木、水、火、土属性的诸多主题,不断创新学雷锋的形式。时至今日,学雷锋依旧是中小学常规德育活动之一。如何在寻常范式中建立特色,对每一个学校的德育工作,甚至教学及科研等工作而言,都是试图解决的议题。学校认为,学雷锋的本质在于学做人,学雷锋即是学习雷锋如何做人。德育方法途径千变万化,其目的指向向来明确,那便是人格的塑造、品质的磨砺、精神的历练。由罗湖小学学雷锋德育实践中可看出,抓住德育本质及学雷锋的内核,日复一日的挖掘方是将学校特色德育品牌擦亮的方法。

【蓝陈平,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罗湖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秦 岩

猜你喜欢

罗湖学雷锋雷锋
田期启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学雷锋
罗湖:老城区新经验
罗湖打造掌上政府平台“i罗湖”
假枪?真枪!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二)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