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018-01-24肖培东

语文建设 2018年11期
关键词:艾青诗选名著

肖培东

统编本语文教材构建了“教读—课内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学习体系,名著阅读因此真正成为语文教材、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落实名著导读,是为了医治语文教学“少读书、不读书”的沉痼,让学生对名著有所接触,有所了解,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终身读书的习惯,推动学生大量阅读。课标要求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教材的阅读体系中,“名著阅读主要是在课堂教学的引领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向课外延伸拓展,最终转化为课堂教学成果”。名著导读的教学意义深远,对名著导读课的研究和实践也大有必要。名著导读转化为课堂教学成果,关键还在于教师有效的“导”。导读方法灵活到位,化思为行,化虚为实,化难为易,就会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喜爱,引导学生真正去品味经典,爱读并会读名著,从而顺利完成课标要求的名著阅读教学任务。而要做到有效的“导”,教师就必须精读教材中的导读文本,钻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里以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为例,谈谈名著导读课的教学。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现代诗的“活动·探究”单元,选入了包括艾青《我爱这土地》在内的五首诗,在完成“自主欣赏—自由朗诵—尝试创作”等三个任务的教学内容后,转入《艾青诗选》的名著导读。导读文本包括名著简介、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究、自主阅读推荐。“自主阅读推荐”部分是推荐学生阅读《泰戈尔诗选》和《唐诗三百首》,其他三个板块都是围绕《艾青诗选》名著导读设计的,这样就构成了比较完整的指导学生阅读《艾青诗选》的基本线索和内容框架,导读教学就有了依托。

一、用牛汉的评价语引导阅读

实录1:单篇先行探“大”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阅读艾青和艾青的诗。我先问问大家,你们对这位诗人有哪些了解?

(学生畅所欲言,介绍艾青和艾青的诗歌代表作)

师:想要读懂一个诗人必须了解这个诗人的生平经历。只有读懂了他背后的故事,他和他的诗歌才会成为你心底里盛开的花朵。我们一起来了解艾青。(PPT显示艾青的相关介绍)这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艾青的代表作《我爱这土地》,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学生朗读)

师:这首诗被无数人传诵,令无数人感动,它就好像长在中国人的心里一样。“名著导读”文章简介的开头引用了著名作家、诗人牛汉先生对艾青的评价语录,我们也一起读读。

生读:“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

师:牛汉先生说,艾青是中国新诗发展历史当中的一个“大形象”。那么,通过学习《我爱这土地》,你能感受出艾青形象之大吗?请你再读《我爱这土地》,试着说说艾青的大形象“大”在何处。

(学生轻声读,思考)

生:他有宽阔的胸襟,即使死了还要爱这片土地。

生:他为祖国敢于牺牲.不顾一切。

师:爱祖国,爱得赤诚,爱得不顾一切,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读)

师:从诗的情感上感受诗人形象之大,还有吗?

生:他非常爱故乡,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们看到他很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师:不仅仅是这最后的一句,还有前面的“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首诗情感特别炽热,以爱为主题,我们可以感觉到艾青形象的伟大。还有吗?

生:我爱这土地,土地是祖国。

师:诗中的“土地”就是祖国,这是诗歌的意象。

生:把自己变成一只鸟,写法上有特点,用了比喻。

师:土地是个博大的意象,诗人用它来作为寄情和倾诉的对象,其境界极其广阔,又将这些感情浓缩在诗句里,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生:从“这被暴風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我感受到作者当时的一种悲愤情感。

……

(师小结)

实录2:多篇聚合辨“大”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从《我爱这土地》中感悟艾青形象之“大”,很真实。当然,一首诗不足以帮助我们去透彻地理解艾青和艾青的诗歌艺术,一首诗也不足以帮助我们去触摸这个形象之“大”。因此,我们还要去读他的其他作品,这样就有了《艾青诗选》这本书。该诗集创作于1979年,收集了艾青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的作品,共41篇。要想感受诗人的形象,我们还要借助更多的诗歌。来,我们一起读读其中的部分。

(PPT显示艾青在不同时代的诗歌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太阳》《手推车》《黎明的通知》《树》《礁石》《鱼化石》《光的赞歌》等,每首诗选取其中几句,学生依次朗读)

师读: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大堰河,我的保姆》)

生读:透过雪夜的草原,/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禽,/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拥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

师:这样走过《艾青诗选》,这么多诗在你的脑海里驻留。牛汉说“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现在我们对这个大形象的“大”又有怎样的思考?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艾青诗歌的主题、情感和哲理,艾青诗歌中“土地”“太阳”意象的运用,艾青诗歌中独特的画面感以及自由诗体的独特风格,等等。艾青形象之大更清晰地展现出来)

导读,首要任务就是激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这样学生才会有强烈的欲望和持久的兴趣去读整本书。编者在导读文本的“名著简介”前面,往往会加入名著的书影和两三则有关名著的经典语录。在《艾青诗选》的导读前,编者加入了牛汉和聂华苓两位作家对艾青的评价语。这些评价语是清晰地印在教材上面的,也就是说,学生已经可以读到。那么,我们在导读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这些评价语来关联教学步骤。牛汉的这句“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很准确地阐明了艾青在我国新诗发展历史中的地位和贡献。艾青在20世纪30年代初走上诗坛,其作品深沉而忧郁的抒情风格受到人们普遍关注。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可以称之为“艾青时代”,他的创作不仅开了一代诗风,而且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乃至40年代后期的诗界。艾青对现代诗内容和形式审美标准的探讨,大大推动了中国新诗的规范化和现代化进程。这个“大形象”,让学生先通过已经学习过的诗人代表作《我爱这土地》去感知,既可检测学习效果,又可以帮助学生消除与作者、与内容的隔阂,为接下来的整本名著阅读蓄力。学生的回答依托学习过的文本,对诗人形象的感知也仅仅维系在《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上,然后借助诗人不同时期创作的多首诗来进一步深刻感知,点面结合,学生对“大形象”之“大”就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从一首诗走向多首诗,利用探究的形式引发学生对《艾青诗选》阅读的浓厚兴趣,用教材名篇之“点”带动相关名著之“面”,努力实现“单篇阅读一群文阅读一整本书阅读”的导读目标,为学生阅读整本书奠定基础。当然,对艾青“大形象”的感悟,目的是在引导学生读书,课堂上点到为止即可,可以结合教材的导读文本加深印象,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用聂华苓的评价语启迪思考

实录3:艾青的诗好在哪里?

师:这样我们就明白,读《艾青诗选》,一定要注意诗中主要的意象“土地”“太阳”,注意诗中流露的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艾青式的忧郁”,注意“独特的画面感”,也要关注自由诗体的特点,等等。我们可以慢慢地在阅读中感受。关于艾青,课本上还有另一位名人的评价语,一起读读聂华苓先生的原话。

生读:“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

师:你们同不同意聂华苓先生对艾青诗歌的这个评价?有没有要补充的?我们可以再读读《我爱这土地》以及他别的诗作。

(生读)

生:老师,我觉得艾青的诗还胜在强烈的情感。《我爱这土地》就让我感受到了这种炽热的情感。

生:从《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我也读出了艾青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所以,我觉得他的诗还好在对祖国、对人民至死不渝的爱。

生:我觉得艾青的诗含有一种积极的信念,能引导我们积极前行。《黎明的通知》和《光的赞歌》就是这样。

师:嗯,也就是有一股“雄浑的力量”了!还有没有?读作品要读出自己的观点。

生:我认为还有鲜明的画面感。

师:对,那首《手推车》便能说明——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生:我觉得还有深刻的思考,很多诗句都富有哲理性。

生:我觉得艾青的诗富有感染力,能使读的人明白他的心迹。

师:也就是说会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生:老师,我不同意聂先生说的“直截了当的语言”,我觉得艾青的很多诗都是借助意象来抒情的,怎么会是直截了当呢?

……

师:所以,只有读了《艾青诗选》,我们才能真正去评断聂华苓先生的评价语。聂华苓先生说得是不是都对呢?我们还需要买本《艾青诗选》来好好读读,然后再下结论。读书,就要读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师:那么,我们现在回过头来思考,如果手头上有这样一本《艾青诗选》,你觉得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要注意诗歌的意象,特别是对“土地”和“太阳”的理解。

生:要注意诗歌所蕴含的哲理。

生:要注意诗人独特的语言。

生:老师,我觉得还要有强烈的情感。

师:非常同意。这堂课上有的同学对诗歌有种陌生的感觉,那是因为什么呢?

生:对作品不太了解,读得不到位。

师:读得那么平淡,是读不出诗的味道来的。好诗,是读出来的。要想真正读懂《艾青诗选》,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心朗讀。

冯善亮先生说:“名著导读,教师的导应该始终指向学生的读。在阅读起始阶段,要启动、激发学生的读;在阅读进程中,要推动、深化学生的读;在阅读结束阶段,要评估、提升学生的读。”名著导读课,既要激趣,又要导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在激趣上下足功夫,但在导读上多有忽略或多有困惑。名著的导读主要有两大指向,一是内容情节,二是语言形式。如果说第一环节的教学,重在粗知艾青的诗人形象,那么这个环节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读出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并巧妙地在读书方法上给予指导。聂华苓先生评价艾青的诗歌“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导读文本展示给学生的两句名家点评,角度不同:牛汉先生从总体上评价艾青的历史地位,聂华苓先生则是从细微处评价诗人的诗歌艺术,而且个人阅读的主观性更明显。“聂华苓先生的评价语你同意吗?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这其实就是对艾青“大形象”的另一种方式的探究,而且有意识地深入诗人创作的艺术形式中,这样又一次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引导学生走进艾青诗歌。有同意的,有补充的,甚至也有不赞成的,这都是学生的思维成果。无所谓正确,也不计较透彻与否,教师绝不点破,也不给予评价,就是为了再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使学生能自己去思考《艾青诗选》的读书方法。在名著导读中,“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讨探究,可以提升阅读的深度,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持续阅读的内驱力,激发阅读兴趣”。艾青的诗好在哪里,自是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学生必须读透整本书才可得出结论。这样,就达到了本节课多方面的教学目标,既有内容上的广度,又有思想上的深度;既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又能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能力、探究合作能力、思辨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需要指出的是,艾青的诗歌具有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非常适合朗诵,所以在读书方法指导上,依体指导,应该更注重诗歌的朗诵。诗人的情感至真至醇,酣畅淋漓,体会它的最好方式就是用心、投入地朗诵。这才是体味诗歌情感最有效的方法。

三、用“专题探究”再导阅读

实录4:用什么方式来展示我们的阅读成果?

师:这本《艾青诗选》,我们接下来就要好好阅读了。读完了,你觉得应该怎样展示我们的阅读成果呢?

生:写读后感。

师:好办法,我们可以从刚才讲的主题、情感、意象、画面、语言等角度去写写。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开个《艾青诗选》的朗诵会。(这个主意得到了所有同学的支持)

师:好,现在老师布置任务了,一个月后,我们开一个《艾青诗选》的朗诵晚会。谁来主持?大家推荐一名同学。

(生齐指前面朗读不够认真的那名同学)

师:又推荐你了。如果要主持一台《艾青诗选》朗诵晚会,你要想好哪些事情?大家都来想想,策划一下。

生:晚会要分几部分.可以按照创作的时间,也可以按照诗歌的情感,或者诗歌的风格。

生:还要想好朗诵哪几首诗,要选择最有代表性的。

生:每首诗前面最好有个导入语。

生:朗诵晚会还要有个主题。

师:大家觉得,《艾青诗选》朗诵晚会定个什么主题好呢?他哪首诗的题目你觉得最适宜?

生:《我爱这土地》!

师:很好,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说过:诗永远是生活的牧歌。一首好诗有创作者的智慧,也有阅读者的智慧,希望我们把两者的智慧融合在这共同的“土地”上。下课!

真正引领学生走进名著,享受阅读的快乐,导读只是一个前奏,后续活动还要跟上。“专题探究”给出了三个专题:探讨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举办诗歌朗诵会。这三个专题都与这一单元的“活动·探究”任务相吻合。教无定法,导读课也是如此。只要目标是明确的,方法策略则可依据名著特点来选择。读者越是能够与名著产生对话和互动,作品带给读者的体验和思考就越深入、越持久。“学生阅读整本书需要积极的阅读姿态,需要一种心脑的全情投入”。这节课把“专题探究”先行融入导读教学,在激趣中巧妙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看似在布置艾青诗歌朗诵会的有关任务,实则是激发学生阅读的新鲜感、期待感,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次引导学生思考《艾青诗选》的阅读关注点,让他们积极投入地浸入阅读、分享阅读、热爱阅读,从而更有效地达到名著导读的教学目标。朗诵会的相关内容实际上就是学生的阅读内容。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要完成朗诵会的主题语、引导语,确立朗诵篇目以及划分晚会环节,所以,名著的阅读不能敷衍与浮躁。而且“当我们把名著阅读课程化,把名著阅读纳入教学体制中,教师必然要在课内组织学生一起来开展阅读活动,这样,名著阅读便不再仅仅是个体的阅读行为了,而是涉及群体的阅读行为”。让学生主动组织诗歌朗诵会来展示阅读成果,既可以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关系,又可以展示个体阅读和群体阅读的不同成果,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读书习惯,继而对读书也“爱得深沉”;从读《艾青诗选》到读《泰戈尔诗选》《唐诗三百首》等,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从而实现课标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阅读理想。

猜你喜欢

艾青诗选名著
艾青林场守鹿
历代论书诗选注《九势》
艾青来了
哪有你这样你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无题
最后的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