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村寨生态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技术策略

2018-01-24莫怀榜

绿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乡村景观植物配置

莫怀榜

摘要:指出了传统民族村寨生态风貌内涵丰富,由其村寨民居建筑、劳作田园、风俗文化及乡村环境等诸多要素构成,这其中乡村环境离不开植物群落资源。植物景观的展现在乡村中包括自然植被、人工植被,两者共同形成村寨生态保护基质。通过具体范例对民族村寨生态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绿色景观配置的方法及建议,以期从生态层面来提升村寨的景观质量与景观层次。

关键词:民族村寨;乡村景观;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1-0160-03

1 引言

民族村寨生态景观的提升需要技术创作。技术创作必然关注的要点应是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生态风貌的改造。这里分为自然因子的生态保护,保护的是村寨的生境及传统的文化资源;还有生态风貌的改造,这是对村寨现有环境的优化,通过技术手段来夯实生态基质和人居環境。生态乡村建设注重的是乡村风貌的改观,笔者主持或参加过多个乡村环境提升项目建设,从实践中得出乡村民族村寨的人居环境改善必须对绿色生态空间加以重视,运用环境地理学、生态伦理学、民族学及植物生态学等理论,密切结合村寨的具体资源特点,对乡村绿色空间进行打造与创意。

2 项目背景

2016年10月,笔者参加了广西融安县大袍苗寨生态乡村建设规划。大袍苗寨坐落于融安县泗维河畔,为苗族居住寨。村寨山水秀丽、群山环抱、水景独特、生态资源比较丰富,集“山秀、水美、寨幽、文雅”四绝之藏风聚水宝地。大袍苗寨为生态乡村及示范村屯重点建设点,同时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为突出村寨功能布局,优化村寨旅游线路,在空间格局方面以“一核一带三轴”为框架形式。

其中,一核为大袍苗寨民族风情文化展示核。以大袍苗族文化资源进行核心布局,以苗寨村落为基调,通过大袍湖联接建筑空间,让层次更丰富更合理。一带指泗维河运动观光景观带。以“龙”状河道为线,两岸峰峦为界面,形成丰富的立面景观。布局沿河休闲娱乐、游船体验、体育保健等功能,开展体育垂钓及水上活动,突出湖光水色的景区特色。三轴则由南北生态景观轴、东南与西北生态文化展示轴及东西自然山水风光景观轴构成。“一核一带三轴”空间格局形式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大袍景区的资源特点,彰显了景区功能布局的规划要求,突出了景区规划的“依托大袍山水空间,彰显乡村民族文化,发掘生态资源要素,打造大袍优美人居”为规划理念。

3 村寨植物资源现状

大袍昔寨用地范围多是土山林地、村寨及范围内河流水域空间,地形比较复杂,群峰连绵起伏、山泉激涌、沟壑横溢、江河曲水、水龙环抱、苗寨古屋、曲径错落、湖池清塘、果林菜地、翠竹扶岸、绿树盖峰,美景纷呈。大袍寨屯有森林地6000多亩,原生及人工种植的植被有马尾松、杉树、速生桉、樟树、红豆杉、罗汉松、洋紫荆、红花紫薇、桂花、银杏、八角、毛竹、甜竹、油茶、柿树、板栗、柚子、蜜桔、杨梅、芭蕉、枫香、枫杨、撑篙竹、小刚竹等。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在美丽乡村建设初期,在政府支持下对村屯道路进行了绿化,主要种植洋紫荆、小叶榕、紫薇、秋枫等绿化树种。

4 村寨景观植物选择原则和基本类型

4.1 景观植物选择原则

根据资源现状及规划技术要求,遵循的原则:一是原有森林植物优先保留适当改造加强保护的原则;二是依地依景协调村寨生态环境需要的原则;三是重视珍稀特色植物景观展示和传统植物配置与现代生态乡村绿化示范相结合的原则;四是植物与民居建筑、旅游道路、河湖景致调和的原则;五是生态层次种植与四季树花交替的原则;六是突出苗族生态养生食材与养生环境营造的原则。

4.2 景观植物选择的基本类型

按照植物选择原则,以功能区及景观轴为重要打造源,在植物配置方面强化景观轴,实际中分为多种类型进行植物配置,主要有如下几类。

4.2.1 原生森林植物类

指村寨现有森林植物资源,加以保留或按林种结构进行经营、改造。经调查有:马尾松、杉树、速生桉、荷木、樟树、红豆杉、罗汉松、银杏、八角、乌榄、毛竹、甜竹、撑篙竹、苦竹、大头竹、粉单竹、小刚竹、油茶、板栗、枫香、枫杨、桫椤、盐肤木、芒草、肾蕨、铁线蕨、野草莓、铁芒箕、五节茅等。这类森林植物:一是保留保护;二是根据林种(公益林、商品林)采用不同经营方式;三是速生桉到轮伐期采伐后原林地不得再种植桉树,改种其他树种;四是形成景观片林木的划为风景林加以长期保护。

4.2.2 生态特色果木类

指现状保留有或根据需要进行设计配置的果树植物。如木瓜、柿树、板栗、柚子、蜜桔、杨梅、芭蕉、枇杷、石榴、五加皮、番石榴等。

4.2.3 园林式种植类

指依环境进行园林式景致而配置的植物。洋紫荆、红花紫薇、桂花、小叶榕、柳树、桃花、山茶、红花继木、水葡桃、黄花夹竹桃、非州茉莉、花叶姜、蜘蛛兰、水生美人蕉、水葱、水草、荷花、睡莲、龟背竹、月季等。

4.2.4 草药养生植物类

指生态养生及生态科普功能为主的植物。如口七、地金莲、牛大力、何首乌、曼陀罗、十大功劳、两面针、当归、人参花、石斛、野草莓、百合、罗汉果、鸡血藤、十大功劳、玉米、南瓜、丝瓜、辣椒、金佛手等。

4.2.5 藤条植物类

三角梅、百香果、锦屏藤、爬山虎、苦藤、紫藤、迎春等。

5 植物景观配置技术方法

植物资源类型根据村寨生态建设植物景观需要进行配置,按不同植物类型、不同效果进行适当种植,保证植物景观的生态性、可观性和科学性。

5.1 廊架植物景观配置

因规划中设计有多个休闲廊架,廊架植物依地依架及景观创造进行选择,规划种植植物有:三角花(梅)、锦屏藤、百香果等。种植规格按5 m-株从两侧栽种。种植前期需用软式绳子固定植物让其攀附架柱,以保证植株挂满廊架。

5.2 树花植物景观配置

树花植物指以观赏开花的乔木、大灌木为种植对象,目的是改变和营造寨内风景园林色彩,丰富景色。树花选择以花形好、季节变换有致、比较容易种植养护的树种为主。所选主要树花植物有:桂花、桃花、洋紫荆、木棉、红豆杉、红花紫薇、山茶等。种植方式:塘湖护岸及村寨道路采用列植;生态停车场、房前屋后留空地及专业园以片植为主;寨内重要节点、水湾处、游船码头、休闲广场等处运用点缀式种植。

5.3 植物点线面风景式配置

“点”:即寨门、民居点、风景建筑、水景点、湖塘、道路弯点等形成点状绿化,根据“点”的实际情况,选择荷花、芭蕉、石榴、柿子、紫薇、本地枣树、桂花、木棉、小叶榕、山茶、柳树、樟树、等植物。

“线”:以村寨道路、河道水际线、湖岸线、民居建筑长边等为绿化景观带,营造出线状通透空间,形成透视景线。选用如洋紫荊、银杏、八角、秋枫、木棉、红花紫薇、甜竹、蜘蛛兰、花叶姜等植物。

“面”:以森林林分、珍稀植物、特色名优果树、竹林种植及草药种植为主,突出乡村的大片绿量空间景视功能。如特色名优蜜柑园、杨梅园、中草药圃、桃花林、红豆杉林、桫椤园、原始森林区等。

5.4 特色观叶林设计

保留山林中毛竹、松林等特色观叶观茎林。在主路两侧种植银杏林,成为重要的秋景。在半岛沿湖岸至风雨桥一段道路两侧进行植物景观创作,沿墙一侧种植爬山虎,爬山虎叶色美、线形好,面积较大,形成立体式植物带状景观,沿水岸一侧种植水杉、池杉等,这两种树种树形佳,叶色美,还能形成倒影。在大袍湖沿湖岸种植桃树与柳树,相隔而种,桃有花,柳枝低拂,叶色绿,意境底蕴好。大袍后湖沿曲径种植柿子、大果枇杷,树果金黄,有“黄金果”之称。

5.5 珍贵植物生态科普配置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所有发现的“桫椤”植株生长比较好,冠形理想,说明大袍适合“桫椤”生长。因此建设“桫椤园”。红豆杉一样为国家保护植物,全身都是宝,果形果色漂亮,叶深绿,干形通直,叶、果、皮等都是很好的养生材料。在大袍苗寨后山上规划建设“红豆杉园”。大袍屯还生长有许多特别的植物,如制作彩色饭的色饭树、作为食材香味材料的“香叶草”等等。规划时在村前屋后,水际边道路旁、药圃内、果园中适当集中种植,发挥这些植物的科普价值。

6 对乡村植物景观配置的几点建议

通过示范村寨生态乡村环境提升项目的建设工作,体会到民族村寨要提升人居环境质量,除要深度发掘自身乡村文化外,如何结合现有的资源环境条件,按照建设目标指标体系进行总体打造,显得特别重要。乡村在景观创建方面应有自身乡村之特点,在植物种类选择、配置方法、实际应用都有其特色。

6.1 乡村植物选用应突出乡村风貌特色

乡村环境与城市差异性大,城市风景和乡村风景在审美上也不同,要打造好乡村绿色视景,植物选择应是重中之重。实际设计中要认真调查现有资源,再按生态乡村建设要求选择适宜之植物。应多选名优果树资源、珍贵树种资源及溪水岸坡防护植物。适当减少城市绿化树种。例如在乡村中线状种植竹类、枫杨、芭蕉、银杏等效果就很好。又如成片种植枫香、香椿、红椎、格木、柚木等也不错。

6.2 植物配置需考虑乡村氛围营造

“乡愁”之意境是乡村文化底蕴的核心,许多民族村寨保护得好,就是因为风景山、风景林、风景古树保护得好。乡村的文化并不抽象,几棵古树就能反映村的古朴。因此,在规划建设乡村环境时务必讲究乡村氛围的打造。方法是保护好现有的古树及背景山、侧山及前山,特别是哪些大树,如黄榄、乌榄、枫香、樟树、桂花、梓树等。

6.3 多选用生态养生保健类植物

国家提倡通过生态环境建设来优化村屯人居生活条件,并通过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加快乡村脱贫致富。为了实现乡村效益的多样性,植物选用可多参考生态保健类植物,建设养生园、草药园等,种植人们需要的食材。乡村田园环境特别适宜种植,如常用草药、特色瓜果等。

6.4 生态花海的引入来拓展乡村观赏面

乡村土地利用要切合实际符合国家政策,现代特色生态农业在乡村发展中占有特殊份量,因此特色大片花海的引入,增加了乡村风景资源,突出了乡村旅游功能。民族村寨应结合自身用地条件根据开发需要选点选片建设。目前比较适合时尚花海种植的花卉品种有油葵、秋葵、马鞭草、百日草、格桑花、薰衣草、鸡冠花、黄峡槐、紫云英、油菜花、粉黛乱子草、彼岸花等。

7 结语

乡村民族村寨生态景观要通过多种途径综合打造,乡村环境比较复杂,有条件的村寨创建效果一般会更好一些,条件欠的就比较困难。但无论怎样的资源基础,乡村环境突破性优化提升是总体目标,是减少城乡差别的重要指标。因此,生态环境建设要紧紧围绕乡村基础,通过植物配置呈现乡村特色。生态乡村或示范村屯、农业示范园区或林业示范园区建设都要彰显植物的生态特质,以此夯实乡村生态基质,从而全面提升乡村人居生态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付军.乡村河道生态修复与景观规划[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2]陶良虎,美丽乡村生态乡村建设的理论实践与案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卢伟娜.农业生态环境与美丽乡村建设[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4]鲍平秋.园林植物的生态类群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乡村景观植物配置
当下乡村景观营建现状及方向
试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
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探讨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探讨
城市园艺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思考与探讨
自然和生态理念在扬中市郊区城南公园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论述适用性原则在植物配置中的重要性
浅谈乡村旅游景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