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州区域林下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探析

2018-01-24陈福平

绿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陈福平

摘要:指出了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以进一步发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同时还能够让林业经济从过去单纯的林木资源利用逐步地转向生态景观结合林木、林地的综合性利用,让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更好地融合,真正实现“不砍树也致富”的目标。以福建省漳州市为例,对当前影响漳州市林下经济效益的发展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合漳州市发展的林下经济的对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林下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1-0058-02

1 漳州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漳州市森林资源非常丰富,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漳州市林地面积有131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2.89%,非常适合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以及生态森林景观等林下经济模式。目前,漳州市林下种植模式主要以林药模式、林苗模式、林花模式、林菌模式为主,林药模式包括了虎尾轮、巴戟天、金线莲等等;林苗模式主要种植珍贵树苗,包括黄枝润楠、红豆杉、福建柏等等;林花模式主要以种植花草为主;林菌模式以食用菌種植为主。林下养殖模式主要有林禽模式,包括饲养土鸡土鸭等等。林下产品加工模式目前主要是以笋罐头、软包装笋等系列绿色食品为主的竹笋加工和森林药材为主。2016年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66.71万亩,实现产值60.45亿元。

2 影响漳州市林下经济发展的因素

2.1 林地

林下经济发展状况取决于林地条件,漳州市之所以能够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模式,其首要原因就是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林地条件主要包括有树种组成、间距、坡度以及坡向等诸多因素。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选择以及最终的经济效益都会受到林下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如离地郁闭度会影响到经济物种的选择,例如种植巴戟天时如果郁闭度小于0.6,那么林下套种的巴戟天的高度以及丛数是最小的,而当郁闭度达到0. 7~0.8时则达到最大。又如林地树种会影响高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如土壤pH值,其也能够影响到林下经济物种的生长情况,如金钱莲就适合在中性或者微酸性的土壤之中生长。同时林地的坡度以及坡向等区位条件也会对经济模式的选择和发展带来影响,例如金钱莲适合种植在下坡位,其次则是中坡位,在坡向上则是南面坡向最为适合,其次则是西南坡。漳州市选择金钱莲、巴戟天作为林下经济的重要项目进行发展,就是因为具有这两者生长的优良林地条件。

2.2 劳动力

林下经济的发展不但需要适合的林地资源,也需要足够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是林下经济得以发展的保障。例如,漳州市平和县林下养殖(柚园养鸡、生态养猪、立体养牛等养殖模式),由于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从事该工作的几乎都是老年人,从业者的综合素质难以保障。加之当前林下养殖,必须要有对应的养殖技术团队进行指导,从业者年龄老化以及数量的减少,导致很多技术难以及时得到普及。因此,有必要吸引、培养更多的青年劳动力,提高从业者素质,才能更好地发展柚园养鸡、生态养猪、立体养牛等养殖模式,并且在当地政府与科技技术团队的支持下,确保更多实用性技术能够及时普及和发展。

2.3 技术

技术是推动林下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林下经济本质上也是一门技术性产业,其经济效益的高低,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关键在于技术理念与应用。比如林业种植业、养殖业,这些方面都需要有针对性的技术才能提升产品质量的,而林下产品的质量将直接决定林下经济效益。例如,在种植金线莲的过程中,关键环节是“炼苗”与“自然环境移植”,倘若在技术上能够取得突破,能够全面提升幼苗存活率,从而提升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对绿色产品的追求与要求都在不断提升,通过技术提升产品品质,不仅能够提升产品本身的价格,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因此,当地政府以及林下经济发展企业都要重视对种植户的技能培训,通过对应的培训提高种植户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林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4 资金

在林下经济的发展中,资金也是相当重要的影响因素,只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才可以有效地发展林下经济。同时,合理的资金投入还可以有效地吸引劳动。无论是林下种植,还是林下养殖都离不开资金的大量投入,例如,柚园养鸡、生态养猪、立体养牛等养殖模式为了能够在生产技术上有所突破都必须要有资金的支持。林下的整地、种植等整个发展过程都需要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支持,同时资金的投资力度大小也会对林下经济的发展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扩大林农类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及区域覆盖范围,同时吸引商业性保险公司参与到林区农业保险,能够降低林下经济发展的风险。

3 漳州市林下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

发展林下经济必须严格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但要追求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要考虑生态效益,全面兼顾营利性产业与社会公共事业双重属性。结合林下种植(金线莲)、林下养殖(柚园养鸡、生态养猪、立体养牛等养殖模式)的影响因素来看,目前平和县的林下经济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当地政府的扶持至关重要,加强对资金、技术以及市场开放方面的支持与推动。虽然平和县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是林下产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产生与结合,仅仅依靠农户自身的发展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当地政府、林下产业合作组织的引导。

同时,考虑到森林资源的分布特点,能够进行开发利用的林地基本上集中在偏远山区,要让当地林农积极参与进来,当地政府以及相关林下产业经济组织可以通过推行“公司十农户”的模式,确保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能够完美融合,推动林业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例如,福建广和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结合平和县三坪村的土地、气候、环境等等因素,认为在林下栽培金线莲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公司免费提供种苗,教导农民培育技术,农民学习后可将种苗在自家竹林下种植,5~6个月即可收成,公司还将统一以保护价收购。通过这样的种植,农民平均一天可收入500~600元,相比于农民普通劳作收益增加了5~6倍。通过引进广和堂公司在竹林下种植金线莲、野蕨菜,示范推动全村2万亩竹林发展竹下经济,让农民真正走上“不砍树也致富”的生态致富路子。

3.2 精准扶贫与林下经济的结合

发展林下经济,通过“政府十金融机构十行业协会十专业合作组织十农户经营”的模式,可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进行有机的融合,不仅能够让扶贫资金以及资源的使用效率得到改善,同时还可以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林下经济的发展,则又能够反过来促进整农林牧业的发展,并且还可以有效带动本地运输、加工、物流等各个相关行业的发展,拓宽就业范围,让本地的就业压力得到缓解,为山区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水平改善提供支持。为此,要始终坚持林业产业扶贫与林业生态扶贫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因地制宜,推进精准扶贫,在“保生态”中“促增收”,开辟出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之路。

3.3 总体导向与突出重点的结合

在发展林下经济时,首要条件就是要选择适宜的品种,使其能够非常自然地融入森林生态系统中,以最大程序减少因为人为干预而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降低对原有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的风险。同时,需要进行反复的试验,始终坚持以科学数据说话,进而确定对应的区域应该适合什么样的种养模式与规模。由于地形复杂,森林的类型也比较多,为当地林业经济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之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林农在这个领域不断探索,积累颇具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经验,尤其是“一县一业”与“一乡一业”的推出,充分体现了林下经济自主发展模式的成功。林下经济能够发展的产业与产品比较多,但是无法做到全部投入。因此,应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结合影响林下经济发展的因素,筛选出加以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推广与扶持。

参考文献:

[1]吴炳权,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其优劣分析[J].南方农业,2017(17):1.

[2]宁祥坤.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绿色科技,2017(17):161~162.

[3]刘远华.林下经济发展T作对策探究[J].绿色科技,2017(13):157~158 ,161.

[4]周志明.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及创新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17(13):170,172.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区域发展篇
基于公益讲座在本土文化建设的创新模式探析
房地产业调控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意义和作用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