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路径探析

2018-01-24郭春兰

科技视界 2017年32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探析

【摘 要】科技期刊是记录和传播科研成果的主要窗口,是科学家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其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赖以生存的根本,就如何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一直是期刊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话题。为此,笔者就我国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拓宽稿源,吸引优秀稿件,坚持严格的审稿制度,提高审稿质量, 提高编辑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加强学术规范建设,健全科研评价体系等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路径,以期为期刊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术质量;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 G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7)32-0070-002

【Abstract】Sci-tech periodicals are the main window to record and disseminate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which is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scientists to conduct academic exchanges.The survival of sci-tech journals depends on its academic quality and it is an important topic how to improve the academic quality for journal editors and scholars.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academic quality of sci-tech periodicals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the improving approaches of academic quality, such as broadening the manuscript sources, attracting outstanding manuscript, adhering to the strict review system,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review and editorss professional qualit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norms and perfecting scientific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system and so on.All of those are for the reference of journal editors.

【Key words】Sci-tech periodicals; Academic quality; The paths; Explore and analyse

科技期刊學术质量是一个刊物生存和立足的根本,是刊物发展的前提,评价一个刊物的优劣,应把刊物学术质量放在比较重要的地位。科技期刊的编辑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吸引大量优秀的稿件和作者,如加大组稿力度,加快稿件的处理速度,缩短稿件的刊出周期,提高审稿质量,加强为审稿专家、作者和读者的服务意识等。笔者就此分析我国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现状,并提出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一些路径,以期为提高期刊质量、扩大期刊影响力提供参考。

1 我国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现状

科技期刊是读者接触科学世界的一个平台,也是作者向世界展示自身成果的窗口,期刊的发展速度就是读者和作者的期望值的体现[1]。然而,尽管我国学术论文的数量已居于世界前列,但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普遍偏低,国内许多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已刊发在国外高影响力的期刊上,导致国内优质稿源明显不足。

1.1 优质稿源尤显不足,论文出版时滞长

论文学术质量的高低是决定着科技期刊水平和发展。当前我国科技期刊论文数量庞杂而学术质量水准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大多数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不完全是为了注重科研成果的传播交流,而是与科研业绩、职称晋升、学术激励制度、成果评价制度等关系密切[2]。笔者在工作中经常遇到有些作者为职称评定、项目结题、科研工作量而仓促撰写论文,对论文计数量而不重视质量,导致论文缺乏创新性,优质稿源明显不足。近10年来,我国科技论文的发表数量一直大幅增长,但我国科技期刊在整体上还没有形成国际竞争力,最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科研人员把大量科研成果投往国外高影响力的国际科技期刊上,导致我国科技期刊缺乏高质量稿源的支持,很难获得国际重大检索数据库的认可和收录,造成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滞后,也阻碍了其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提升。另一方面,科技期刊的出版时滞过长影响优秀作者投稿的积极性,我国较多的科技期刊由于刊期长,稿源集中,审稿时间长,对作者的投稿没有及时处理或按时送审,导致作者失去对该刊物的热情和信赖。甚至因为出版时滞长而发生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出版时滞长延缓了我国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在国内外交流的时间,影响其科研成果是否获得科研竞争的优先权[3]。

1.2 学术不端行为监管力度不足

近些年来,学术不端事件频频发生,不仅浪费了有限的科研资源,也阻碍学术研究的步伐,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为一稿多投、同一学术成果重复发表、署名不当、虚假数据、抄袭剽窃、请人代笔撰写论文等形式[4]。2015年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黎泽潮因著作抄袭事件被免职。2014年,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小保方晴子作为第一作者的2篇《自然》论文被判定存在捏造及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2017年,施普林格出版集团一次性撤销旗下杂志《肿瘤生物学》的来自中国的107篇文章,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论文存在同行评议造假[5]。这些事件反映了当前国内外科研评价体系的弊端和科研诚信的缺失,以及科研单位及管理部门的监管缺位。国家职能部门的学术规范制度建设滞后,缺乏法律的威慑力。目前,一些期刊编辑部做法仅仅是采用撤稿、列入黑名单,一定时限内限制该作者发表论文的口头或书面警告,不能起到切实有效的遏制学术不端的作用。当前我国尚未建立一个负责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权威机构,我国学术期刊领域还没有形成普遍可操作的行业制度。endprint

1.3 审稿质量不高

审稿是责任编辑和审稿专家对论文进行审读和评价,决定其录用与否,并对需要修改的论文提出准确恰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旨在让作者依据审稿意见优化论文内容,提高论文的质量。然而,责任编辑在工作中有时候因为专业知识不熟悉,不能准确送审,或者对审稿专家发回的论文的审稿意见不能判断正确与否。有些审稿专家因为事务繁忙,还有的担任行政职务,教学科研双肩挑,审稿工作只是工作之余的事务,因此出现部分审稿专家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审稿不及时,发回的审稿意见简单、模糊,内容空洞,只有学术评价,却无具体修改内容,没有真正指导作者对文章进行实质性的修改意见等。

1.4 科研评价导向失当引发优质稿源外流

我国的学术评价机制尚不健全,现有的科研评价导向是造成优质稿源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科研评价过于偏向计量指标,过度注重量化考核,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把论著数量作为职称评定和津贴发放的依据,以论文是否发表在SCI和EI收录等的国际重要检索机构收录的期刊上来衡量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这种科研评价导向使科研人员过分追求论文数量和短期效应,而忽视了研究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论文的低水平重复和突击发表[6]。另一方面,研究人员学术功利化与浮躁化,影响了科学研究的严肃性,也直接影响了科研人员科研态度、学术品格的培养和学术水平的提高。较多的高水平论文被投往国外具有高影响力的国际期刊,造成国内期刊极少获得优质稿源,直接影响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

2 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学术质量路径

学术质量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科技期刊编辑应通过各种渠道争取更多更优质的稿件,创造出期刊的特色和优势,提高编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严格执行同行专家评审制度,进一步提高论文时效性。笔者就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学术质量路径探讨以下几点。

2.1 拓宽稿源,吸引优秀稿件,培养核心作者群

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的记载,优秀的论文是每一种期刊学术质量上升的有力保证[7]。采取优稿先发,优稿优酬的激励机制,要多方式、多渠道的去寻求和争取优质稿件。科技期刊可以定期向本刊编委或审稿专家约稿,并让编委或审稿专家给期刊推荐稿件和作者,并通过他们组织的学术活动来宣传刊物,从而扩大刊物的影响。还可以利用他们的学科优势捕捉学科前沿动态,密切关注学科发展的热点,争取获得科研成果的首发权。另一方面,培养优秀的作者群是保证科技期刊学术质量优良发展的重要工作。可以从以往的优秀作者中挑选,按照其研究专长分类,建立核心作者群,加强沟通交流,掌握他们的研究情况,适时发出组稿信,往往能征集到不少优秀论文,努力为作者争取科研成果的首报权。同时还需要重视在读硕士生、博士生等这些潜在作者群的培养,可适时邀请一些有能力的专家和学者培训年轻学者的写作方法及技巧,提高稿件学术的整体水平,为以后的组稿工作打下基础。对于国内英文科技期刊,要尽力争取国外知名专家学者的稿件,建立稳固的国外专家学者作者群。

2.2 加强学术规范建设,防范学术不端行为

目前,学术界存在学术同质化、泡沫化、平庸化,论文低水平发表、学术道德败坏等学术失范、学术腐败现象,严重地违反了学术规范,污染了学术风气[8]。如果不能及时遏制,则不仅会影响良好的科学文化环境和科学创新、学术创新的能力, 还会阻碍科技进步的步伐。对科研工作者在思想认识上,要高度重视其学术规范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道德自律水平,扎实治学;政府和科研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学术制度约束和社会监督,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学术管理,完善科学道德诚信体系,使科研人员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其自律诚信的科学道德意识,真正做到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9]。

2.3 建立健全科研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缺乏合理、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的学术评价体系,是我国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建设中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10]。政府部门要激励约束并重,强化诚信建设,推动科技评价回归正确导向,以科技创新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为指導,围绕调动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合理的分类评价机制,健全科研机构评价体系,加强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建设和诚信监督等制度[11]。

2.4 坚持严格的审稿制度,提升审稿质量

学术期刊的质量取决于所刊登论文的学术质量,而审稿环节保证论文学术质量的关键,在整个编辑出版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要坚持严格的审稿制度,恪守“三审三校制”[12]。初审环节,责任编辑加大审稿力度,提高初审质量,减轻外审专家的审稿压力。外审环节,首先要做好审稿人的遴选工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优秀审稿专家,如本刊的编委,编委推荐审稿人,相关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的作者,学术会议的报告人,作者投稿时推荐的审稿人,同类期刊编辑部审稿人资源共享等。设置合理的审稿单,采用同行评议和双向匿名审稿,以保证审稿过程的公平公正和保护作者的权益不受侵犯[13-14]。终审环节,建议召开让编委参加的定稿会来决定稿件的取舍,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让外单位的本刊编委也能通过视频参加定稿会,保证审稿的客观公正。这就需要拥有良好学术素养的编辑和高水平的审稿专家,只有二者的密切配合才能使高水平的优秀学术论文得以发表并公于众。

2.5 提高编辑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

期刊学术质量与编辑的整体素质密切相关[15]。科技期刊编辑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学术能力和渊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学术洞察力和鉴识能力,还要拥有甘于奉献、忠于职守的编辑精神;因此,在对于稿件的采用上能坚持“一把尺子、同一标准”的原则,即便遇到人情稿、关系稿,能坚持求实存真、不畏权威的精神。敢于学术质疑,对审稿人没有发现的问题进行正确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从而提升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本期刊社编辑积极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了解专家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以及最新的科研成果,挖掘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组织业内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撰稿。江西农业大学主办的《农林经济管理学报》正准备在2018年第1期以当前的热点话题“乡村振兴”出一期专刊,目前正在积极向全国的农经类专家约稿,已经有一批意向优质稿源。endprint

除此以外,期刊编辑应切实加强对审稿专家、作者和读者的服务意识。对于读者,能及时把最新的科研信息传递给读者,甚至能让读者成为本刊的作者。对于审稿专家,对专家在审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问,能与审稿专家沟通交流,及时答疑。对于作者,及时处理来稿,若初审通过,能及时送准审稿专家外审如有确定录用的稿件,及时告知作者;做好稿件退修工作,编辑应忠于审稿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给予作者准确而完整的修改意见;对于不能录用的稿件,编辑要以谦虚的态度与这类作者沟通交流,做到退稿不退人,有涉及到毕业或项目结题等情况特殊,在保证稿件学术质量的前提下,可考虑优稿优发[16]。

3 结论

综上可知,提升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关键在于吸引优秀稿源。重视审稿质量,注重学者化编辑的培养,提高编辑综合素质,更好地为作者和读者服务。同时注重学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增强其学术影响力,使期刊在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中良性运转。

【参考文献】

[1]万美,刘杨铭,赵珣,吴海平.科技期刊优质稿源与质量建设[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4):199-202.

[2]张存凤.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提升的制约与解析[J].科技传播,2017,9(14):3-4.

[3]王琳.科技期刊出版时滞的现状与对策[J].出版与印刷,2011,22(3):116-118.

[4]杨向卫.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及防范机制[J].法学教育研究,2015,7(1):350-358,391.

[5]蔡明科,王小艳,宋妍娟.防范学术不端行为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部的新作为—从集中撤稿事件想到的[J].传播与版权,2017,5(9):53-55,58.

[6]Ding wei Huang.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quality and quantity in academic journals[J].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16,10(2):329-335.

[7]Bertrand Malsch,Sophie Tessier. Journal ranking effects on junior academics:Identity fragmentation and politicization[J].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2015,26:84-98.

[8]朱音.关于提高学术期刊质量的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2012,28(10):82-84.

[9]郭春兰.基于防范学术不端视野下科技期刊的“编辑把关”与“文责自负”[J].科技与出版,2017,36(11):68-73.

[10]馬兰.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建设现状分析与研究[J].情报科学,2014,34(11):152-155.

[11]李裕琢.论高校科研评价的缺陷及其完善[J].教育探索,2015,35(8):60-64.

[12]张凤丽.科技期刊稿件处理流程优化及其对期刊质量的影响[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5):418-421.

[13]韩翠娥.改进和完善审稿制度 保证期刊的学术质量[J].编辑学报,2016,28(S1):34-36.

[14]John Mingers,Yang Liying. Evaluating journal quality:A review of journal citation indicators and ranking in business and management[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7,257(1):323-337.

[15]赵慧芳,粟晓黎,邹宇玲,范玉明,闫梦佳.学术期刊编辑业务能力培养是期刊质量之本发展之源—以《药物分析杂志》《中国药事》编辑团队建设为例[J].编辑学报,2016,28(2):183-185.

[16]孙涛.提升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途径及措施[J].编辑学报,2016,28(3):290-292.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探析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VR阅读探析
基于CAD/CAM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HTTPS探析
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实践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