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鉴科技姚颂一眼看到尽头的人生不太适合我

2018-01-24李莉

创业邦 2018年1期
关键词:算法深度芯片

李莉

他花费了很大力气带着团队适应大热的市场,不仅做算法层面的研究,同样也关注技术在硬件层面的应用。

“大家都觉得人工智能是这样一个曲线上去,但现在还远没有达到加速爬坡的阶段。”深鉴科技创始人兼CEO姚颂来到采访间时,在空中用手指比划着这条发展曲线。

这条上升的曲线,是姚颂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形象比喻。和该领域大多数身在一线的创业者一样,姚颂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还远没有到达拐点。

最近几年,得益于GPU在深度学习方面的应用,人工智能在第三次浪潮中发展得如火如荼。这一时期也诞生了包括商汤科技、Face++、驭势科技、云从科技、出门问问等在内的多家优秀中国创业公司。

实际上,早在两年前姚颂的深鉴科技就已经初步成立,只不过当时的产品定位是无人机。当时全球的无人机量级不过100万架,大疆已占据70%?80%的市场份额,深鉴科技的名声也不如今天这么响亮,留给他们的机会并不是很大。

深鉴科技逐渐浮出水面得益于在去年2月于加州蒙特雷召开的FPGA芯片领域顶级会议上,深鉴科技联合创始人韩松等作者的论文《ESE: Efficient Speech Recognition Engine with Sparse LSTM on FPGA》获得了大会最佳论文奖。随后,深鉴科技被国内外媒体大面积曝光。

紧接着,深鉴科技于去年5月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10月又迎来了约4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后者由蚂蚁金服与三星风投领投,招商局与华创资本跟投。

从做无人机时的冷清,到如今成为资本的宠儿,姚颂和团队在深鉴科技发展的第一年作出了众多牺牲。“这些牺牲对做算法的人而言,感觉太不好。”但他们并不后悔。如今深鉴的发展如姚颂所期,已渐渐步入正轨。

“一眼看到尽头的人生,不太适合我”

姚颂说自己从来都不是“安分的人”,这一点在他上大学时开始变得明显起来。

1992年出生的姚颂在2011年被保送至清华,曾经是物理竞赛生的他在大一的时候便早于其他同学进入实验室做研究了,更担任电子系学生科协主席并发表了多篇在专业领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毕业前夕,姚颂顺利收到赴卡耐基梅隆大学(CMU)攻读博士学位的邀请,但他却拒绝了。“要知道CMU的博士一般是六年,这六年的时间可能让我错失很多机会。”姚颂身边不乏学霸师兄师姐,不同于姚颂的生涯路径,他们毕业后顺利进入海外大企业,继续原来的研究工作,工资丰厚,生活也相对比较闲适。

“但在这样的阶段,一眼就能看到十年后的自己,基本能够预测未来的生活状况。一眼看到尽头的人生,不太适合我。”谈到这个话题,姚颂微微叹气,似乎仅是想象都让他觉得人生突然没有了光,生活变得灰暗了。

不过,大一就有机会进入实验室做专业研究,让姚颂对未来的方向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姚颂跟随导师汪玉,从2012年便开始涉足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领域的研究,如今算来,在人工智能领域他已深耕五年之久。也是在这个实验室,姚颂和他现如今的联合创始人汪玉、韩松,合伙人、CTO单羿等都培养出了良好的默契。

四个合伙人对深度学习有不同的细分研究经验,汪玉主要带领学生做偏向硬件加速方面的研究,韩松擅长处理器芯片,最为活跃的姚颂除了做研究外还担任着整个项目的PM。

而就在2015年7月姚颂毕业之际,实验室算法做得越来越好,合作的项目也在不断增加,技术的商业落地情况却始终不能让姚颂满意。姚颂判断,是时候成立一家公司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于是,姚颂毕业就创业了:2016年初,深鉴科技正式成立,成员共8人。

近50次求融资失败,一次转型后的重生

在深鉴科技拿到天使轮投资之前,AlphaGo还没有引起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关注,一直专注于技术研发的姚颂团队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方式让人们知道自己做出的成果。姚颂坦言,刚成立后的大半年内,深鉴科技在外界并没有太多的名声,导致那段时间融资谈得极其不顺利。

2016年4月,姚颂先后约见了金沙江创投和高榕资本两家投资机构,出乎意料的是,一周内便拿到了这两家的天使轮投资。

彼时的金沙江创投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盘旋多时,金沙江创投合伙人张予彤认为,人工智能发展初期,解决算法能力问题、建立通用的基础设施非常重要。

当时张予彤正在看国外的人工智能项目,由于同样出身于清华大学电子系,张予彤认识深鉴科技的汪玉以及韩松,这让金沙江创投比其他一线基金有更多的机会,也能从更多的维度去深度感知深鉴科技的基础技术水平、企业氛围等。“中国有做这件事的团队,我们就直接投了。”

拿到这笔融资时,姚颂激动的心情无法言喻。“要知道这之前我们已经历了四五十次的融资失败。”姚颂感慨。

后来姚颂总结,很难拿到融资可能出于三方面原因:

第一,创业团队来自学术研究人员,投资人不太相信团队的商业化能力;

第二,整个团队过于年輕,没有在业界证明过自己;

第三,AlphaGo面世之后,投资人比较喜欢做算法的公司,像深鉴科技这样较为偏向硬件的方案提供商不太容易受到投资人青睐。

拿到融资后,姚颂安静下来,开始带领团队按着既定的计划往前走。深鉴科技成立时就定下了公司发展的两条线路,一条是以芯片为主的纯技术路线,一条是基于技术的产品路线。“单纯只钻技术,不顾产品化,只会被市场淘汰。”姚颂强调。

产品方面,起初深鉴科技选择尝试做无人机和智能机器人领域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但当时大疆已经在全球无人机市场占据了70%?80%的市场份额,对新创业者而言市场极其有限。“除非你能超过大疆。”endprint

当时姚颂的另一层判断是,大疆为控制成本,未来肯定会自己做芯片,就当时来看,“对整个无人机市场而言,还不足以去专门为其开发芯片。”这让深鉴科技在行业定向上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

那段时间的姚颂又开始坐立不安了,公司在发展方向上的不确定性让他格外焦虑。

寻求业务转型是姚颂思考最多的一件事。安防、自动驾驶、医疗设备、家居物联网等,姚颂都曾考虑过。到了2017年初,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和比对,姚颂选择了转型安防。

新业务敲定后,姚颂又要面临另一个考验:说服核心同事把精力转移到新业务上。“这对做技术的人而言并不是太让人舒服的事情,因为当时刚把无人机那套方案做好,突然又要做安防。”

“还好,大家都留下来了。”

从那以后,基于此前的基础路线,深鉴科技着手开发压缩、编译、加速三位一体的自动化流程,试图实现算法、软件、硬件协同优化,为开发者打造高效的深度学习DPU平台。

庆幸的是,如今看来那次业务转型是深鉴科技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步棋。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深鉴科技在底层技术上取得的成就开始被外界关注,这也为深鉴科技随后连续拿下两轮融资奠定了基础。

直奔商业落地,静待收获

当拿到天使轮投资后,姚颂小心翼翼地盘算着这笔钱未来两年内的用途,生怕走错一步,因为当时的市场环境远不如今天火爆,公司仍处于前途未卜的阶段。

AlphaGo事件之后,整个人工智能市场的前景变得明朗起来,发展速度也远比之前快了很多,这给了姚颂团队很大的鼓励。

2016年深鉴科技在学术上取得重要成果,并发表于ICLR 2016、FPGA 2016、ISCA 2016、NIPS 2016等顶级会议上,并与DeepMind共同获得ICLR 2016最佳论文提名、NIPS 2016 Workshop on EMDNN最佳论文提名。

姚颂花费了很大力气带着团队适应大热的市场,不仅做算法层面的研究,同样也关注技术在硬件层面的应用,这直接让深鉴科技与大多数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区分开来。

很快,深鉴科技和高通、英伟达、英特尔等巨头一起获邀在芯片行业重要工业界会议Hot Chips 2016进行宣讲。

2017年2月,深鉴科技有关ESE语音识别引擎的论文《Efficient Speech Recognition Engine with Sparse LSTM on FPGA》又在FPGA 2017摘得唯一的最佳论文奖。

该项研究主要聚焦于使用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进行语音识别的场景,结合深度压缩以及专用处理构架,让经过压缩的网络在FPGA能够实现超越Pascal Titan X GPU一个数量级的能效比。这里提到的ESE语音识别引擎也是深鉴科技RNN(循环神经网络)处理器产品的原型。

深鉴科技在技术和产品层面的同时推进,让其很快迎来2017年5月的数千万A轮融和2017年10月约4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A+轮资方之一,华创资本的投资人公元对姚颂印象深刻。金沙江创投的张予彤也给了姚颂很高的评价:“他表现出来的为人处事的成熟,商业思考的成熟,以及对适应事物的反应速度和适应能力,都远超同龄人。”

公元在近一个月的尽调过程中观察过当时刚毕业两年的姚颂,后者的见识以及与业界很多老一辈教授之间的思想碰撞都出乎公元的意料。“(姚颂)与前辈亦师亦友,对技术的前瞻性认知格局大,”他强调,“尤其对商业落地有很多不一样的想法。”

当时深鉴科技已有六款产品:深度学习软件开发工具包DNNDK(Deep Neural Network Development Kit),人脸检测识别模组(前端),人脸分析解决方案(后端),视频结构化解决方案(人车交通分析),深鉴ARISTOTLE架构平台,语音识别加速方案。这给了公元一颗定心丸,因此很快公元就决定跟投深鉴科技的A+轮融资。

而姚颂本人非常看好DNNDK的上线。该产品对标的是英伟达的Tensor RT。众所周知,如果说英伟达的GPU是性能强大的火箭,要将其应用到深度学习中,就必须有像Tensor RT这样的助推器才行。

DNNDK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全流程软件工具链,涵盖了神经网络推理(Inference)阶段从模型压缩、异构编程、编译到部署运行的所有方面。它降低了深度学习算法工程师和软件开发工程师进行DPU平台深度学习应用开发的门槛和部署难度,缩短了算法部署到硬件的周期,加快了人工智能产品的研发过程。

姚颂称这对小公司来说非常实用,并举例道:“借助DNNDK提供的轻量级C/C++ API,开发一个ResNet50图像分类应用大概只需要200行左右的代码量,其中与DPU编程相关的代码只有50行左右。”

凭借DNNDK,姚颂有了更大的野心:建立人工智能的软件生态环境。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聚集更多的开发者,因为“活跃的社区才有更本质的发展空间”。

如今芯片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不仅有英伟达、英特尔、高通、谷歌等巨头环伺,也有创业公司如寒武纪这样的同行崛起。硬件芯片方面,深鉴科技自主研发了“聽涛”和“观海”,将于2018年面世。

太多的热钱追逐有限的机会,这让姚颂又多了一丝焦虑:“人工智能市场太火,让人惶恐。把未来该做的做好,让产品尽快商业化落地,这是我们的核心。”

华创资本投资人公元称,预计明年英伟达、英特尔等做底层芯片的厂商可能会陆续推出一些产品,对深鉴科技而言,“加速快跑,在巨头推出落地产品之前把自己的产品落地并实现商业化”尤为重要。

而目前,深鉴已与三星在存储方面达成合作,将为人工智能芯片打造以深度学习处理器为核心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和高效的整体系统,加速深鉴科技向商业化阶段迈进。在金融领域,深鉴科技将与蚂蚁金服共同开拓更多的应用场景。endprint

猜你喜欢

算法深度芯片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装错芯片的机器人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算法框图的补全
算法初步知识盘点
植入芯片变身“超人”,挥手开门不再是传说
什么是AMD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