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绚丽的色彩、奇妙的和谐
——梅西安《前奏曲》第七首简洁音乐分析

2018-01-24

北方音乐 2017年23期
关键词:前奏曲音阶移位

吴 丝

(岳阳市第十中学音乐老师,湖南 岳阳 414000)

梅西安的创作技法主要有:有限移位调式﹑色彩和弦﹑对称排列及不可逆行节奏等,梅西安在创作时大都将创作技法融为一体,很少丢弃某种技法与素材,并在创作中不断将各种技法整合发展,全方位的将其技法体现在旋律﹑和声﹑节奏﹑调式﹑色彩等音乐要素。笔者就梅西安钢琴前奏曲第七首作具体的分析,探讨这首作品内部句法是如何组织的?作品中是如何体现作曲家高超的创作技法的?

一、初探

《前奏曲》在梅西安初期创作中具有“标志”的作用,它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多方面作曲家本人的创新技法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梅西安前奏曲第七首命名为《平静的诉怨》共32小节,所用语言见下表:

表1

从古至今﹑从中到西,不管是什么作品(文学作品或其它艺术作品),结构始终贯穿其中,即使是现代作品,也有一根无形的线丝牵引着,音乐作品不能没有节奏,音乐作品也不可没有结构。

作品的结构,笔者将其看为对称回旋性的三个部分,需要阐述的是:“对称”,“对称”是梅西安创作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作品有限移位调式的运用,有限移位调式本身带有平移与反射,使作品的音高材料﹑旋律﹑和声均隐含对称特性,曲式结构的对称特点更是明显;“回旋”传统曲式学中,对“回旋”这个概念运用到曲式学中作为“回旋曲式”,其概念是:“主部的三次重复(至少三次)间以插部的交替”,那么,从这首作品的乐思的展开来看,同一个乐思片段(如第1﹑2两小节构成的)在作品中出现三次,且交替其它乐思片段出现,因此,笔者认为此乐思组合方式可以概括的称有“回旋”性。

作品从乐思发展呈述上看,笔者只看为三个部分,而不能准确的﹑用传统曲式学结构分析的方式称为“三部曲式”或“三段曲式”。

在音高材料的组合方式上,作品的句法十分清晰,内部的细部结构如下:

图1

由上面的细部结构可见,这首作品主要由四个乐思主题片段组成,即:a﹑b﹑c ﹑d 。那么,这四个片段是如何运用有限移位调式的?如何将有限移位调式高度统一在一起的?

作品开始的6小节所出现的音高除了添加E音外,音高组合是有限移位调式2中的第3次移位,作品的前两小节就可看出其调式音阶:

其调式音阶为:

这一调式被美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贝尔格命名为八音音阶(见《梅西安钢琴作品研究》P55)且这一音阶只可移位3次。

和声上,这两小节是在bA音上构成的大小七和弦,此大小七和弦也得以解决,且是按照传统和声大小七和弦的解决理论解决的,后面这一和弦也多次出现(如第14小节),在第六小节又出现个D音上构成的大小七和弦,但这一和弦没有解决,作为传统的革新,大小七和弦停在长音上,在传统作品中,将一不稳定﹑不协和﹑有强烈倾向的和弦作为部分之间的停顿是很少见的。

作品第二部分开始在材料发展上运用了典型的复调模进的技法,即第16小节是第15小节的下行二度模进,第18小节是第17小节的上二度模进,然后是重复的技法发展主题,这部分所用的有限移位调式是调式音阶7,有意思的是,这部分有包含调式音阶2中的bB,而调式音阶7不是完全包含调式音阶2的,作曲家为了有限移位调式的高度统一与协和,借用了调式音阶2中的bB,音,形成一种交错﹑交叉的关系。

在第二部分,作曲家除了运用传统三度叠置和弦,而且运用了泛音共鸣和弦,声部上也大破了传统的平行三﹑六度的最佳声部进行,而是才用连续的平行五度进行,如第19小节;另外,作曲家的附加音和弦也运用在作品中。

由以上简单的分析得出,在这首作品里,作曲家继承运用了传统作曲技法,如材料发展技法(模进,重复是这首作品最主要的发展技法),和弦结构等,大胆革新尝试了自己独特作曲技法,如有限移位调式,独特﹑新颖的和弦结构,在有限移位调式的运用中,作曲家巧妙结合,使两种调式交替融合,而不单纯地以自己创新的作曲技法来发展作品的乐思,甚至是叠加乐思,作曲家巧妙的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在一起,游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不仅有传统的延续,也有现代的革新,使整首作品,在音高﹑节奏﹑调式﹑和声,结构等高度体现了对比与统一的原则,显现了作曲家高超的作曲技法与构思思路。

猜你喜欢

前奏曲音阶移位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大小调五声音阶,来了解一下
对称音阶(Symmetrical Scale)解析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钢琴前奏曲
编钟、音阶、和声与数学之美
翻译的书与翻开的局——纪念《论各民族的音阶》翻译三十年
前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