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类作文指导、评改课堂教学范式

2018-01-24张诗兵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8期
关键词:佳作范式习作

张诗兵

当前习作教学普遍存在两个现象:一方面是过度的习作指导,往往是教师公布习作题目之后,大讲写法,然后让学生扣住题目循法而作,这样限制过死,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是轻视习作的指导,往往是教师公布习作题目之后,不讲写法,只让学生明确写作要求,然后是范文引路,没有引发学生的思考,未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造成学生无从下笔。

为突破小学习作教学的瓶颈,解决习作教学中“过程指导缺位”和“评改方式缺失”的问题,课题组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习作教学规律进行了实践研究,探索出小学习作指导课堂教学范式和小学习作评改课堂教学范式,旨在引导教师科学指导、科学评价,全面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作文指导课堂教学范式

习作指导课的基本程序是激趣导入—引发思考(想象)—引导表达—指导习作—展示习作。一般来说,各种类型的课堂作文指导都可以按这一基本范式安排教学,同时依照不同类型的习作特点灵活运用,做到教学范式的课型化和类型化。

1.激发兴趣,自然导入

在习作指导课上,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动笔,而且尽量要跟生活经历联系起来。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无论哪一类的习作,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写作的动力。在指导四年级学生写景作文的导入时,教师可首先出示描写落日的唯美古诗句,让学生初步感知诗人眼中的日落景观。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

接着让学生一起玩“看图猜诗句”的游戏,学生在活动中兴味盎然。最后教师出示抓拍的日落组图,引导学生正确排序。学生在相互碰撞的过程中,既习得了写景的顺序,又对习作产生了兴趣。

2.引发思考,打开思路

习作教学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一上课就大讲写法或用范文、例文开路,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开始宜“放”,使学生感到想写的内容很多,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中选择最有趣、最熟悉的内容来写。

打开思路的最好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漫谈这次习作都可以写什么,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特别想写的内容。还要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围绕本次习作内容,都可以写些什么,最好有新的内容、新的角度、新的认识。比如在指导学生练写写景的作文时,可引导学生联系《火烧云》《观潮》的重点内容,观察并思考“哪些方面的变化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在交流分享中,抓住颜色、形态的变化进行交流,思维的火花得以迸发。低年级的写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分享给同伴,并在课堂上相继点拨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

3.观察想象,引导表达

崔峦说,表达能力的提升要靠两个积累:一个是语言材料的积累,一个是语言范式的运用,习作指导课主要是语言范式的运用。习作是培养学生表达的重要途径,而表达又是习作的重要基石,是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能力。在习作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表达,激励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在指导四年级学生写景时,当学生对日落图片有了整体感知后,教师再次单独出示图片,让学生再次欣赏日出、日落的全过程,着重指导学生观察颜色、形态的变化,并引导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内容口头表达出来。

4.重点引导,指导习作

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习作类型和年级训练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习作指导,找准学生的疑难点重点指导。低年级的写话,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能否可以有顺序地写一段完整的话;中年级的片段作文,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习作的难点以及篇章的构成;高年级的独立篇章作文,教师应重点关注叙述完整、表情达意、贴近主题等方面。比如写心里话时,学生很容易忽略“事件的经过”,写成描述性的文字。如“老师,记得那次您叫我回答问题,我不敢回答,是您鼓励了我,我才回答了出来”。在指导习作时,教师就要关注到学生习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项训练,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用“下水文”指导学生习作也是一种方式。在习作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创作,共同写一个片段,共同交流习作技巧,共同享受创作的过程,用教师的范文指导学生的习作,也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5.佳作欣赏,展示习作

展示就是反馈,是检视指导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展示学生的佳作前,可先展示教师的“下水文”。教师的“下水文”既是引导,也是榜样。然后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习作,相互品读同伴的习作。在欣赏和交流中,学生就能发现自己习作的问题,学习同伴的习作亮点,从而习得习作的方法。

二、作文评改课堂教学范式

习作评改的基本程序是:总结点评—交流分享—片段欣赏—佳作亮相—修改习作。总结点评是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整体总评,既充分肯定成绩,又指出共性的问题;然后进行分享,交流写得好的句、段,分享习作的写法和习作感受;再以学生的习作为例,进行片段欣赏和佳作欣赏,用学生的习作指导学生的写作;最后进行修改,用中等生的习作指导学生如何修改。

1.习作总评,重在激励

总结点评,要充分肯定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同时指出共性的问题。可以在总结中予以肯定,也可以在展示全班习作时予以肯定,还可以在鼓励学生自读优美片段时予以肯定。总之,总结点评要以激励、表扬为主,把学生习作的亮点及时反馈给学生,使每个学生看到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

2.交流分享,有的放矢

交流、欣赏少量佳作,交流写得好的句子和片段,教师随机点评写法,学生分享习作体会。交流分享共性问题,以学生的习作为例实实在在地进行充分的交流诊断,是对学生习作进行二次指导的一种形式。也可采用对比欣赏的方式,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习得写作方法。

3.片段欣赏,激励表扬

片段欣赏的主要功能是激励与表扬。激励源于欣赏,欣赏源于尊重。这个尊重,不是形式上的,而是真正把学生看作伙伴、朋友,甚至是老师。在片段欣赏时,教师重点展示学生的精彩片段,主要关注中等生或学困生的习作,可以请作者当众朗读,激发学生习作的信心。

4.佳作亮相,品读共享

佳作亮相,主要是展示学生的优美佳作。通过小组评议选出优秀习作,请全班学生共同品读,交流习作的亮点,分享习作的方法。

5.指导修改,循序渐进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习得习作方法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修改习作。低年级着重修改句子或句群,关注句子成分是否完整、表达是否流畅;中年级修改片段,关注能否抓住重点;高年级修改整篇习作,关注篇章结构、表情达意等。无论是改句群、改片段、改文章,都要引导学生从内容、语言两方面修改,教给学生使用修改符号的方法。结合年级目标要求,由句群到片段到篇章,指导学生学会修改,最终养成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习惯。

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一教学窘境,需要深入探索习作教学的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可操作的课堂习作指导范式,找到恰当的习作指导方法和评改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猜你喜欢

佳作范式习作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佳作欣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佳作展示
佳作精赏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