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丽江崛起的前前后后

2018-01-24

壹读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世界遗产丽江古城

贾 磊

我曾无数次问自己,丽江吸引我的地方究竟是什么;也曾无数次叩问高高的雪山,你为何让无数世人梦萦魂牵……当一次次自问成了与丽江的零距离触摸之后,自己才终于明白了这个美丽国度总让人牵挂和流连忘返的真谛。今天,重温丽江当年申遗成功的前前后后,或许可以为你找到爱上丽江的理由和丽江独有的韵味。

申遗改变了丽江

丽江突然闯入世界的视野,有人说是那场大地震。但其实,是开始于那场天灾之前的申遗,在地震发生后获得成功,助推丽江这个曾经的边陲小城,在一夜之间名闻天下。一个值得记住的历史时刻是——1997年12月4日,丽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此,丽江成了一个世界级的品牌,这两个字的含金量也与日俱增。

“丽江——永远的世界遗产”,是世界给丽江的最准确定位。靠着这块金字招牌,二十多年来,丽江迅速成为全世界最富盛名的旅游地之一。

今天,重温丽江的申遗之路,依然让人热血沸腾。

1994年10月,一个普通的会议,改写了丽江古城的命运。

这个会议是省政府召开的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会上提出:把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丽江古城申遗正式启动。

1995年上半年,省政府正式同意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政府提出的申报要求,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

同年6月,国家文物局召集国家8位A级专家进行论证,正式确定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园林为我国1997年度世界遗产申报项目。丽江古城为首选项目。

同年12月25日,丽江县政府决定成立申报工作组,申报工作全面展开。

令人猝不及防的是,1996年2月3日,丽江发生了举世瞩目的7级大地震。大震后的第18天,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民办遗产中心官员亲临丽江古城考察。考察的结果是,专家们一致认为,古城虽然遭受严重损伤,但是代表古城的精髓还在,整体格局,水系风貌、人文景观依然完好。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申报多为王宫名人故居之类,极少有平民文化民居建筑群落,丽江古城的申报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因此,考察组确定丽江申遗的原定程序不变。

同年5月12日至15日,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考察团到达丽江,对丽江古城的申报和今后的保护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

1996年9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再次派出世界遗产中心官员梁敏子女士,随同前来的还有世界级建筑设计大师多米尼古·佩洪先生。佩洪来到丽江古城时,深深地被古城独特的建筑吸引并由衷地赞叹:“世界最美的地方在丽江,丽江理应得到世界最好的帮助。”

专家们认为,丽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少数民族传统居地,它为人类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人类民族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从历史、科学、文化角度看,完全有理由、有条件加入《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的指针走到了北京时间1997年12月4日凌晨2时,意大利那布勒斯那个不眠之夜,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填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尚无文化遗产的空白,成为我国第一个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获得成功的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古城也被世界文化遗产评审专家称为“活着的古城”……一个世界级的光环从此改变了丽江古城的命运和历史走向。

科学规划让丽江“活”了下来

有句话说,人们最容易忽略的,往往是身边最美的风景。这句话用在丽江出名前几年当地人的身上,再适合不过。

那时的丽江人,并不觉得自己的家乡很美,恰恰相反,大部分人认为,旅游应该去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即使是见多识广的昆明人,知道丽江及纳西族的人也并不多。“是申遗和旅游业的启动让我们发现了丽江的魅力。”曾担任丽江市古城区古城管理局的官员和红阳如是说。

虽然丽江古城一直“活着”,但却是一个“被遗忘的王国”。或许正是这种“遗忘”,让丽江古城完整地“活”了下来。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当地政府就做出了一个十分明智的决策——“保留古城,另辟新城。”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当地在城市建设方面,对丽江古城的道路、桥梁、厕所、路灯、排水、绿化及不协调的建筑物进行了全面整修、改造,逐渐降低了古城的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大幅度提高环境质量,同时,政府鼓励古城居民对自家民居进行全面的原貌修复,并对140处重点民居院落进行了挂牌保护。正是“保留古城,另辟新城”的决策,使丽江古城得以完整保存,形成了古城与新城并存发展的城市格局,为世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古城保护方面,不得不佩服丽江政府的超前意识。他们早在1982年那样的年代,就制定了《丽江县城总体规划》,1986年又有了《丽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994年6月《云南省丽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正式颁布,丽江古城的保护不断升级并走向法制化的轨道。

丽江的动人之处

丽江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成为了我国99座历史文化名城中以整体保护的方式争取到的第一顶世界文化遗产桂冠的古城。在这99个历史文化名城乃至世界名城中,丽江古城地位卓越。

正如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丽江古城的评价: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和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据不少人回忆,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一致通过丽江古城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时,参加遗产投票的21个成员国的文化大臣没有一个到过丽江,甚至连报告执笔人克莱尔教授也未曾涉足这一方神秘的土地。那么,是什么因素打动各国专家,让他们将宝贵的一票投给了丽江呢?

从后来陆续披露的诸多回忆录里,人们大致读到了丽江让评委们倾倒的原因。首先是丽江古城作为中国少数民族创建经营的古城,有水乡之容,具山城之貌,历800多年风雨斑驳,仍熠熠生辉;其二是丽江古城布局突破了中原建城的框限,街道布局、水系利用、民居构造等奇章妙笔成为中国现存古城中之佼佼者,使这里成为保存和弘扬纳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第三,经历“96.2.3”大地震的丽江古城基本格局未受破坏,核心建筑未倒,还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尽快实施了恢复重建工作,使古城保护更加有序化,重新焕发出历史的生机,慕名到丽江游览观光的中外人士络绎不绝,一致认定这是一座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旅游城市。

按照《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内容,被列入其中的项目,是自然与人类进化的有力证明,它不仅属于其所在地的国家和人民,也属于全球、全人类、可为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所分享。

丽江申遗成功后,丽江古城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欧洲人最喜爱的旅游城市”。经过20多年发展,丽江旅游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产业要素日益齐全,目前全市共有A级景区19家,成功打造了以“两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为代表的丽江旅游品牌,基本形成涵盖食、住、行、游、购、娱在内的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有力推动了丽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丽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十八个典型地区之一。

申遗成功后的挑战和机遇

在不少人看来,世界遗产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在全世界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一旦成为世界遗产,就会吸引世界各国的目光,会带来巨大的利益(效益)。如拥有38项遗产的西班牙每年吸引全球6000多万游客,创收250亿美元。和丽江古城一起列人世界文化遗产的山西平遥,仅年门票收人1998年从申报前的每年15万元一跃而至破亿元……世界遗产几乎成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名片,更是区域经济的“印钞机”。

曾担任丽江市旅游局局长的周克坚介绍,地震前丽江只有10家酒店、1500人的接待能力;到1999年就有50多家酒店,1万多的床位;到如今更是达到了5000多家的规模。

回首过去,申遗成功前,当时的四方街曾经有马队经过,四方街宁静美丽,石头缝里会看到一些马粪,充盈着乡村生活的光影。一位当年从省外来到丽江的人士回忆说,尽管刚经历了地震的丽江古城尚未修复完整,但从玉龙雪山下流出的潺潺河水,绕屋而吟。河边洗涤的人们,神情从容淡定。倒塌的墙和在常态生活中的人们……无不让人为之动容。

那时很多人第一次接触丽江,四方街、东巴文、纳西古乐,满眼都是纳西族“神奇的文化”。但不长的几年后,丽江成了旅游胜地,处处充溢着喧嚣,四面八方的旅人慕名而来。因为交通的改善,丽江的旅游不断升温。此前,从昆明到丽江,至少要走三天。1995年机场建成后,游客人数每年以两位数的增速猛增。

云南省科协和省文化厅所作的课题研究显示,丽江古城品牌对丽江社会经济的贡献率已达63%,旅游业已经成为丽江发展的支柱产业,古城已成为丽江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丽江旅游业的最大支撑和最靓丽的品牌。

然而,随着作为素有“双刃剑”之称的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随着年年蜂拥的游客数不断上升,丽江古城也开始面临很多问题。从之前曾因古城大量的“原住民的外迁”和“过分商业化”而被亮“黄牌”,到今天丽江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丽江一直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前行。

面对旅游快速发展带来的种种痼疾,丽江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痛定思痛,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要求和省政府旅游市场秩序整治22条措施等相关要求和精神,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重拳整治旅游市场乱象。

经过一系列整顿,丽江旅游重归繁华与热闹,随着旅游环境大幅改善,目前旅游市场井然有序,游客的体验满意度逐步提高。

今天,再次踏上丽江古城,每到晚上,只见古城四方街上灯火辉煌,游人熙熙攘攘,或拍照、或闲逛、或小憩、或购物……感受着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夜幕下没有了消费陷阱、没有了购物欺诈,取而代之的是一组组三五人组成的古城女子巡逻队穿梭于四方街的大街小巷,在为游客保驾护航。

“我拉着妻在夕阳下走完最后一段路。我们回过头,看了看我们走来的路,笑了。我发现,这路,自是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容易,而却也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艰难……”每次去丽江,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詹姆斯·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里如此美妙的一段话,所谓当铅华洗尽、云淡风轻。在丽江,我左眼里看到的是安静,是祥和。右眼看到的是商业,是躁动。世界的丽江不应只有风景,还应包括生活在丽江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的美好,因为对老百姓而言,经济全面发展所带来的幸福感将远远超过“世界文化遗产”这个封号所带来的荣誉感,毕竟生活中这里的人才真正是丽江这座世界古城最无法抹去的颜色和芳华。

猜你喜欢

世界遗产丽江古城
中国的“世界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丽江三朵节
通海古城缀记
丽江的荒
良渚古城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2020年将在福州举行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