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18-01-24岳晓平

山西青年 2018年15期
关键词:层面心理学心理健康

岳晓平

(山西省吕梁经济管理学校,山西 吕梁 033000)

积极心理学所指的是运用心理学相对健全与合理的方式与测量技术,探讨人类力量与美德等积极层面的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末期的美国,其发起者为当代知名心理学家塞林格曼,在相对落后的美国心理学领域备受关注。在1999年的时候,Templetion基金会经过设置“Templetion积极心理学奖”推动积极心理学探索的全面贯彻,2001年逐渐设立了专栏广泛宣传积极心理学。

一、当前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目标偏向防范与疾病治疗

目前,我们把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摆在对于学生心理问题实施筛查、防范层面,偏向于研究学生在校时期所遭遇的各类心理问题、缘由以及治疗措施等。此工作方式能够使得学生掌握自身的负性举动、负性思维以及负性情绪等,同时可以找到处理本身问题的对策,然而却不知如何更加好的创建起积极行为、积极情绪以及积极思维等,更加好的适应社会、激发潜能,从而创建起更加之多的积极特性。虽然倡导“助人自助”的观念,同样是使得其获取更加之多能够帮助自身处理心理问题的措施,而并非是推动个人潜能的激发又或尽可能的得到幸福感。

(二)倾向于片面化矫正咨询

传统心理学将心理健康教育大都聚集于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层面,将其片面化的看作是为存在心理健康障碍又或是问题的大学生提供咨询与矫正,所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创建起学生心理咨询服务机制,此类矫正咨询形式有助于问题学生的健康发展。然而片面化的矫正咨询形式仅可以处理一些学生的心理需要,大部分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需要未获得较好的满足与加强。同时目前所实行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医护服务”,哪些人或许会有心理问题,便对哪些人进行治疗,同时在具体操作环节因为各个层面的因素无法实现防患于未然,此类较为被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无法实现防范与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终极目标。

(三)相互对立的关系取向

积极心理学指出:在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学生与教师均是处于不断发展、成长中的个体,然而并非是被教育和教育般相互对立的关系。然而当前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则以心理问题为导向,以处理问题为目的,教师将本身摆在教育人员的地位,却把学生摆在心理问题的核心上,如此不但使得学生与教师处在相对立的位置上,同时极易造成学生对于心理老师与心理咨询室心生胆怯意,其担心较多的接触会使得其他学生误以为自己有心理问题,进而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无法顺利实施。

二、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明确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

在以往的心理学形式之下,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大都偏向于处理学生们的心理问题,以减少由于心理问题所产生的违纪与不良行为。在如此目标引导之下,心理健康教育忽略了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情况,而将重点摆放在少许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上。然而积极心理学提出:防范是为了能够防止问题的出现又或是为了能够快速了解问题而缩小问题或许会导致的消极后果所运用措施。

(二)重构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需要把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合理的结合,指引学生对于生活、社会事件的心理学意义实施探究与讲解,以增强学生处理社会生活问题的技巧和能力。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设定层面需要重视学生积极人格的挖掘与培育,始终坚持学生自行体验的准则,进而使得学生经过全面体悟与领会从而主动创建本身相对健全的心理体系。除此之外,课程教育内容需要跟随教学的不一样阶段与不一样的目标对象进行相应的改变,以使得课程教育内容处在动态化的协调之中,如此才能够为当代中职学生给予充足的心理摸索空间,进而达到学生“自主生成”积极心理的增强。

(三)增强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首先,组织学生交往沟通层面的讲座,以使得学生对于人际交往有整体性的认识,掌握部分和人际交往相关的技巧与关注事项;其次,能够针对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实施培育,教会其做部分相对简单的能够推动班级同学沟通的心理游戏,此游戏需要是简明易学的,同时需要有统一性的教案进行引导,如此便能够收获最佳的游戏成效;最后便是经过学生干部、班主任等等多在班级安排增强凝聚力、为学生们创造交流机会的活动。例如:与自己内心成长相关的班会、同学生日聚会等,加强学生们对于班级的认可感,使得其乐意、喜欢和其他同学进行沟通,进而推动学生交际能力的提升。

三、结论

总而言之,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探索的全新领域,其工作目标展示出了社会意义层面的人性与博爱,其和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相符合。积极心理学思想引导之下的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必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同时可以激励学生充分挖掘本身的积极力量,过上更加有意义、更加丰富的生活!

猜你喜欢

层面心理学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