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众创空间建设

2018-01-24

山西档案 2018年5期
关键词:众创创客双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科技创新模式出现了重大嬗变。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为核心的创新创业运动正在我国蓬勃开展。“双创”也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高校图书馆的众创空间建设就是其中之一。对高校图书馆众创空间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可以为高校图书馆在“双创”背景下的理论发展和活动实践提供参考。

一、高校图书馆众创空间建设的相关概念

(一)众创空间的概念与来源

高校图书馆众创空间是全社会众创模式的一个缩影。在全球创客浪潮兴起的大环境下,众创空间是一种新型大众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的统称。“众创”的“众”是指群体范围最广泛的大众,“众创”就是指大众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众创空间的概念来源于创客空间。“创客”的“客”是指大众中那些立志将创意变为现实的人。其群体范围较为有限,一般是指搞技术的科研人员或其他从事创新创业的人。因此,创客空间由于创客范围的局限性,是创新1.0时代的产物。而创新2.0时代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创新创业的主体范围由原来范围狭窄的创客扩展到最广泛的全体大众。这不仅体现了我国所倡导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双创”特点,也符合国家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1]据科技部的最新统计数据,目前全国众创空间已达4298家,带动就业愈200万人,获得投资近540亿元。据2017年9月20日英国媒体报道,中国的创新正在加速进行“弯道超车”,逐渐甩掉全世界最大科技山寨国的名声,使得包括共享单车﹑二维码﹑微信社交媒体﹑新型零售业态等创新创业事物都诞生在中国。

(二)创新2.0时代的特征

创新2.0时代的主体特征是大众创新。大众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要比创新1.0时代的主体科研人员和创客的范围更加广泛。创新2.0时代的形式特征是开放创新。因为在以前的创新1.0时代,创新形式出于技术保守和核心技术保密的需要,往往是保守﹑封闭﹑保密的,总体上讲是不开放的。创新2.0时代的模式特征是协同创新。在以前的创新1.0时代,创新模式往往是独立的互不相干的,总体上讲是不协同的。创新2.0时代的趋势特征是大众创新。这与以前创新1.0时代的科研人员创新或创客创新是不同的,因为他们的群体范围相对狭窄,总体上讲是范围有限的。科研机构不能闭门造车,要开放视野,要学习民间创新,聆听市场的需求。[2]

二、高校图书馆众创空间建设的原则

(一)量力而行

2016年11月,由广州图书馆﹑广州市图书馆学会﹑中山大学图书馆﹑美国加州青树教育基金会﹑中国青树乡村图书馆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创客空间:图书馆里的创造力——人人参与的创客空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来自全球3大洲6个国家与地区,包括我国22个省市自治区各类图书馆的620多名代表及知名创客参加,共同探讨了各类图书馆创客空间与创客教育的主题。相对而言,作为创客空间升级版的众创空间,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不如社会企业重视,在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还没有被列入优先考虑的议事日程。少数较为先进的高校图书馆也只是开始尝试建立创客空间,即众创空间的初级阶段。所以,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对于众创空间的建设,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应当实事求是地进行规划,没必要为了追赶新潮而不顾自身条件强行上马众创空间项目,这就是高校图书馆众创空间建设的量力而行原则。

(二)理论结合实际

理论结合实际是众所周知的原则,在高校图书馆众创空间建设中更是如此。因为众创空间的工作核心是创新创业的各种实践活动,包括科学技术创新﹑专利发明项目﹑创新产品制作﹑创业项目策划等。尽管它们也需要相应的理论指导,但是,最终一定要落实到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上。当然,这种实践并非一定需要自己从头重复前人的过程,而是可以充分利用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充分借鉴和参考前人的成功经验,吸取和总结前人失败的教训。最典型的例证就是对科技含量很高的专利技术的借鉴和使用。[3]

(三)专利技术优先

专利技术是人类凝聚在发明创造方面的受到法律保护的知识结晶。它在独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专利发明技术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转化率的高低等各项指标,就成为衡量该单位﹑该地区﹑该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专利发明技术中蕴含的科技含量,往往成为科学技术竞争力的重要标志。2011年以来,我国专利发明技术的申请量一直居于世界各国首位,[4]发明专利技术的年度申请量已经突破100万件。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由我国政府推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行动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四)内外相结合

高校图书馆众创空间建设要坚持内外结合的原则。在馆内外结合方面,高校图书馆的众创空间不应孤立地局限于在高校图书馆内开展活动,而要走出图书馆,与馆外的相关机构相结合,共同促进和完善众创空间的建设,真正实现创新创业的“众创”,而不仅是囿于高校图书馆的创客。高校图书馆的馆外机构,包括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机构,如高校的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创新创业专业系科等。在校内外结合方面,高校的校外机构主要包括与高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相关企业﹑高校专业实训基地和培训机构等。[5]这样,在馆内外结合和校内外结合基础上的高校图书馆众创空间,就可以为众创者提供良好的思维碰撞空间﹑工作创造空间﹑网络活动空间﹑社交互动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三、图书馆众创空间建设的具体路程

(一)协调多种力量共同参与

高校图书馆在建设众创空间的过程中,要坚持积极引导性和市场主导性,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联盟﹑校企合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共同作用,联合释放创新创业的相关资源优势和互联互通的系统有效性。高校图书馆众创空间建设要协调多种力量的共同参与,有效利用各自的专业特长和有利条件,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各自的优质资源,取长补短,相互促进,释放蕴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中的无穷创意和无限财力,从培育高校图书馆众创空间新的价值增长点﹑技术增长点和经济增长点为起点,为全社会提供创新创业服务,打造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众创空间发展的新动力。[6]

(二)与高校双创教育相结合

高校图书馆支持众创空间建设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要与高校校园内的双创教育紧密相结合。[7]要在高校开展的包括课堂教育﹑课外教育和相关学生社团实践教育在内的各种形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和创新高校图书馆众创空间在高校学科专业化﹑技术成果市场化﹑创客思维集成化﹑创客交流互动网络化等方面的多种众创空间实践模式,从而实现高校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主动教育与自我教育﹑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众创技术孵化与校内外投资相结合,为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毕业后自己创办的小微企业成长,以及大学生的个人创业或合伙创业,提供引导式﹑体验式﹑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高校图书馆众创空间综合服务平台。

(三)加大对众创空间的支持力度

高校图书馆要加大对建设众创空间的支持力度。[8]高校图书馆要努力创造条件,提供适应高校图书馆众创空间集中办公的场所,以及集中与分散开展众创活动的实体物理空间及其配套设备,包括高校图书馆众创空间办公室﹑众创空间活动室等场所及其配套设备﹑设施和器件。高校图书馆还要提供适应高校图书馆众创空间网络众创活动所需要的充足存储容量的网络虚拟空间,包括网络存储硬盘﹑微信公众号﹑众创空间QQ群及其配套的各种软硬件设备等。再好的物质条件也需要相应的人力资源来驾驭和管理,所以,高校图书馆众创空间的人力资源配备是更为重要的工作,一定要配备强有力的工作人员主持众创空间的所有业务,如果能配备具有创新和发明创造背景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则会效果更佳。

(四)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高校图书馆要努力打造本馆﹑本校及校内外相结合的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包括馆内以众创空间为主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校内以“双创”教育为主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校外以校企合作“双创”基地为主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高校图书馆要以众创空间为核心,协同高校的创新创业机构,如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创新创业专业等,主导建立健全创新创业辅导教育引导制度。高校图书馆要支持众创空间举办大型的创新创业训练营﹑创业创新大赛,中型的创新创业专利技术精选﹑创新创业基础知识讲座,小型的创新创业小组研讨﹑创新创业专项技术交流等各项活动。高校图书馆要努力培育众创空间的众创文化,让创新创业理念和实践在高校图书馆﹑高校﹑校企合作企业,乃至整个社会蔚然成风,助力我国由经济体量大国向科技创新强国的转变。

猜你喜欢

众创创客双创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小创客”有法宝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联合办公:众创时代的共享与协同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西安市级众创空间可资助30万元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创客
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