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研究
——以舞龙舞狮文化为例

2018-01-24

山西档案 2018年5期
关键词:舞狮舞龙档案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是档案管理“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该规划指出,对于濒临消失或者具备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要予以重点保护。国务院早在2012年就已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该法规指出,要进一步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认定﹑记录﹑建档措施。我国档案馆数据库显示,截止2017 年,我国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23.7万册,其中纸质档案有1.4万册,影碟档案有6896册,声像档案有2804册。相对于2016年的馆藏数据来说,纸质档案减少了527册,影碟档案减少了136册,声像档案减少了297册。以上数据反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量正急剧锐减,其中舞龙舞狮文化档案表现尤为明显。据统计,2016年我国舞龙舞师文化档案共计3672册,档案馆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舞龙舞师文化档案仅剩2052册,其中声像档案只剩32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媒介。由于国家政策的引导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策略为切入点,对此展开研究。

一、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现状

舞龙舞狮档案主要分布在广东雷州档案馆﹑湖北钙阳档案馆﹑四川济州档案馆﹑浙江衢州档案馆﹑湖南湘西档案馆。其中只有湖北省﹑四川省颁布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意见》中涉及舞龙舞狮档案的保护,但是实施时间较晚。2017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建立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批复》,增加了关于强化湖北钙阳高跷舞龙档案保护意见。意见指出,湖北省将建立数据库系统,对纸质﹑声像﹑影像高跷舞龙档案进行备份保护,同时对档案的借阅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项保护细则,其中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留存﹑传承情况的整合。湖北﹑四川两省在非物质文化档案保护的政策实施方面,并未广泛地执行。这主要是由于在舞龙舞狮档案的保护工作中存在档案认识﹑工作﹑技术三方面的误区。

二、舞龙舞狮文化档案保护问题

(一)档案认知差异化

舞龙舞狮是一项较为常见的民间庆典活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目前,我国共有舞龙舞狮培训基地5698个﹑表演人员2.7万人。基于此,社会受众对于舞龙舞狮文化遗产档案的认知开始形成明显的差异。例如,在广东省政府发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意见》中,主要保护对象集中在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只注重能立即产生经济效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而像舞龙舞狮文化这类无法带来经济效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通常被束之高阁。这导致舞龙舞狮文化遗产档案数量锐减。同时,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认知差异化的态度直接降低了社会公众对非物质文化档案保护的意识。广东省档案人员描述:“作为广东省的本土文化,广东省档案馆内关于舞龙舞狮文化的馆藏档案,竟低于其他省市,主要原因是大部分舞龙舞狮档案,散落在民间被社会个人私藏。”个体化的档案保护缺乏专业的馆藏空间和馆藏方式。大部分舞龙舞狮纸质文化遗产档案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受损严重。档案管理人员的认知误区使非遗档案资料收集不全﹑归档不规范等问题更加突出。

(二)档案保护工作无序性

目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通过档案馆平台来实现。档案管理“十三五”规划提到,非物质文化我遗产档案保护工作的主要职能是传播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提供原始凭证,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相关具体工作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建档﹑研究﹑保存﹑宣传五个部分。但是,根据舞龙舞狮档案馆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档案保护工作呈现出无序性。例如,四川省关于舞龙舞狮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的门户网站共有四个,即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记忆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艺术网。而四川省“舞麻龙”文化档案分散在各个门户网站上,为档案建档保护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

(三)缺乏长久保存的技术支持

档案馆数据显示,我国约80%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主要依靠线下实体档案馆实施保护。就目前舞龙舞狮分布的四个地方性档案馆来看,档案保护数字化成果较少。例如,湖南档案馆的主要数字化成果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线上管理网站及影像视频资料,缺乏互动体验型项目和数字虚拟体验平台。而湖南省线上信息化非遗档案管理平台只有档案馆内部管理人员才能登录浏览。这一技术层面的弊端限制了非遗档案的宣传,降低了舞龙舞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的最终目的背到而驰。广东﹑浙江﹑湖南三处档案馆的舞龙舞狮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中,非遗档案管理人员只是机械性地将纸质档案变成电子档案,而对于数字化后如何长久安全保存缺乏深入研究。舞龙舞狮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子档案网络环境的安全性﹑传输过程的保密性﹑档案载体的延长性,都有待进一步考量。

三、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策略

(一)突破传统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属地

我们应参照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来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指出,“非遗”是老祖宗留给人们弥足珍贵的财富,失而不可复得,是“记忆中的档案”。“非遗”千秋万代传下去的关键,主要靠非遗档案的保护与传承。所以,每一张图片﹑每一卷文稿都弥足珍贵。为此,需要突破传统的价值观念,构建舞龙舞狮档案归档保护标准。在舞龙舞狮文化遗产保护时间上,要打破传统的文书归档要求,实施阶段性档案归档。同时要建立以国家文化指导部为主导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进一步改善舞龙舞狮文化档案资源参差不齐的现状。此外,要通过纵向和横向两项策略,平衡舞龙舞狮文化档案保护与利用的比重。在纵向层面,非遗档案保管应坚持属地管理原则,以非遗项目所在地保护为主,建立和完善地方非遗项目分级保护责任制。在纵向层面,在区域政府指导和扶持下,非遗档案管理机构要遵守享受文化产品成果与保护文化项目责任并重的原则,实施地方档案馆督导下的多方合作。

(二 )创新全宗档案管理分类

创新全宗档案管理分类是为了解决舞龙舞狮档案保护工作的无序性。全宗由独立档案管理机关和档案管理个体在社会活动中构成。创新全宗档案管理分类,首先需要创新舞龙舞狮档案的分类保存方法。舞龙舞狮文化档案载体具有多样化特征,且非遗档案内容相互关联﹑并列﹑交叉﹑递进。舞龙舞狮文化遗产档案与其他档案的明显差异在于,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因此,在舞龙舞狮文化档案分类保存过程中,可以采用地区﹑问题﹑项目﹑载体的分类法。在组卷操作中,可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区分类方案,结合各地非遗档案管理实际灵活分类,以便于档案的保存管理。其次,实施舞龙舞狮文化档案馆管理工作部门统一化。当非遗档案根据地区﹑问题﹑项目﹑载体等方法分类完毕后,再根据分类数量进行人员分配。例如,舞龙舞狮档案地域性可分为广东雷州﹑湖北钙阳﹑四川济州﹑浙江衢州﹑湖南湘西五大项,以此为单位,建立非遗档案保护团队,进行档案资料的收集﹑档案资料的整理﹑档案资料检索利用﹑档案资料保管保护﹑档案资料的统计﹑档案业务指导等工作,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性。

(三)档案数字智能合作共建及规范互通

广州档案馆馆长冯秋航曾说过:“新常态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与互联网+智能相结合,创建创新﹑安全的馆藏环境。”为解决舞龙舞狮文化档案保护中缺乏长久保存技术的弊端,档案馆可以利用VR技术,让受众能够远程浏览和体验档案馆的数字资源,进一步拓展舞龙舞狮文化档案传承渠道。同时,需要构建RFID电子档案归档集成系统,通过RFID E-lable智能标签,保障舞龙舞狮信息管理平台运营过程中的非遗档案信息资源接收安全﹑管理安全﹑存储安全﹑利用安全;通过权限控制,保障档案资源利用不越权;采用数字水印﹑数字签名﹑MD5加密等技术,保障档案资源实时跟踪追溯。本系统立足于信息安全的各维度保障档案的可识别﹑可用﹑可表现﹑可理解,提升舞龙舞狮文化档案资源及馆藏环境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舞狮舞龙档案馆
舞龙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迷宫弯弯绕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中秋舞龙
舞龙舞狮进校园
舞狮
when与while档案馆
喜气洋洋过大年 舞狮欢乐庆新春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