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合并肺动静脉畸形的护理

2018-01-24徐屾屾

天津护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特发性动静脉医嘱

徐屾屾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 300211)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是指不明原因的肺血管重建,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持续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可导致患者发生右心衰竭[1]。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PAVM)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指肺动脉与肺静脉之间出现异常通路,是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严重合并症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2]。肺动静脉畸形好发于30~40岁成年人,临床主要表现为咯血[3]。我科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共收治2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合并肺动静脉畸形患者,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患者均好转出院,现将治疗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34岁、42岁。均以间断性咯血为主要症状来我院就诊,咯血量100~180 mL/d,入院后患者遵医嘱接受肺部CT检查,确诊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合并肺动静脉畸形,符合诊断标准[4]。均在全身麻醉下接受选择性肺动脉造影+肺动静脉血管栓塞术。术中经右侧股动脉穿刺,将5F导管置入肺动脉进行选择性肺动脉造影,然后选择6F端孔导管,用弹簧栓子栓塞畸形部位,栓塞后再次进行造影,显示患者畸形血管血流阻断。患者术毕返回病房,遵医嘱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止血、抗感染治疗。患者住院21~28天均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病情严重,患者及家属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入院后,责任护士耐心解释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各项问题,向其讲解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合并肺动静畸形的疾病相关知识及介入治疗术后注意事项,详细介绍肺动脉造影+肺动静脉血管栓塞术后康复要点,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注意事项,播放手术照片,时间20~30 min,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1例患者入院后咯血症状严重,每日咯血量150~180 mL,严重影响睡眠,入睡困难呈端坐呼吸,主诉担心治疗效果不佳。责任护士配合医生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安慰,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以往的成功案例,帮助患者建立舒适的睡眠环境,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患者入院后第4天夜间连续睡眠时间4~6 h。

2.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肺动脉造影+肺动静脉血管栓塞术毕返回病房,遵医嘱24 h内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每10 min测量血压1次,每30 min观察患者神志意识情况。术后遵医嘱给予患者鼻导管持续氧气吸入,氧流量3 L/min,密切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变化,保证患者术后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1例患者术后4 h心电监护示血氧饱和度持续在85%~90%之间,患者主诉自觉出现轻度胸闷、憋气症状。护士遵医嘱给予患者面罩吸氧,氧流量5 L/min,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变化。1 h后心电监护示患者血氧饱和度持续在95%~97%之间,胸闷、憋气症状消失。本组患者入院时咯血症状严重,每日咯血量均在100 mL以上,遵医嘱给予垂体后叶素静脉输注止血治疗。1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痰中带血症状,颜色呈褐色,量约10 mL,为陈旧性出血,遵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未给予特殊处理,2天后患者痰中带血症状消失,未发生术后咯血等严重并发症。

2.3 穿刺部位护理 术中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术后遵医嘱24 h内严格卧床休息,右下肢制动6 h,穿刺部位用1.5 kg沙袋压迫6~8 h,保持穿刺部位敷料清洁干燥。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瘀斑、皮下出血点等穿刺部位出血等症状,每小时观察患者右下肢颜色及末梢血运情况。1例患者在术后第2 d进行床上活动时未压迫穿刺部位,导致穿刺部位出现少量出血,量约5 mL,穿刺部位周围出现皮下血肿,范围2 cm×3 cm,遵医嘱更换敷料,穿刺部位加压包扎,给予局部皮肤冰袋持续冷敷2 h[5],冷敷30 min后患者局部出血症状消失,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2.4 饮食护理 由于病情严重,患者身体状况不佳,严重影响其消化功能。术后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指导患者进食富含维生素、粗纤维的清淡温凉食物,禁忌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 500~2 000 mL,详细记录24 h出入量。术后遵医嘱给予口服果导片1片qd,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2.5 并发症预防 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接受肺动脉造影+肺动静脉血管栓塞术,术后容易发生皮下气肿、发热、尿潴留等并发症。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训练,每日2次,每次10 min。术后第2天开始,每2h给予患者翻身扣背,操作时动作幅度轻,避免大幅度变换体位,促进痰液排出。患者术后未发生肺不张、皮下气肿等呼吸系统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24 h内体温为38.6~38.9℃,穿刺部位周围未见红肿。遵医嘱急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结果显示患者白细胞6.2×109/L,C反应蛋白7 mg/L,排除术后早期感染,考虑为手术吸收热[6],遵医嘱给予腋下、腘窝处冰袋冷敷,每日2次,每次30 min,每4 h测量体温1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第3天患者高热症状消失,未发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2.6 出院指导 出院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各项问题,告知患者术后1年内每2个月到医院复查,并告诉患者按时服药及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重视程度。告知患者术后不得从事重体力劳动及进行剧烈运动。

3 小结

肺动静脉畸形是特发性肺动脉高血压患者的严重合并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效地心理护理,合理的饮食护理,有效预防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1〕朱鲜阳.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1):3-9.

〔2〕王海勤,宋庆.8例肺动静脉畸形患儿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21-122.

〔3〕郭月.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病人心导管检查围术期护理[J].护理研究,2016,30(6):2299-2230.

〔4〕郑桂安,陈建东,黄小洪.肺动静脉瘘介入治疗1例[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2):1184-1185.

〔5〕Tapson VF,Jing ZC,Xu KF,et al.Oral treprostinil for the treatment of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on background endothelin receptor antagonist and/or phosphodiesterase type 5 inhibitor therapy (The FREEDOM-C2 Stud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Chest,2013,142(28):1363-1364.

〔6〕王海勤,宋庆.8例肺动静脉畸形患儿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21-122.

猜你喜欢

特发性动静脉医嘱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特发性腹痛一例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宫颈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