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筑绿色防疫网 为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
——关于新形势下我国兽医卫生工作的思考

2018-01-24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年3期
关键词:兽药屠宰兽医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这是我国今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部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科学认识并做好新时代兽医卫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药品安全是国家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产品安全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人民吃得放心,既是农牧部门履职尽责的根本要求,也是党和政府赋予的政治使命。因此,必须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从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大局出发,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不断完善兽医法律法规和基层服务体系,推动政策创设,强化科研攻关,创新优化防治策略,提升兽医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1 当前兽医卫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畜禽免疫战略短板

“重治轻防” 问题依然存在。长期以来,我国主要采取以免疫为主的动物疫病防控策略。大规模、高强度免疫是动物疫病控制初期的有效手段,在控制动物疫病流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大,多种病原并存、混合感染问题日益严重,畜禽疫病日趋复杂化(旧病未除、新病又起)。由此导致动物接种疫苗的种类和次数越来越多。据调查, 1 只蛋鸡从出生到淘汰,按照常规免疫程序,需要免疫接种 30 余次。目前,市场上疫苗质量良莠不齐,主要表现为质量不稳定、副作用大、抗体产生慢、效价低、有效保护期短等。畜禽反复免疫接种,不但增加了养殖场(户)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养殖成本,而且造成的畜禽应激反应越来越大,使得畜禽机体始终处于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了生产性能,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1.2 中小规模养殖方式落后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规模养殖和散养仍是全国养殖结构的基本面,是重要的乡村养殖主体和畜禽产品供应主体,也往往是动物疫病传播流行的“重灾区”。中小规模养殖场(户)中存在的饲养密度高、养殖环境差、疫病防控意识淡薄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管理粗放,缺乏必要的消毒清洁措施,防疫措施不规范,一些养殖场(户)不能按规定对畜禽粪污、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这些造成了饲养环境中病菌污染加剧且无法被根除,使得动物疫情此起彼伏。因此,做好物疫病防控,降低畜禽病死数量,为养殖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是新时期兽医工作的重要任务。

1.3 商品畜禽跨区域调运弊病

我国《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二条、四十四条、四十五条、四十六条、四十七条分别对调运饲养、屠宰、运输合法捕获的野生动物、种用乳用动物等不同用途的动物产地、屠宰检疫做出了明确规定。

然而,近年来,畜禽跨区域调运活动频繁,调运种类复杂,运输距离长, “买全国、卖全国”,由此给动物防疫安全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纵观各地动物疫情特别是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态势,不难发现畜禽跨区域流动引发的动物疫情跨区域扩散现象日益频繁而加剧。如,猪喘气病、猪水肿病、山羊痘、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细小病毒病等。畜禽跨区域流动成为其跨区域传播的主要形式。

1.4 畜禽屠宰加工瓶颈

近年来,全国各地通过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了私屠滥宰、注水等各类屠宰违法行为。然而,在监管力量薄弱地区,如城乡接合部、肉食品加工集中地、边远乡镇等,由于利益驱动和法律意识淡薄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肉品质量安全隐患仍然存在,畜禽屠宰监管工作任重道远。

1.5 兽药使用不规范

在用药方面,养殖场(户)在养殖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药物来预防疾病,或将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以促进动物生长。由于养殖一线的专业兽医紧缺,导致养殖这个关键环节的用药问题难以得到规范解决,兽药乱用、滥用现象依然存在,使得动物机体产生耐药性,动物机体免疫力下降,兽药残留超标,动物卫生安全问题变得复杂棘手。

2 关于兽医卫生工作的思考

2.1 树立“大农业、大安全、大保障”发展理念

一是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标准提升为引领,创新体制机制,突出绿色发展,使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二是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集中攻克农兽药残留速测等难题;创新生态环境保育技术,开展农业源污染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区域生态系统恢复等技术研究;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覆盖全区域、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三是全面树立大保障理念,统筹资源,在集聚合力中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有限的财政资源配置到“刀刃”上,积极构建农业大保障格局。

2.2 创新兽医卫生绿色防疫战略

中办、国办《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中办发〔2017〕 56 号)明确提出要实施动物疫病净化计划,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减量使用兽用抗菌药物。这为下一阶段兽医领域的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实施动物疫病净化,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也是消灭特定动物疫病的必经之路,有利于推动动物防疫工作逐步转轨。

2.2.1 扎实推进疫病净化工作

一是大力开展种畜禽场动物疫病净化工作,重点推动 H7N9流感、禽白血病、猪伪狂犬病、奶牛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净化工作。二是持续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通过宣传发动,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无规定疫病小区建设;借鉴试点地区经验,由点到面,多管齐下,形成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新格局。三是加快研究动物疫病净化技术路线,完善净化措施,提出新思路。如采用种畜禽的 SPF 管理技术,从育种开始建立核心群,并逐级应用于曾祖代场、祖代场、父母代场和商品代场,开展垂直水平的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即走垂直净化路线;采用区域化管理理念,结合无疫病区建设,开展区域水平的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即走水平净化路线。四是切实提高和完善各种净化技术水平和手段,如动物标识与可追溯管理、生物安全管理、动物移动控制、动物疫病监测、动物疫病应急处理、种畜禽管理等。

2.2.2 加强商品畜禽跨区域调运监管

一是强化动物检疫和屠宰质量安全管理,完善跨省流通监管信息互联互通机制,防范动物疫病跨区域传播。二是充分发挥动物卫生信息平台作用,加强日常调运动物监管,严格落实落地申报和隔离制度,尤其要加强对引进种畜禽的隔离监管,对未经审批跨省引入种畜禽的,要依法依规严厉查处。三是探索推进基于实验室检测的检疫出证制度,规范活动物跨省调运,从而降低疫病跨区域传播风险。

2.2.3 扎实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近年来,各地陆续建成一批病死畜禽专业无害化处理场,对病死畜禽统一收集,集中处理。要进一步厘清无害化处理的监管职责,严格落实动物防疫监管责任。一是按照相关要求,因地制宜推进体系建设,提升集中处理比例。二是督促指导养殖者和专业无害化处理场要按照规定和既定工艺,对病死畜禽进行处理。尤其对专业处理场,严禁其私自改变处理工艺,严禁其未经许可将收集的病死畜禽转运出场。三是强化养殖和屠宰环节无害化处理财政补助经费的监管,严格做好资金统计、核实、申报、拨付和使用等工作,避免失职渎职和廉政风险。

2.2.4 强化兽药规范使用

一是加强兽药行业监管,进一步完善基础数据库,实现兽药生产许可信息管理系统全面运行,提升兽药打假工作水平。深入开展兽药“二维码” 追溯系统建设,健全生产环节追溯系统,稳步推进经营环节的追溯推广工作,实现“100% 经营企业入网”的目标,打造成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样板田”。严厉打击农兽药违禁超限量使用和非法添加行为。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查办一批大案要案,充分发挥司法震慑作用。二是落实《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全面开展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控制,推动兽用抗菌药减量化示范创建,规范兽药临床使用行为,逐步根治“用药随便、随便用药” 问题。

2.2.5 推进屠宰行业转型升级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屠宰行业“清理压点”力度,全面完成生猪屠宰场资格清理整顿,为推进生猪屠宰行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提供空间。结合实际,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遏制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促进产能调整。二是开展屠宰标准化创建。按照设施标准化、环境整洁化、生产规范化、处理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五化要求”,开展标准化创建,指导屠宰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引导企业升级改造,提高屠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三是提倡品牌化经营。在供给侧,引导屠宰企业延伸产业链,通过“厂场对接”“厂超衔接” 等模式,加速产业融合,支持开展品牌推广,发挥品牌效应,逐步实现优质优价,增强内生动力;在需求侧,加大宣传引导,逐步提高消费者对冷鲜肉特别是冷鲜、冰鲜家禽产品的认可度,为屠宰企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3 创新兽医卫生保障机制

2.3.1 制度创新

一是强化责任主体意识。落实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和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确保政策有效落实;在疫苗免疫方面,切实做到“应免尽免”,筑牢免疫屏障。二是科学防控。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方案,抓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免疫大检查;各级兽医部门健全疫情监测体系,完善村级防疫员和疫情报告观察员制度,加强重点地区疫情监测,强化科技支撑。三是联防联控。农牧管理部门要加强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各省之间的联系,密切保持与质监、卫生、公安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及时通报有关疫情动态及防治信息,加强信息共享和部门协作,有效开展监测排查和应急处置。四是群防群控。发挥群众舆论监督作用,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动物防疫知识和法律法规,积极营造群防群控的工作氛围,以强大声势推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

2.3.2 技术创新

坚持科研与动物防疫实际相结合原则,使科研立项和基层实用技术需求同向而行,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要坚持问题导向,有效整合各方面力量,破解一批制约动物疫病防治的技术难题。一是建议国家加大对疫苗研发的投入与支持,促使科研单位研发高效、优质、低毒疫苗,尤其要研究开发一些多联多价疫苗、细菌疫苗,以达到“一苗多防”目的。二是从生物防疫角度转变防控战略,加快发酵饲料、微生态制剂、中草药添加剂、植物提取物等新技术的研究应用,通过使用抗生素替代品,来提高动物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三是加快研发简便、价廉、精准的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培养技术骨干,提高检测水平和能力,为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2.3.3 管理创新

一是深入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工作部署,注重市场化导向,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在规定范围内,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先行先试,探索动物卫生安全管理新模式,形成“探索—模式—制度” 的闭环系统,为丰富和完善顶层设计提供实践案例和探索经验。二是持续推进新型兽医制度建设,扩大和充实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队伍。三是落实动物防疫财政支持政策,稳妥推进强制免疫“先打后补” 政策的实施,围绕提高防疫质量和效益,开展政府购买动物防疫服务试点工作,健全制度,加大推行广度和力度,为养殖场(户)提供更好的兽医服务。

3 结语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如今,农业改革正向纵深发展,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兽医卫生作为农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因回归本源、创新变革而更加强大。方向已经明确,任务仍然艰巨。要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继续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农业绿色发展要求,聚焦主要矛盾,强化措施落实;对兽医卫生工作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面加强从养殖到屠宰的全链条兽医卫生风险管理,切实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

猜你喜欢

兽药屠宰兽医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我是兽医志愿者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按新规执行
生猪 养殖利润可观 屠宰盈利不佳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