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乐县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1-24李淑辉

中国林业经济 2018年6期
关键词:管护农户农民

李淑辉

(山西省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静乐 032104)

1 静乐县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成效

1.1 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在静乐县实施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2—2006年,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任务0.61万hm2,工程涉及14个乡镇150余个村,约1.2万户4.8万多人口。截至2015年,工程直接给予退耕农户资金补助16 099万元,退耕农户户均总收入3 416元,年均收入1 032元;人均总收入3 354元,年均收入258元。第二阶段是从2014年开始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约0.07万hm2,共涉及全县9个乡镇60个村;2016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0.24万hm2,工程涉及14个乡镇73个村,退耕农户3 853户1.422 0万人,退耕还林补助金额820.017 0万元。贫困户退耕0.11万hm2,涉及贫困户1 613户5 167人,其中1 560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收入3 200元以上),3 617名贫困人口人均收入595.61元,生态助推脱贫。

1.2 有效地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

退耕后农民集中精力逐步采取精耕细作,体会到了广种薄收的弊端,学会选择种植收益高的品种,采用能提高产量和效益的技术措施[1]。精细农业、特色种植、草畜产业、设施农业、水利建设、农村能源等涉农项目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县农民收入有了显著的增长。

1.3 奠定了劳务输出的基础

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把农民从广种薄收、繁重且入不敷出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有了走出大山的时间和机会,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幅度增加,静乐县及时调整政策,实施劳务输出工程,把富余的劳动力输出去,农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解放了思想,增加了收入。据调查静乐县2016年劳务输出近4万人,劳务收入达到6 000余万元。

1.4 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静乐县十年九旱,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退耕还林实施以后,静乐县初步取得了“山上治本、身边增绿、环境优化、碧水长流”的效果。

2.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

2.1 管护措施不到位

由于缺乏较为完整的后续管护机制、管护工作经费、相应的管护技术和经验,致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的后续管护不到位,影响了项目效益的发挥。在退耕还林工程中,有近一半以上的退耕还林的农民没有合理的栽植养护措施,使得其中一部分的退耕还林的林地没有较高的苗木保存率和成活率,长势不好,短期内无法郁闭成林,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2.2 树种配置不合理

部分退耕还林地块因作业设计不合理、立地条件差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农户在退耕还林后生态林无法成林或经济林产量低、效益低下,影响了生态效益的实现以及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积极性。

2.3 对后续产业发展不够重视

退耕还林总体规划和布局只着眼于争取眼前的退耕还林指标和补助政策、资金,而忽视退耕还林农民的生计问题,未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建设、封山禁牧、农民技能培训等有效结合起来。

3 发展对策

按照省政府安排,县政府组织国土、林业、农业等部门对全县25°以上陡坡耕地进行全面调查,尚有1.65万hm2需要退耕,静乐退耕还林任务重潜力大。在今后退耕还林工程中要坚持“四个结合”:一是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相结合;二是生态林和经济林相结合;三是造林技术和管护措施相结合;四是专业合作社和林业助推脱贫攻坚相结合。实现三个有机统一:一是实现增绿与增收、生态与生计的有机统一;二是实现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富民、林业增收的有机统一;三是实现科学规划、科学实施、科学管理、精准扶贫的有机统一。

3.1 完善退耕法律法规建设,加强退耕还林宣传工作

退耕还林是一个长期生态工程,因此,政府要尽快完善其法律法规建设。通过法律手段来保障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不断完善各项政策,保护林业资源,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使退耕还林工程在法律的保障下持续实施。要加大退耕还林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森林法》、《退耕还林条例》等法律法规,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充分了解国家在退耕还林方面的政策,使广大人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积极投入到退耕还林工作中。

3.2 制定后续产业发展政策,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实施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静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因此,国家应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工程。政府要多方筹资,调整造林种树,及时优化树种结构;结合县域经济特点,规模化发展后续经济林产业,让土地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要设立退耕还林林下资源开发的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农户在已退耕还林的地中进行林果、林药、林草、林菌等的混合种植,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增加退耕还林农户的经济收益。此外,还要鼓励企业到农村投资。国家对企业给予贴息贷款等,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工程。

3.3 强化补助资金管理,加大补偿力度

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强化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的管理,严禁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截留挪用。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督促相关部门对退耕还林粮食和补助款发放情况进行公示,并对发放情况进行严格监督,以确保补助款及时兑现。在补偿标准方面,应根据当地物价情况实行浮动补贴机制,不断加大补偿力度,以保证农民的利益,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实施。

退耕还林是一项生态、惠民工程,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应从实际出发,调整思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脚踏实地推进退耕还林相关工作,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大幅度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自然灾害,恢复并构建牢固的绿色生态屏障,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2-3]。

猜你喜欢

管护农户农民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饸饹面“贷”富农民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浅谈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