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非主流到主流,剖析“社会步”背后的真相

2018-01-24撰文贾思敏

厦门航空 2018年6期
关键词:马特网红年轻人

撰文_贾思敏

这不仅是一个群体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小张,今年17,土生土长的东北某三线城市高中生,日常生活是玩快手直播和上抖音看美女,跟风买了小猪佩奇纹身贴,喜欢和兄弟们喝酒、烫头、开黑,每天下课后躲在学校厕所里抽烟,模仿着自己偶像MC天佑的打扮,穿淘宝九块九包邮的紧身裤、豆豆鞋,梳五颜六色的锅盖头,跟着手机里动感的社会摇,一边喊麦一边梦想成为一个月进斗金的网红。

在小张的背后,是全国千千万万个和他一样的“社会人”,大多以十几岁的学生和二十岁刚出头的年轻人为主,潜伏在以东北为中心的全国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接头暗号是“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接头据点是以快手、抖音、火山小视频为代表的各大网络直播平台。

小张最近又迷上了“社会步”,走起路大摇大摆、驼背弓腰,幻想自己玩世不恭风流不羁。由于演员张嘉译在剧中走路的姿势独特,颇有大哥风范,十分“社会”,而受到广大社会人的关注。经过明星和快手、抖音网红的频频效仿,“社会步”病毒式走红网络,开始持续霸屏。

而事后才有网友出来澄清,走路自带气场的张嘉译老师,背后却是饱受多年“强直性脊柱炎”的苦痛。因为得病才不得已探头、耸肩、大幅度甩臂来保持身体平衡,没想到却被网友纷纷模仿,误打误撞被封为“社会人”。大家以为的酷拽拉风,其实只是身不由己。知道真相之后,一部分模仿者主动道歉,但有一部分网红却反而变本加厉,愈演愈烈,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病痛之上来哗众取宠,博取眼球。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背后,其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道德底线。

三观扭曲、内容低俗、演技尴尬,是“社会人”饱受诟病的原因。打开快手软件,你会恍惚觉得自己突然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有人为了变成网红,衣着暴露,搔首弄姿,让人无法直视;有人扯着嗓子“喊麦”,歌词低俗可笑,毫无技术含量可言;有人跳着“社会摇”鼻祖自创的舞蹈,在公共场合像跳梁小丑一样扭动身体,大吼大叫;更有甚者,为了博取关注,公然直播抽烟、醉驾、砸车、打群架甚至邪教仪式等违法、违背人性的行为,还得到了关注者的叫好和模仿。这些人以“社会人”的称号为荣,认为这是对他们目中无人、无法无天的“人生态度”的最高称赞。而最可怕的是,他们在网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关注度,动辄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粉丝,其中有大部分都还是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这样的价值观会对无数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青少年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后果不言而喻。

这暴露出的不仅是一个群体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还记得2000年初,韩流刚刚席卷中国的时候,大街小巷也曾悄悄兴起过一阵类似的风潮。有一群年轻人,他们喜欢泡在网吧打游戏、上网聊天,在厕所里偷偷抽烟,模仿日韩风格的打扮,穿着极度夸张的奇装异服,留着厚重油腻的刘海和色彩艳丽的爆炸头,迷恋颓废视觉风格和摇滚文化,喜欢用火星文个性签名。

他们叫自己“葬爱家族”,我们叫他们“杀马特”。当年的他们和现在的“社会人”是如此类似,同样都是一群刚进入青春期的未成年人,同样都是追求独特、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心理,同样都以自己所属的群体文化为傲。不同的是,他们的据点从QQ空间、贴吧变成了快手、抖音,参与者的年龄从80后、90后变成了如今的00后,他们的日常消遣从抽烟、自残换了个形式,变成了社会摇、乡村尬舞、加特林拖拉机。而最危险的是,由于以前互联网不普及,上网交流的成本相对较高,当年的“杀马特”文化还只停留在小众年轻人的圈子。而在8岁小孩都会玩平板,人手一台智能手机的今天,4G网络的普及让短视频和直播走上风口,信息的传播和沟通效率以指数级增长,打破了亚文化圈之间的虚拟边界。“社会人”文化以非比寻常的速度传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迅速掌握网络的话语权,影响了千千万万个年轻人。而曾经的“杀马特”们摇身一变,成了现在网上的“社会人”,从曾经人人诛之的“非主流”文化跃升为年轻人都喜爱的“主流”文化,随着其形式和价值观更趋低龄化、低俗化,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危害也比当年更甚。这背后折射的是网络技术的进步,却是整个社会道德标准的倒退。

一个社会对是非好坏的评价标准是相对的,是立体的,是随时间变化的。20世纪30年代,女子穿着旗袍露出脚踝都会让异性激动半天;20世纪90年代,虽然穿着自由了,但是人们不会公然讨论自己的隐私;而在今天,人们面对网上各种袒胸露乳、甚至直播自己闺房私事的网红,已经可以做到多见少怪,无动于衷。

20世纪初,年轻人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五四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喊;20世纪40年代,年轻人为保家卫国,勇敢地走上战场;80年后的今天,年轻人沉迷追剧追星、快手抖音、王者荣耀无法自拔。日本作家麻生晴一郎在20世纪70年代曾经长期居住在中国,他说当时的中国人很有爱心,看到有人打架就会阻拦或劝架;而50年后的今天,人们面对摔倒的老人第一反应竟然是扶不扶。

少年强则国强,年轻公民的道德感是支撑一个社会道德体系的根基。在社会进步却道德滑坡的今天,如何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再任由低俗的文化在当代青年中泛滥传播,是我们在“社会步”背后不得不面对的真相。

猜你喜欢

马特网红年轻人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罗福兴:“杀马特教父”的回归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不要上“网红”的当
年轻人如何理财
年轻人
英男子一个月内心跳停止817次
«ВаНхУН»
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
马特·波莫:不光有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