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慈善,爱心,感恩

2018-01-24罗静

慈善 2018年3期
关键词:知恩图报一封封资助

文/罗静

左拉曾说:“爱是不会老的,它留着的是永恒的火焰与不灭的光辉,世界的存在,就以它为养料。”人间有爱,它就像甘露,从天空降落到尘世,不但给自己幸福,同样也给他人幸福。大地以温润的土壤,让种子茁壮成长,是爱心;天空以广袤的蔚蓝,让飞鸟展翅翱翔,是爱心;海洋以辽阔的碧浪,让游鱼遨游汪洋,是爱心。世间万物,皆有爱心。

刘盛兰:慈善之行彰大爱

刘盛兰,一个不起眼的耄耋老人。黝黑的脸上爬满了沧桑的皱纹,手上满是深浅不一的沟壑,仿佛是岁月无情的镌刻,微微驼起的后背加在他瘦小的身躯上。就是这样貌不惊人的老人,他瘦弱的肩膀上竟扛起了几十个孩子的重担。助学初衷,他希望能在老无所依的时候有人能照顾他的生活起居。然而,当他寄出自己第一份微薄的工资后,助学之路便无止境地蔓延,二十年来从未间断。

他凭借微薄的收入资助了多名孩子,生活常常入不敷出,拮据困窘,不得已他想出了一条“贴补家用”的方法——捡破烂。每天清晨,他总是走街串巷去捡破烂,一个个丢弃的饮料瓶被他视若珍宝地装进布袋,一片片废弃的木板被他如珠若宝地带回了家,一块块无人问津的破铜烂铁被他小心翼翼地放进背篓,然后再将这些一一卖出换取少得可怜的金钱。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自己省吃俭用,甚至连一个肉馒头都不舍得买,可是,受到他资助的孩子却越来越多数不胜数。他数不清自己资助过多少学生,也记不清自己收到过多少回信,深蓝色布袋是他唯一的珍藏,那一封封饱含着肺腑之言的感谢信,就是这个老人收到最宝贵的财富。

风烛残年的他,用苍老的大手,在人间写下大爱。九旬的高龄,病弱的身躯,包裹着的却是一颗高贵的心灵,他用自己的血汗钱,寄给我们一张人生的问卷,让我们深思,让我们叩问良知。

邹桂芬:爱心之火世代传

地处偏远的小乡镇,人烟稀少的穷山沟,交通不便的清苦生活,让多少支教老师望而却步,他们成批成批地来,也成批成批地走。多年来,在山旮旯里,邹桂芬就是孩子们唯一的希望。

破旧不堪的教学点,坐落在高高的半山腰上,六十多米宽的滔河是孩子们每天的必经之路。每到雨季时,接孩子过河便成为她每日的“必修课”。清晨,她总会撩起袖子,挽起裤脚,蹚着冰冷的河水,蹚到河的对岸,来来回回地背一个个孩子过河。手酸了,脚麻了,她都咬咬牙坚持,直到把所有孩子都背过去。三十多年来,她数不清蹚了多少次水,背了多少个学生,湿了多少次裤脚。晚上河水暴涨时,她便义无反顾地安顿孩子们住下,当起这些留宿学生的妈妈。

由于孩子们离家远,她还省吃俭用,用自家的粮食为孩子们烹制一道道美味的饭菜,看着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她的嘴角都会泛起甜甜的笑。岁月无情,她用粉笔书写最美的年华,用胳膊呵护山里的孩子,用行动诠释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她就是这样,为大山里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用爱心让教育得以薪火相传。

苏明娟:感恩之心难忘怀

一张名为“我要读书”的公益宣传照在九十年代就风靡中国,几乎人人都见过她的照片,却鲜少有人知道她的名字,手握铅笔,睁着一双求知大眼睛的女孩就是苏明娟。那张照片打动了四面八方捐助者的心,好心人纷纷慷慨解囊,让家境贫困,生活拮据的苏明娟去圆她的读书梦。

当她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时,她便时常记起忠厚老实的父亲叮嘱她的那句话“姑娘,你要懂得知恩图报”;当她坐在明亮干净的小教室时,她便常常想起善良淳朴的母亲每年为好心人纳的新鞋、腌的腊肉;当她就着咸菜吃着馒头时,她便不时忆起好心善良的叔叔阿姨们寄来的一封封饱蘸着爱心和期望的信件。儿时,那颗感恩的种子就在乖巧懂事的苏明娟心里,悄悄生根,悄悄发芽。至今,她仍将那些信小心翼翼地珍藏在自己的宝箱里,无论春夏秋冬,四季更迭,还是信纸泛黄,记忆褪色,都抹不去她心中深深地感激。

如今,踏上工作岗位的她,始终不忘父亲的叮咛和母亲的嘱托:要知恩图报,回馈社会。大学时,她勤工俭学;工作时,她省吃俭用,将积攒下的钱一分不留地捐给希望工程。童年时,她收获别人的爱心;长大后,她给予别人以爱心。

大地无言,种子为它谱写生命的乐章;天空无语,飞鸟为它演奏生活的美好;大海无声,游鱼为它编织多彩的图案。在大千世界里,慈善在左,爱心在右,感恩其中,它们如同岁寒三友,赋予世人以善行,给予世间以美好,赐予世界以希望。

猜你喜欢

知恩图报一封封资助
万物的来信
十二生肖·狗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一封家书
如果不曾遇见你
素材积累·词语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