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研究

2018-01-23杨婷

读天下 2018年15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策略

摘 要:鲁迅的作品一向以犀利的笔锋、深刻的内容所著称,许多被收录为中学语文课文作为典范文章进行教学。有许多人认为,鲁迅的作品深奥生涩,难以读懂,部分学生甚至对鲁迅的作品有一定的抵触心理,本文就这个现象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几点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鲁迅小说;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策略

鲁迅,可以说是二十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三大人物之一,他的小说表现出来的宏伟开阔的气势和胸襟,对中国历史阴暗面的洞悉和透察,对祖国和人民的关切而又对封建落后的深恶痛绝。他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实际上是有着深厚的底蕴,同时又与外国文化融会贯通,他的睿智的头脑和锐利的文笔,使他在表达和抨击的时候对文字的运用驾轻就熟、信手拈来。当然,这些对他的评价是在对他的作品熟悉之后有感而发,将其成就做一总结,而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在教学鲁迅时,往往是以这样一个总结做统领,使得出现这样一个说法,中学生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那么面对这样的局面,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呢?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 为什么怕“周树人”

鲁迅作品向来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在内容上大以回忆童年、少年时期生活的散文和小说为主,明明是充满了稚趣情味的作品,却因为他“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标签而将作品作为枪、匕首进行教学,在细读文本之前就给学生下了概念,如:反礼教、改造国民性之类,在这样的先入为主的概念之下,学生首先就将鲁迅作为一尊难以亲近的神像供奉起来,敬而远之,很难再有自由阅读和理解的空间以及全面读懂和认识鲁迅的心理追求。

二、 为什么教“周树人”

钱理群说:“远离鲁迅,就是远离深刻,远离骨气,接近平庸!”而凡有思考的地方,凡有思考的人,鲁迅就是个不可忽视的存在!笔者将鲁迅作品的教学必要性总结为以下几点:

1. 鲁迅作品中的语言修辞技巧可以说是炉火纯青、精妙绝伦。胡奇良评价鲁迅的词格运用是恰当而贴合的。而中学生正是需要这样的修辞学习。

2. 鲁迅的作品自始至终都是中国白话文文学中的典范,他的作品语言诙谐幽默却又含有深意,值得细细品味摸索;他的思维逻辑严谨却又能够被学生所接受。

3. 鲁迅的作品是中学生的“精神食粮”,在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和确立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学科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明确提出了:“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相关内容。”对教“周树人”的重视正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变化的要求。

三、 “周树人”人教版篇目有哪些

初中语文课本(部编本):

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下册:《阿长与山海经》

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

下册:《社戏》

九年级:上册:《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下册:《孔乙己》

高中语文课本:

高一:上册:《纪念刘和珍君》

高二:上册:《祝福》

下册:《拿来主义》

我们不难发现,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其他作家无法企及的,而有些人所呼吁的“鲁迅大撤退”,必然会引起质疑,鲁迅的作品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完美统一的典范之作,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魄,依然是如今的社会所需要的,是学生所应具备的,他的呐喊与彷徨,也依然是如今世界的困惑所在,也依然能为我们指点迷津。

四、 如何教好“周树人”

(一) 小学是铺垫

中学的鲁迅作品教学之所以教学受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对于“鲁迅”有了固定的僵化的认知模式,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鲁迅给学生带来的“第一印象”。小学语文中的《少年闰土》是学生认识鲁迅的课本开篇之作,抓住这篇课文,对为学生探寻一个不一样的鲁迅的意义重大。将鲁迅请下“神坛”,学生体会到了学习鲁迅作品的乐趣,自然也就不再惧怕鲁迅,这样就为后面的学习做一个好的铺垫,在后期再与鲁迅相遇时,学生所保留的对鲁迅的好感会带动他们的求知欲进行探索,更容易接受和读懂鲁迅。

(二) 多种方法打造生动的鲁迅课堂

一味地“满堂灌”教学模式只能造成学生麻木应对,被迫接受,无法达到鲁迅教学所应有的教学效果。应该尽力引导学生培养对鲁迅作品的发散思维,多角度地思考和理解鲁迅的创作意图和思维,比如其中的细节、人物的语言、文章的层次结构,作品背后的深意。这些内容的理解都可通过生生之间的对话,如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辩论等形式进行深化和升华。另外,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直面的认识,比如《藤野先生》一课中,鲁迅写道:“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对于这种学生可能还难以完全体会的文段,可以通过结合视频播放,或是图片展现,让学生有直观的感触,理解到没有信仰的看客的麻木愚昧和可怕。

(三) 把握整体脉络

教师应对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有一个整体脉络的掌握,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状况设定适合学生阶段特征和发展需要的教学设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让学生在长期的逐层深入的鲁迅作品学习中不断地认识鲁迅,不断地收获成长,实现语文教学的教学价值与目标。

参考文献:

[1]冯安妮.鲁迅语文教学研究.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0).

[2]张欣屏.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研究综述[J].读与写杂志,2018(03).

[3]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作者簡介:

杨婷,甘肃省陇南市,甘肃省天水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策略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Passage Four
儿童观察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