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剧表演发展的理论透析及意义

2018-01-23王仪伟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21期
关键词:话剧表演二十世纪话剧

王仪伟

话剧表演是我国优秀的文化艺术,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其发展历程虽几经沉浮,但却历久弥香。话剧表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话剧表演的时代特征也日益丰富。话剧作为民族艺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历程,我们有必要对其发展理论做一个透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话剧表演内容涉及到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个领域。话剧表演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唤起公众冷静的思考过去和未来。话剧作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艺术事业,是中国文化艺术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广大话剧表演爱好者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将中国话剧表演和中国历史进程更好的结合。话剧是一种西方戏剧形式,19世纪末有上海侨民引入中国,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李叔同、欧阳予倩等人组织的春柳社被看作是中国最早的话剧表演团体。中国话剧创作与表演方法的两个重要阶段。

话剧有以下几种特点:

一是舞台性。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通过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各样,有利于演员表情演出和观众从不同角度观看。

二是主观性。话剧首先演员姿态、动作、独白等表演形式,直接引起观众视觉与听觉的共鸣;并通过服装、化妆等方式对人物原型进行塑造,是观众最直观的感受到话剧人物形象特点。

三是综合性。话剧表演艺术具有综合性特点。具体指的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四是对话性。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

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1904年9月,上海创刊了第一本戏剧刊物——《二十世纪大舞台》,通过话剧表演形式提倡民族主义,提升士气,推翻专制。

1907年,春柳社在东京表演的《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的开端。《茶花女》的成功演出,使春柳社成员受到极大鼓舞,在中国话剧发展的萌芽期,春柳社作为有着自己鲜明特点的话剧团队,创作带有自己特色的戏剧,被认为是中国戏剧史的标志。

1935年4月,话剧《雷雨》的成功,将我国话剧表演艺术推向一个高潮,成为我国首部职业话剧,先后在多所城市演出,现场座无虚席。成功的商业演出在社会中引起巨大反响,《雷雨》也成了职业化,营业性的“剧场戏剧”,开创中国话剧在大剧场上演的时代,对于中国话剧来说,无论从艺术形式还是商业运作模式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如果说了《雷雨》使我国话剧从话剧刊物走向了话剧舞台,是中国话剧成熟的标志,那么,中国舞台话剧表演艺术成熟的标志是上海演出的一系列业余公演。

总的来说,话剧表演正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扮演重要角色,从《二十世纪大舞台》到《雷雨》的成功演出,中国话剧从单纯的话剧发展成渲染时代特色的话剧。但是在这个时期中国话剧创作和表演方式还比较单一,比如:战争时期要渲染爱国主义精神,不怕牺牲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渲染革命胜利的喜悦心情,创作主题总是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艺术欣赏趣味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娱乐方式及狭隘的戏剧艺术观念导致话剧观众越来越少,话剧出现了短暂的危机。任何一个行业,如果缺乏必要的改进和创新,就必然会被淹没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受传统话剧文艺团体性质的影响,某些老的话剧演员仍旧固守原来的话剧形式,虽然在表演功力上毫不逊色,但其对话剧艺术的理解也只能是在空谈理论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换汤不换药的话剧形式犹如一潭死水,如若不能补充进新的元素,那原有话剧艺术就难以发展。

因此中国曲艺界对戏剧观念进行大讨论,经过这次争论,戏曲家对长期以来形成的狭隘、封闭思想进行反思,并有一部分理论家认为新背景下的戏曲创作已打破现实主义的束缚,提出建立现实主义开放体系的主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后,话剧创作很少在封闭空间里自说自话,通过中西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观众可以在理性与情感双重动态下欣赏、评论话剧,这是话剧发展史的一大突破。在话剧剧本创作方面,《陈毅市长》在话剧的编剧结构上完全打破传统“三一规律”,以中心任务为线索,通过独立的小故事,从不同的生活层面来刻画人物。

现代版话剧《步步惊心》在上海进行首映,现场座无虚席。由于舞台上演员们都是电影版配音,给观众一种穿越的错觉。《步步驚心》在剧情上剧本符合原著,并没有特别的改动。但这和之前公布的版本不同,共分三层穿越,还有令人意想不到的三种结局。同时,导演都融合了自身风格,给这话剧增加看不少看点。可以说话剧版《步步惊心》全国巡演的火爆场面是话剧表演多元化的重要体现。它能获得观众的认可,说明话剧工作者辛勤的付出,同时也体现了话剧表演追求高品质所做出的努力。

未来话剧产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是话剧的本土化,首先要立足本地市场,满足当地观众需求;二是实现全国化,进行全国性演出;三是实现全球化,通过商业运作将中国话剧推向全球。从话剧产业链中可以看出,在北京、上海等地已逐步形成梯队化话剧演出场所。

总的来说,话剧发展到今天,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她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变化和岁月流逝,经典的话剧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她不仅代表着艺术效果更是时代精神的介质。因此,透析话剧表演发展理论十分有意义。话剧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当代中国话剧事业还面临巨大挑战,因此话剧还需进一步关注新的生活,也需要有原则性的戏剧批评。在一代又一代话剧人地不断改进下,中国话剧在未来表演中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青岛市话剧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话剧表演二十世纪话剧
话剧《坦先生》
浅谈二十世纪新具象艺术与洛佩斯
话剧《二月》海报
话剧表演过程中情感的调动与运用技巧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中国的一日》所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日常生活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