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发挥高校网络舆情作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018-01-23李雅婷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李雅婷

[摘要]互联网给了广大用户一个自由发表言论、表达心声的平台,同时也使得网络舆情的作用也日益凸显。高校学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传承群体,但是当前高校学生中了解并熟悉马克思主义的人相对较少,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因此成为当前高校思想工作中的重点。本文立足高校网络舆情情况,探究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当前网络成为学生群体在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在促进信息的交流的同时也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在网络上学生除了可以学习到一些新的知识之外,还可以畅谈心声,网络上的言论同时容易形成了一个群体性的导向,不知不觉中引导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对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引导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等方面的引导工作。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的网络舆情分析

电脑、手机、IPA等互联网衍生品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通过网络人们可以进行人际交际,也从网络上获取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信息。网上交流、沟通成为当前高校学生与朋友、家人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成为网络舆情的主要产生方式。由于网络具有共享性、普遍性,舆情在网络上的传播速度也较为迅速。各种见义勇为、好人好事在网络上曝光,被广大的网民关注、转载,传播了社会发展需要的正能量。其中,高校的学生是网络舆情中的主要助推群体,在信息的传播、流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可避免的网络上也存在误导人群的言论以及不良的思想,同时又缺乏其有效的验证方法,因此网络上的不实谣言也通常被网民当成事实进行传播。其中,由于高校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因而容易被不实的言论所误导,导致网络舆情向不好的一方面倾斜。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当前高校应该规避其不好的一面,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武器,抵抗不良思想对学生的腐蚀。

二、网络时代下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是国家培养的人才的摇篮,而优秀的高校学生则是社会主义建设坚实的后备军,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接班人。在网络时代下,给各种优秀的思想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人们的思想也更为开阔。其中,借助互联网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可以让更多的人更为了解马克思主义,加入先进的思想阵营中。在高校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可以在学生群体中发展优秀的马克思主义战士;可以为我党输送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壮大人才队伍。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接受马克思主义可以提高个人的精神素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对于学生在校乃至今后的社会生活,马克思主义思想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网络时代下给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发展一个良好的空间,也给了广大学生群体系统性、全民性学习马克思主义精神的一个良好契机。当前社会上各种错误的思想相对较多,存在侵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危险。而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教育可以武装学生的思想,增强学生抵抗外界不良思想的侵蚀的能力。因此,推动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中政治教育,是当前人才培养、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高校当前工作中的重点。

三、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加强舆情监控,提高政治教育效果

当前各大高校为便于日常工作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正常开展,网络条件日益优化,学生足不出校园也可以获悉各种社会、国家发生的事件,扩宽了学生的眼界,增长见闻。信息快速传播给人们的交流、工作带来了便利,但是同时也给学校增加了对不良信息的监管难度。但是如果高校不对舆情加以监控,如任由一些不实的谣言在学生之间流传,会导致不良信息的持续发酵,产生不良的后果。对此,在给予学生言论自由的同时高校要加强对校园网络上学生的言论以及各种新闻报道的监控。可成立专门的网络舆情疏导小组,疏导小组可开展如下的工作内容。第一,监控学校的论坛、网站等社交平台上的学生的主流思想动态,从而净化校园网络舆情环境。第二,对于网络上盛行的谣言进行及时的澄清、排解,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第三,在热点事件发生时及时疏导学生的网络情绪,避免学生将不满的网络情绪延伸至线下。此外,学校还应建立长效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针对于学校论坛、网站中一些评论量多、思想出现偏差的言论进行监控并评估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根据评估结果,舆情引导小组可对于校园网络上会对学校、学生或者教师个人产生不良影响的不实信息进行清除,或者采用禁止转载、传播等方式,降低谣言带来的影响。通过监控校园网络舆情的方式可防患于未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同时也可强化教育力度,增强教育效果。

(二)以网络栏目为阵地,开展马克思教育

为了方便日常工作的开展,也为了政务公开,当前各大高校均有自己的网站。其中,当前高校的网站通常介绍学校的一些校园环境、师资等软硬件方面的情况,但是很少有学校在网站上有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栏目。因此,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学生的发展壮大,学校可充分利用网站资源开展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活动,将网站作为自己开展校园政治教育前沿阵地。例如,可在学校的网站上增加“马克思主义学习”专栏,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该款、优越性、在本校的发展情况及本校开展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活动等,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优秀理论的教育。一来,该方式将高校网站原本招生、公告簡单的作用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政治层面,提高学校网站的乃至整个学校的政治素养,提高学校的外在形象。二来,丰富学校网站的内容,增加网站的可阅性,完善学校的网站内容,促进学校网站的系统化、全面性,此方式可一举两得。除此之外,还可在校园广播、校刊等增加“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特色栏目,开展别开生面的以马克思主义为主题的全校性的思想教育活动。同时,校园广播、校刊栏目中可接收来自于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心得、见解等的来稿,再由广播站进行广播、校刊进行刊登。在一个接着一个的教育活动中向全校师生介绍其优越性,提高全校师生的政治觉悟。通过该方式可促进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思考,同时也在其他学生中产生一个良好的学习效应,让马克思主义之花在学生群体中绽放。利用可利用的手段在校园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可在耳濡目染中逐渐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奠定学生良好的政治基础。endprint

(三)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掌握学生思想动向

当前QQ、微信、微博、百度贴吧等社交软件成为高校学生移动通讯工具上必备的软件。学生在上述社交软件中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各种事件的看法。在该情况下要做到对学生舆情的疏导,学校也可在上述社交软件注册自己的官方账号。与时俱进开设各种当下学生群体中流行的社交账号,可有效增加与学生的网络沟通、互动。在互动中了解学生的舆情动向,及时对学生错误的思想动向进行教育,避免学生思想的左倾或者右倾。如高校可建立一个微信公众号,由专人负责微信后台的管理,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向学生推送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时事政治、历史故事等,实现政治教育的目的。建立微博账号,发起“红色之旅”、“重走长征路”等各种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政治教育话题,号召学生积极参与到相关话题讨论中,在交流碰撞中提高自己的思想深度。建立高校“马克思主义吧”或者“社会主义接班人吧”等贴吧,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的场所,同时教师可在此对一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误区进行解释,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交流中将学生往正确的道理上引导。网络互动能让学校更为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也让学生更为深入的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以社交软件为平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推广活动有利于将优秀的政治思想普及到每一名高校学生,提高学生的整体政治素养。

(四)树立模范人物,提高政治觉悟性

高校学生群体中不乏追星人群,但是将马克思主义战士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的却相对较少。学生在学习、成长中需要一个典型人物,作为自己的精神导师,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优越性,以马克思主义为媒介可以帮助学生从思想理论中正确认识自己、社会、国家与世界。网络时代下,对于典型人物事迹的传播更为广泛、迅速,能让更多的人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模范人物。因此,高校可通过网络开展向“马克思主义战士学习”的活动,号召学生从日常的行为上学习模范人物;在思想上学习先进人物优秀的思想精髓,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思想。用典型模范人物教育学生可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额不知,从而在行动上、思想上向模范人物看齐,实现教育目的。鼓励学生积极入党,可适当放宽高校学生入党的标准,从而壮大党员队伍。同时发起“优秀学生党员”的网络评选活动,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在学生党员中评选出具有模范性的优秀学生党员,扩大活动的影响力。此外,对符合条件的学生继续一定的奖励,并在学校网站、公众号进行公布,从而提高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的热情,将学习马克思主义变成一种人人竞相学习的潮流。除了线上的活动,还可进行实际的红色活动,网络上、下同时进行。线下活动如可邀请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教授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讲座,为全校学生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开展“重走红军路”的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红色老区、博物馆等;开展“忆苦思甜”的活动,重温马克思主义战士不怕艰险、克服重重困难的峥嵘岁月等。通过各种各种的教育活动,促进马克思主義在高校学生群体中中不断壮大,开花、结果。

结语

网络的共享性、及时性、普遍性可推动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乃至整个社会中大众化,让马克思主义战士遍布社会的各行各业。高校可通过开设特色专栏、梳理模范典型、增加与学生互动等方式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教育,为我党、国家培养优秀的政治人才。同时马克思主义的推进工作也要求高校要采用有效的方式,持之以恒地进行思想教育,让马克思主义之花开遍神州大地。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