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喝热水是“舶来品”

2018-01-23李睿宸

特别文摘 2017年23期
关键词:舶来品热茶小贩

李睿宸

在中国的饮食习惯里,喝热水是一项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惯例。早晨起床第一件事要喝杯热水,吃饭之前要喝杯热水,开会间隙要去倒杯热水,头疼腦热时要来杯热水……

但事实上,除了中国,世界上很少有国家有喝热水的习惯,在国外很多人看来,热水是用来泡茶、泡咖啡的,为什么要直接喝?

其实,中国古代百姓的日常饮水是冷水,中国人养成喝热水的习惯也就一百多年……

现代医学(西医)是清末才传入中国的,在此之前,中国百姓的医学保健常识都来自中医。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冰凉之物要少食,过多食用会伤害阳气,导致全身功能渐趋于抑制状态。

中医不仅建议饮用热水,还建议要吃热饭、用热水洗头。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中说:“凡食,先欲得食热食,次食温暖食,次冷食。”也就是说饭要趁热吃,不要吃残羹冷炙。另外,书中还提到:“久行不沾冷水,食热食出汗不得吹风,大病初愈不得喝冷水,热水洗头后不得冷水冲洗。”

除此之外,中国人还爱喝热茶,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专门卖热茶的小贩。《东京梦华录》中有这样一段话:“至三更,方有提瓶卖茶者,盖都人公私荣干,夜深方归也。”其中的“提瓶卖茶者”便是卖茶的小贩,这些小贩在三更时才出摊,把茶卖给晚归的行人。

喝热茶、喝热酒,古人真的很爱喝热饮!然而,古代人们的物质生活相对匮乏,喝热水是件相对奢侈的事情,毕竟冷水加热需要成本,热水保温也需要工具,而大多数的百姓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百姓的日常饮水也是冷水。此外,和现代社会一样,在古代也有很多人热衷于冷饮,就比如在古代有专门的冰窖,人们藏冰于此,以供夏日消暑。

因此,喝热水这一共识的形成,还要从近代说起。

近代以来,西方人来华设立租界,很多外国人在此染上瘟疫。例如自从1898年德国占领胶州湾以后,仅一年以后就有约六成的驻军感染伤寒,30余人相继死亡。在之后,每年都会有约四成的士兵染病,第二任胶澳总督叶世克就是因感染斑疹伤寒而死亡的。很多居住在租界附近的中国百姓也因此染病,瘟疫泛滥成灾。

为了有效遏制瘟疫的蔓延,外国人开始主张饮用煮沸的水,毕竟病从口入,煮沸的水可以杀菌消毒,在一定程度上缓减细菌的滋生。

外国人最先引进了开水灭菌的理念,倡导人们饮用煮沸的开水。自此之后,中国政府也开始重视起饮用水的卫生问题。在1925年,中央防疫处曾对北京自来水进行过一次化验,发现“含有微菌”,之后便登报告诫市民:“万不可饮用冷水;不可冷水漱口,饮用时,须热至六十度,方能杀死水内所含之微菌;不可用冷水洗碗、杯、匙、筷,及其他饮食器具;不可用冷水淋浴,不可用冷水洗生果。”从中可看出,国人的卫生意识开始有了质的飞跃。人们逐渐关注到水中的细菌,并将饮用水和疾病联系在一起。

在20世纪30年代,宋美龄曾多次陪同蒋介石视察前线,发现很多地方的民众衣衫褴褛、精神颓废,她便建议开展一个国民生活改造运动,这也就是后来的“新生活运动”。“新生活运动”的原则是“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从国民的“衣食住行”着手,很多条目都是由宋美龄亲自制定的。在“新生活运动”的纲要中特别提到:“饮食养生,人之大欲……注意微菌,生冷宜戒。”也就是说,生水里面细菌多,要烧开了喝。

喝热水的卫生习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还需要政府和社会舆论的持续加温。1949年后,喝热水成了政府海报宣传的标语口号,很多工厂都开始为工人们集中供应热水,有的幼儿园甚至每天给小朋友们喂三次热水,以此来养成他们喝热水的习惯。

随着卫生意识的普及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百姓开始自觉地将水煮沸再喝,再加之一系列加热、保温工具的普及,喝热水的习惯也就固定了下来。

从中医养生到热饮盛行再到净水灭菌,国人喝热水的群体性现象总算有了合理的解释。endprint

猜你喜欢

舶来品热茶小贩
喝热茶可降低青光眼风险
茶凉了
北平的零食小贩
喝一杯热茶再走
回乡
还有多远
“舶来品”成长14年收益不讨喜 量化产品为何仍受基金公司青睐?
REAL GAMERS DO IT WITH DICE
论我国家庭农场不是西方舶来品
在重生之前,先等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