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低年级教学要注重激发学习兴趣

2018-01-23黄海旺

中国科技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磁铁科学材料

黄海旺

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科学课程的组织与教学要兼顾知识、社会、儿童三者的需求,将科学本质、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学习内容镶嵌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科学主题中,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1]所以,在小学科学低年级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理念。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内在推动力。学习兴趣常常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小学生往往出于好奇心,对科学现象和事物有强烈的认知欲望,教师要及时发现和抓住学生的需要,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时,他们不再把学习当作负担,而是乐于进行科学实践活动,仔细进行观察,认真进行实验,积极进行思考。把科学现象和科学事物了解之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而继续学习。如此连续不断,便可以逐步由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生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小学科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利用好奇心,引发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儿童了解和探索未知事物的一种内在冲动。小学生好奇心的内容结构主要表现在动植物、微生物、神秘事物、宇宙太空和自然现象等方面,呈现出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小学科学低年级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动植物的外形、生活及天气等自然现象,是小学生好奇的主要表现对象。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所学内容从一开始就感到新奇而产生兴趣,引起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1年级起始课“科学真有趣”一课时,要有足够有趣的活动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对科学问题想知道究竟的强烈好奇心。如运用“钓鱼”游戏,通过观察活动,掲示鱼竿上的“鱼钩”是用什么做的,能被钓上来的“鱼”里面有什么,从而破解“钓鱼”的秘密,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再如,利用“喷泉”实验,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科学实验的魅力:在一只烧瓶中盛上少量红色水,瓶口塞上带尖嘴玻璃管的瓶塞,玻璃管插到瓶底;把烧杯放在水槽或水盆中,用热水浇注烧瓶的外壁,瓶内的红色水立刻从玻璃管口喷出,像喷泉一样。学生看后很兴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都想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随后,再让学生体验怎样快速从烧杯中取出曲别针或进行紫甘蓝变色实验。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学习过程主动、认真,教学效果良好。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给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学生不能单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针对性、方向性

问题情境的设置应有一定的针对性,即针对学生认知上的疑点。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而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学生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有极大的成就感,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例如,在学习“袋子里有什么”内容时,创设“不打开袋子,能知道里面有什么”的问题情境,这样针对袋子里有什么,引起学生的兴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适度性

如果设置的问题情境过于简单,就无法形成认知上的冲突,激不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如果隐含的问题难度太大,就会使学生产生退缩心理,失去参与的信心和热情。因此,教师创设的问题悄境,既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密切的联系,又要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和梯度,应该是要让学生经过探究过程才能解决的问题。如学习“不一样的材料”内容时,提出“杯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这样的问题就既有针对性,又难易适度。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良好的启发性

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必要时可作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不可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思考问题。如学习“制作小物品”时,先提出“家中的小物品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带来很多方便。能不能利用一些废旧材料制作一个小物品?”启发学生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活动。

加强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各种科学现象和科学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让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不稳定的学习兴趣变为相对稳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活动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科学实践活动主要包含观察、实验、种植和饲养,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等。

观察

观察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前提,是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是科学教育的起始阶段,让学生学会观察是掌握学科学的入门本领。

小学低年级教材要求观察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每个单元都有观察要求。如物质科学部分,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物体有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粗糙程度、气味、味道等特征,认识不同材料如金属、塑料、玻璃、木材等的特征,从而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动物部分,要求观察金鱼、猫、兔、蚂蚁、蜗牛等动物的外形特征及生活方式。植物部分让学生观察植物的叶、花等外部形状、颜色、大小、气味等,从而掌握认识不同生物的基本能力。地球与宇宙部分,要求观察各种天气现象及空气、水的特征等。

低年级这些内容的观察,都是让学生认识个别物体和生物的显著特征,用感官进行定性的观察。这些观察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让学生掌握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由内到外、从上到下的观察方法。如观察蜗牛,先观察蜗牛整体外形是怎样的,与其他动物有什么不同;再观察蜗牛的头部有什么,头部的器官长得什么样,有 什么作用。通过整体到部分的观察,对蜗牛的认识就比较全面了。

低年级学生要对物体、动植物、天气和季节等进行观察,认识其主要特征。首先要学生用5种感觉器官——眼、耳、鼻、舌、手,全面感知这些事物的主要特征;其次要求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维,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或感知后的认识。这样,把觀察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科学概念,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发展。endprint

实验

实验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数据,建构科学概念的基本方法。低年级的学生实验,是一些简单的实验。这些简单的实验材料便于搜集,容易准备,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并不神秘。例如,2年级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只需要塑料瓶或塑料袋、水槽等实验材料就能进行。

低年级的实验一般是教师先演示,学生再进行,或者教师先示范再让学生做。例如,学习磁铁的磁极时,教师先把条形磁铁放在曲别针中,然后提起磁铁,看看磁铁的哪些部分吸起的曲别针多;学生在教师演示后再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说明条形磁铁的两端吸引较多的曲别针,两端磁力较强,最后归纳出条形磁铁的两端是磁极。

低年级实验虽然简单,但实验步骤、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必须交代清楚,观察什么、观察要点要提示明确。如做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时,用条形磁铁的磁极往另一条形磁铁相同磁极靠近时动作要缓慢,注意观察2块条形磁铁有什么现象发生等。

种植和饲养

种植和饲养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让学生种植一些花草、饲养一些小动物,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教材在完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说出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这一学习目标时,安排了种植植物的活动。在种植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要记录种植的植物放在什么地方生长,什么时候浇水,浇了多少水等。种植一段时间后再拿到学校进行展示交流。通过交流,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阳光。

要完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的学习目标时,低年级教材安排了养蚂蚁和蜗牛的活动,在词养过程中观察它们是怎样感知环境的。

技术与工程实践

技术与工程领域是新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增加的学习领域。在小学低年级开展技术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进行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人的手和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进行制作活动时,手受脑的支配,手对实际物体进行的操作过程是人的思维过程。动手越多,用脑越多,脑也变得更加敏捷。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激发了学习兴趣,当完成一件制作作品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

在小学低年级,学习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后可以安排制作小物品,如笔筒等设计制作活动。在进行设计制作笔筒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准备材料和工具,强调使用废旧材料,如废旧茶叶罐、纸杯、纸筒、饮料瓶等。这些材料本身就十分接近笔筒的外形,稍做加工就可以满足盛放的需要。其次是设计制作方案,强调要根据搜集到的材料进行设计,并且要将设计方案画出来。在设计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材料的质地,材料的质地会影响加工的难度;要考虑笔筒的结构,结构会影响笔筒的稳定性;还要考虑材料的尺寸要与笔的长短相匹配等。这些问题对1年级学生来说有点难,他们不容易想到,教师应做出适度的指导。

在学习了磁铁的性质内容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制作指南针的活动。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实践活动,认识指南针的基本结构和作用,初步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其次让学生进行设计,指导学生设计时如何选择材料和工具,经历设计制作指南针方案的过程,让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指南针制作方法,突出用磁化的方法制作小磁针。最后进行作品展示、评价与改进过程,引导学生对初步完成的指南针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并针对明显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实际完成改进指南针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標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endprint

猜你喜欢

磁铁科学材料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摇摇鹅
科学拔牙
赠送折纸材料
玩磁铁
衰落的科学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