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医固本理论※

2018-01-23翁晓彦王述菊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新安医家津液

翁晓彦,王述菊,马 骏,袁 利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治未病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 武汉430065)

中医固本理论是一类重要的治则,“本”即人体根本。固人之根本,充人之精气,实人之形体,是故正气盛,邪难以入侵。本文旨在研析《黄帝内经》中“本”的内涵及后世新安医家对固本思想的发展,结合临床固本思想的应用,进一步解析中医固本思想。

1 《黄帝内经》中的“本”

中医学中的本是指人体的根本,是一种物质,也是一种功能。《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也。”阴阳之间的起伏变化在环境中体现为“四时”,“四时”即春夏秋冬,同时也是万物生存的大环境。生命生存的根本是外周环境,外周环境中阴阳变化引导生命体阴阳变化。夏季阳气最盛,阴气最弱,故人体在时节的影响下呈现出阳盛阴弱的状态。冬季阴气最盛,阳气最弱,因此人体以阳弱阴盛为基本生理状态。依据此处“本”的理论,在防治疾病时不应以阴阳相等为目标,而应依据春夏秋冬阴阳虚盛的状态进一步调节阴阳,最终与“四时”阴阳状态保持一致。《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生命的根本是阴阳,万物皆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中医固本在此处体现为“固阴阳”,“固阴阳”是对调整阴、阳及阴阳关系的高度概括。阴阳的盛与虚由自然环境决定,随着万物阴气和阳气的变化而改变。当患者呈现出阴阳盛亏不符合生存的大环境时,医者即可采用针药之法泻有余,补不足。“固阴阳”不是简单地以“补”为基准,而是通过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使机体达到与自然环境相似的阴阳状态。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曰:“夫精者,身之本也。”以人为研究对象,“精”就是根本,是最基础的物质,也是最具有决策性的功能。益气补血、生精益髓是“固精”的具体方法。“固精”的理论基础是利用针药之法促进精气血津液转化为“精”,“精”的充盈是人体具备正常生理活动的根本。《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曰:“心者,生之本……肺者,气之本……肾者,封藏之本……肝者罢极之本,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脏腑是相应功能的“本”,得“精”滋养,又通过代谢食物和清气为“精”提供后天来源。

《黄帝内经》将本解释为“大本”和“小本”,“大本”是天地万物都依赖的“本”,是阴阳、四时和基础功能。“小本”一方面是指具体的物质,如精和五脏六腑,另一方面是指与具体物质相关联的精的滋养作用。中医固本学术思想作为重要治则,提示在诊疗疾病时,应以中医整体思想为基础,调整阴阳,同时着重精气血津液和脏腑的调节。

2 固本培元与新安医家

固本培元是固本之法运用的分支,也是新安医家的主要学术思想。新安医家源于江南地区,继承了朱丹溪的滋阴理论与李东垣的升阳之法,创于明代中期,理论核心是顾护脾肾及元气[1]。周雯等[2]以自建数据库为平台,对12本新安医家医案分析发现,新安医家强调温补元气,调固阴阳时注重扶阳而益阴。汪机和孙一奎是新安医家学术思想的重要代表医家,他们都以顾护元气为基本治则,但是汪机侧重应用人参、黄芪调补脾胃;孙一奎则认为“本”即为“肾”,其理论基础是《难经·八难》,将肾间动气描述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因此孙一奎擅长以益气药结合温阳药培元固本[3]。

3 中医固本学术思想在临床中的应用

3.1 固本类型方剂 临床上,中医固本类方剂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包括内科疾病、儿科疾病和妇科疾病等。内科治疗中,刘红芸[4]应用党参、白术、黄芪等组成的益气固本汤治疗隐匿性肾炎,总体有效率达86.11%。李军[5]以运脾和温脾两种方式达健脾固本的目的,再加上透邪之法治疗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戴珍[6]认为感冒后咳嗽病机为肺宣降失职、脾虚运化无力、肾虚难以纳气,故以党参补肺气,大枣和甘草温脾虚,淫羊藿和补骨脂补肾阳。肺弱脾虚是小儿重要的生理特点,防治小儿疾病时应注重健脾理肺。董幼祺等[7]以党参、白术、茯苓、山药、黄芪和甘草益气健脾和中,加以凉肝之全蝎等药组成固本防惊汤治疗小儿高热惊厥复发。妇科治疗方面,毛瑞敏等[8]自拟固本活血汤治疗免疫性不孕,方中以淫羊藿、菟丝子、黄芪、黄精等温阳滋阴。分析文献资料发现,临床固本类的方剂辨证的主要病机特点是本虚,以补益药物为基础,着重益气补血,滋阴壮阳。

3.2 针灸固本类功效 中医固本在针灸中的运用体现在对穴位、治疗大法和操作手法的选择。

(1)《医学入门》与选穴固本 《医学入门》中描述具有补虚固本功能的穴位有百会、神阙、关元、肾俞和足三里。百会具有提升的作用,可以改善精气血津液的运行状态。神阙与百会皆治百病,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补虚,可泻实。足三里是补虚要穴,脾胃为后天之本,是后天精气血生成及功能的主要调控穴位。《医学入门》曰:“足三里主中风中湿,诸虚耳聋。”“诸虚”是谓“本”虚,体现于精亏、气虚、血少等。关元和肾俞主治“诸虚”,调补肾及元阴元阳。

(2)针灸方法与固本的相互关联 针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针刺方法和灸法种类繁多,各治疗大法功效不同。针刺的功效与针刺操作手法、针刺的深浅、针刺的方向及行针的时间长短有关。张勇等[9]认为针刺手法的作用是补泻,只要是有利于气血运行,改善精气血功能状态的针刺手法就是补法;反之,泻法的操作手法有损于气血的流注,精气血的正常功能。张兵[10]则认为针刺补泻的基础是“得气”,在“得气”的基础上由患者的病机、腧穴的选择和针刺补泻手法决定最终的补泻效果。灸法具有扶阳固脱的功效,张建斌等[11]认为艾灸以温热效应为基点,调节气血运行,畅通经脉,适用于诸虚证。

4 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固本思想以《黄帝内经》中精气血津液理论为基础,新安医家发展其为调固阴阳。临床防治疾病时,在辨证中应考虑是否伤及“本”。若伤及“本”,则应辨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指所伤及的“本”的定性,即患者精气血津液及五脏出现的最主要的矛盾特点,如精亏、血虚和肺燥等。精是生命存在的最基本物质,病机上体现为精亏;气血津液不仅表现为亏虚之态如气虚、血虚、津亏,当其发生运行障碍则表现为气滞、血瘀和痰湿等。故应用中医固本思想防治疾病时,重点是辨“本”的状态,然后采用具体治疗方法协调“本”至阴阳平衡。

猜你喜欢

新安医家津液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新安滩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浅谈从气血津液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燕赵医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张新安教授简介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新安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