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肝硬化患者高氨血症的影响

2018-01-23杨韶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4期
关键词:血氨肝性脑病

杨韶宇

(本溪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肝硬化患者血氨增高和肝性脑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发现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有较高的感染率,而幽门螺杆菌(HP)在胃内会分解尿素产生大量的氨,这是否会导致肝硬化患者血氨的上升,诱发肝性脑病,对此作了相关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100例肝硬化患者来源于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的住院患者。男性患者8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34~78岁,平均60.6岁;肾功能正常,肝功能以Child-pugh分级,A级33例,B级48例,C级19例。所有患者未做过门体分流术,入院前4周未接受过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肺、脑、肾疾病者;有严重肝性脑病(3期和4期)者;病情进行性加重者;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HP感染按2003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的标准,包括血清HP抗体(IgG抗体)、13C尿素呼气实验、胃黏膜快速尿素酶实验或组织学Warthin-Starry银染,结果中有两项阳性者为HP感染。将100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HP阳性者64例,阴性者36例;阳性者为男性58例,女性6例,年龄34~78岁,平均58岁。肝功分级A级17例,B级26例,C级10例,HP阴性者男性39例,女性7例,年龄36~70岁,平均61岁。肝功分级A级16例,B级22例,C级9例。

1.2 治疗方法:所有研究对象于HP检查后都给予口服乳果糖15 mg日3次,一般治疗5天,实验全过程蛋白质摄入量限制在40 g/d以内,然后晨空腹抽取2 mL肘静脉血,测定血氨浓度(正常值<75 μmol/L),阳性患者口服新霉素2 g/d抑制肠道细菌产氨,2周后进行血氨浓度检测。HP阳性者抗HP治疗,方案为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 g,阿莫西林1.0 g,均为每日2次,疗程为7 d,停药4周复查。13C尿素呼气实验阴性者判断为HP根除。测空腹静脉血氨浓度。

2 结 果

2.1 肝硬化合并HP感染的相关指标:100例肝硬化患者有64例感染,感染率64%,其中46例进行HP根除治疗,根除42例,根除率为91.3%,阳性组血氨水平(μmol/L,以下同)为102.6±24.8,HP阴性组为60.7±15.9,HP阳性组血氨水平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5)。

2.2 根除HP治疗前后血氨水平的比较:42例HP感染阳性患者经根除治疗后血氨浓度明显下降,42.3±20.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18例HP阳性患者未进行根除HP治疗,同样于4周后测血氨浓度,先后分别为103.9±14.4和103.2±10.8,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肝功能Child-pugh不同分级的血氨浓度:HP阳性组中Child-pugh B、C及血氨浓度明显高于A级,B级阳性及阴性前后分别为150.2±42.4及114.4±26.3,C级HP阳性、阴性血氨浓度分别为167.8±41.4、182.5±25.8;A级HP阳性、阴性血氨浓度前后为100.2±13.97、79.8±16.7,差异有显著性(P<0.01)。HP阳性率A、B、C级分别为35.7%、58.3%、75.0%,随着分级的升高而逐渐升高。B级、C级与A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 论

近年来HP感染与胃肠外疾病的关系已受到广泛的关注,Suto等[1]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报道HP感染是肝硬化高氨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学者经临床研究认为HP感染与肝硬化血氨升高有密切相关性。根除HP可使血氨水平显著降低[2],但也有研究认为HP感染与肝硬化血氨升高无相关性[3],因此目前有关HP感染是否是肝硬化患者血氨增高的重要原因尚无一致定论。HP是人类胃黏膜常见的感染细菌,本组资料感染率为64%,与文献报道[4]的48%~60%稍高,HP能分泌大量具有高度活性的尿素酶,其活性高于任何肠道细菌,可分解胃内尿素产生大量的氨。本研究结果证实了肝硬化HP(+)患者的血氨水平较HP(-)患者明显升高,经HP根除治疗后,患者血氨浓度显著降低(P<0.05)。HP感染与肝硬化高氨血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本研究还发现,血氨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密切相关,肝功能越差则其血氨浓度越高,说明HP产氨在肝功能良好时,因可能被肝脏迅速代谢而不致血氨升高[5],而肝功一旦严重受损,易发生高氨血症。HP感染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虽然明显高于非HP感染的肝硬化患者(P<0.05),但非肝硬化患者即使存在HP感染,血氨也在正常范围内。本研究表明Childpugh分级B级、C级与A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P阳性率A、B、C级分别为35.7%,58.3%,75.0%,随着分级的升高而逐渐升高。说明HP感染并不是血氨升高的独立因素,必须同时具备感染和肝功能不良两个条件。

总之,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的血氨水平有一定影响,对肝硬化患者合并高氨血症或肝性脑病,若常规降氨、限制食物蛋白摄入等效果不佳时,应控制HP感染情况,在治疗过程中可考虑给予HP根除治疗,这对防治肝性脑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Suto H,Azuma T,Ohtani M,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duces hyperommon aemia in Mongolian gerbils with liver cirrhosis[J].Gut,2001,48(5):605-608.

[2]张剑波,林中,卢青.肝硬化合并HP感染测定血氨浓度的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医学,2004,21(1):44-45.

[3]郝建宇,高茹,贾凯.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硬化患者血氨的关系[J].中国航天医药杂志,2001,3(3):53-54.

[4]Miyaji H,Ito S,Azuma T,et al,Effects in Helicbbactet Pvlori eradication therapy on hyperammonemia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tics[J].Gut,1997,40:726-736.

[5]方黎明,姒建敏,高敏,等.肝硬化并HP感染患者血NH3浓度变化[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1):55-56.

猜你喜欢

血氨肝性脑病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apri与血氨联合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评估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高胆红素对干、湿化学法测定血氨的影响
肝硬化并发症:肝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