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西固军傩舞的起源与传承探究

2018-01-23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霍去病兰州文化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1 兰州西固军傩舞的起源简述

军傩是古时期的人类依托本体的精神支柱,利用集体的力量,使用巫术手段向恶劣的自然环境挑战,完成自我生存和繁衍后代的表现,展示当时人类的生命价值[1]。《中国傩文化通论》傩的生命张扬,主要体现在傩祭仪式中借助神灵的威力,驱除自然灾害(如旱、涝、火、虫等)和人体灾害(如瘟疫疾病等)。军傩舞是当时为驱除自然灾害、驱鬼逐疫的斋醮活动,是当时傩仪中的舞蹈部分,也是当今的民族体育娱乐活动,军傩舞的表演时间一般在每年的正月期间[2]。

甘肃省兰州市的西固区具有悠久文化历史背景,经过考察是甘肃地区“军傩舞”的发源地[3]。文献记载,在甘肃省兰州西固与永靖地区挖掘了有关傩文化的出土文物,当时出土的文物以及傩面具和遗存的历史资料尤为丰富,兰州西固傩文化的实物是以宋志刚前辈收藏的6 000多个军傩面具为体现,也是兰州西固军傩舞起源的证实材料。

我国的少数民族羌、月氏、乌孙等游牧民族部落曾经在兰州西固区居住。公元前221—207年,秦始皇指派大将蒙恬收复此地,在黄河南岸修筑了长城。公元前81年,西汉设立了“金城郡”,地址就在兰州西固境内,张骞通西域从此地数次经过。霍去病远征西域时,率部队3次挥师河西,其中有一次便是在西固八盘峡过的黄河,“西固古军傩舞是骠骑将军带来的‘神舞’,人们为了表示对霍去病的怀念与感激,一直将它继承下来,也不足为奇”,也就是当今兰州西固军傩舞的起源。根据文献资料记载,主要在河湟地区,当时的西固老百姓有所流传,关于兰州西固军傩舞的来历有3种说法:一是由古时的巫师们施法与神灵鬼怪沟通的一个过程演变而来,当时主要为老百姓求降雨、丰收、治疗疾病的一种仪式;二是羌、月氏、乌孙等游牧民族祖先捕捉野兽时捕捉、打斗、猎杀的真实场景的写照;三是古时军队征战时,为鼓舞士气、振奋军心、祈求胜利而举行祭祀仪式的综合写照。

自古以来,任何一种民间文化形态的形成都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及地域特色。兰州这座古城的历史印记是和军事要塞、交通要道等紧密相联的,因此在兰州寻找军傩的印记是有历史祭奠的。相传为汉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西域时,为防止少数民族进犯中原,返途武将李息筑金城。据史料记载,古金城丽黄河二里许,以此判断极有可能就是现今西固西柳沟附近。当时所遗留下来,寓娱神祈福,敬天保民之意,涵盖了舞蹈、音乐、美术、体育等多种艺术元素,形成了罕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以此为历史背景,兰州西固军傩舞源于军队为纪念霍去病的伟大和祈求胜利、鼓舞军心的一种军队舞蹈表现形式。

2 兰州西固军傩舞中傩的含义

面对这个生僻陌生的词,作为现代人有无数的揣测与推敲[4]。古今中外,研究者对其深义也有着多种诠释。民间最为普遍简单的说法,“傩”是古代腊月驱逐所谓“疫鬼”的一种迷信仪式活动。

从中国古文献中就有很多记载,“驱鬼逐疫”作为一种原始的宗教祭祀活动[5],以原始人的一种精神寄托为积淀,将民族民间的文化以一种神秘特殊的仪式展现,并逐步加入多种元素,使其繁衍成为傩祭、傩仪、傩舞、傩歌、傩戏等多种形式,从而奠定了古老傩文化的历史基础[6]。对于傩的研究,从古文化中单一的迷信活动开始,到大型祭祀活动,到结合舞蹈、歌唱、戏曲等多种形式的大型文化活动,傩文化在经历了时代的发展、民族的成熟、民间的积淀,已逐步走向多元化、艺术化、专业化的综合发展道路[7]。

3 兰州西固军傩舞的渊源

3.1 兰州西固军傩舞的历史沿革概述

兰州西固陈坪乡深沟桥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表明在15 000年前,旧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刀和石护臂在此出现。说明了华夏始祖就在这里生息繁衍。特别是境内出土的“青铜鼎”等青铜制品能充分证明在西周时期,这里属于周王朝管辖之地。周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尤其是境内出土的“鬼脸钱”(战国文物)和宋代罗汉瓷面头,都说明了兰州“古傩面”和“傩文化”的遗存特别丰富,历史也特别悠久。现保存流传在兰州西固的“军傩”,就是这一古代文化遗存的真实再现。

近年来,学者从西固乡下考察得到西固民间老艺人白光旭保存复原“封神演义”古神话传说脸谱面具数百件。同时老人口述,当年此地“过老年”社火特别盛行,有许多反映军队出征“骑马”队列,先是骑真马、戴面具,非常威武。后来用纸糊成假马、各种英雄人物、神怪将领,都在“姜子牙”封神后,受姜之统帅,有方各,为民除害,降魔。有人称之“跑马马队”[8]。在乡间有许多手执“羊皮肩鼓”和“法师”,面蒙纸马本质傩面,打醮为乡民看病。带领一队人马,为民众“赶魔驱邪”“纳福积祥”。还有为乡民们祝贺新居乔迁、贺寿、喜得贵子演“傩戏、傩舞”的。

3.2 兰州西固军傩舞的追溯

兰州市西固区在古代曾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远古时代有羌、月氏、乌孙等游牧民族部落在这里居住生活,也是古代行军作战的军事要地。据载,西汉重臣张骞出使西域及霍去病都曾经过此地,并在民间留下很多关于二人的故事与传说。当地人们为了纪念霍去病为人们的所做的丰功伟绩,自发编排了以歌舞形式为载体的傩仪式来纪念霍去病。因此,到今日民间仍流传着西固军傩舞是霍去病祭祀祈求神为民消灾解难的一种“神舞”。对于西固军傩舞的传说与记载有很多,但归根到底都是在历史发展中存在相关联系的事物、事件、人物关系的真实写照与衍生,是具体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4 兰州西固军傩舞的传承研究现状

“军傩舞”,是古代在军队行军作战中举行的一种振奋士气及军威的仪式。军傩舞表演内容主要是以无唱词的舞蹈形式展现,需要鼓点配合,以固定统一的步伐对古代狩猎、出征、战斗、胜利场面的重现。傩的内容也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演变,到后来也有了驱邪、祈福、求雨、送葬等傩仪式[9]。兰州西固军傩舞,在近年的编排演出中,也融合了更多的事物及人物素材,更多地表现出蕴含正义之气的战争祭祀仪式。

西固区文化局为将西固军傩舞得到有效传播,并力争打造成为兰州市西固区著名的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鼓励和支持西固军傩艺术团依据史实、资料记载编排了《出征》《霍去病过黄河》《祭火》《霍将点兵》为主题的傩舞,西固军傩舞通过历史再现及现代改编,丰富了傩文化的形式与内容,在编排内容上更加细腻,为失传已久的甘肃傩文化的重现及传承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0]。西固军傩舞多次在甘肃省春节文化庙会上成功演出,以其古老的历史文化及多样的表演形态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5 兰州西固军傩舞目前发展和面临的困境

从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兰州西固军傩舞发展的总体形式是好的。但是,随着农耕文化的迅速瓦解和消失、科技文化的强力冲击,民间传统的傩文化已逐渐丧失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全球经济化的深入发展,西方多种形式的文化强力扩散,农村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等,都对兰州西固军傩舞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构成了严重威胁。

第一,军傩舞技能传承断代。目前傩舞技能的传承人老龄化严重,年轻人都愿外出打工,而不愿意接受傩舞文化学习,新一代传承人也已经快40岁,假如再没有新生力量的注入,我们的《出征》《霍去病过黄河》《祭火》《霍将点兵》等傩舞技能将面临失传的危险。第二,军傩舞戏剧目的单一化。军傩舞演出念唱全系语言为古时候一代流传下来,由于没有文字,只能靠一代代的口传心授,传到当代很多经典剧目已经有很大缺失和瑕疵,新的剧目不完全具备代表性,还有待完善。第三,文化部门的关注力度不足。自民间军傩舞文化团体自发成立后,市、区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指导很少,导致研究军傩舞文化的人员、物品和经费没有保障。剧本、彩排、演出都是靠业余爱好者创作,使得军傩舞很多剧目剧本现在处于残缺状态[11]。这一切都告诉我们, 兰州西固军傩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亟待加强。

6 兰州西固军傩舞传承的解决措施

为了加强兰州西固军傩舞文化保护与传承,应当具备前瞻性的思维、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务实的行动,来应对其日益恶化的生存状况。建议从以下几点措施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①提高非物质文化传播,端正思想认知;②强化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保护工作基础;③以人为本,完善传承人保护机制建立;④经费投入保障,保证工作正常开展。为传承打好基础,制造有力条件前行,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韩佐生,李鹏.体育文化泛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

[2]陈青.西北民族体育文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3]芦平生,杨兰生.民族传统体育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4]庹修明.贵州傩戏宗教性、神秘性、戏剧性简论[C]//民族遗产(第三辑)[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2010.

[5]梁海波,陈鸿.临川傩舞之神韵[J].江西社会科学,2007(1):149-153.

[6]丁武军,王健,付美蓉.江西傩文化的旅游开发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1):86- 98.

[7]曾志巩.保护文化遗产传承赣傩瑰宝[N].光华时报,2006- 05- 30(25).

[8]王童.傩舞的形成、傩文化特征与历史价值[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9]陈鸿,王葵.论傩舞的游戏性[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3):256-259.

[10]庹修明.道教文化与中国傩文化资源之现代开发[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5-10.

[11]巫其祥.陕南原生态傩舞述略[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5(3):69-71.

猜你喜欢

霍去病兰州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我的兰州梦
霍去病之死
兰州琐记
谁远谁近?
霍去病被摸得锃亮
文化之间的摇摆
西汉抗击匈奴的青年统帅霍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