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农场集群“共舞”乡村游

2018-01-23徐刚

农村经营管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共舞蘑菇食用菌

本刊记者 徐刚

走进湖南长沙县路口镇荆华村地锦家庭农场,只见五彩斑斓的“蘑菇屋”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形态各异的蘑菇盆景让人应接不暇,一群活泼欢快的小朋友正纵情玩着各种游戏。随着脚步深入,聚宝彭、东芳园、凤湘先、原野里等农场渐次呈入眼前,有的养鸡,有的养牛,有的养猪,有的种粮碾米,增添了不少田园农趣。

地锦家庭农场主曹宇介绍,“家庭农场以蘑菇为特色主题,主打亲子体验游,让城市消费者体验农业生产,感受农家味道,自2015年开业以来,带动了周边18户农户开展旅游休闲配套生产服务,并形成了7个家庭农场,一个农场一个特色,大家共同发展、共同致富。”

返乡创业深耕蘑菇产业

曹宇与蘑菇结缘,始于11年前。2007年曹宇和丈夫彭耀回到家乡,开始培育食用菌。

2009年4月,曹宇成立长沙耀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4年后,一个集珍稀食用菌接种、配料、制包、出菇于一体的栽培基地顺利落成。基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拥有领先的食用菌品种选育技术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主要生产姬菇、秀珍菇、金针菇、鸡腿菇,产品2014年已通过绿色认证,基地2014年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个、外包装专利2个。

在食用菌的培育和种植已经进入良性发展时,曹宇居安思危,紧跟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将食用菌种植和生态观光有机结合,从单纯卖产品向综合卖产品、卖体验、卖文化转变。2013年11月,夫妻俩注册成立地锦家庭农场,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建设,2015年8月,规划面积380亩,兼具食用菌种植、采摘、垂钓、娱乐、餐饮、乡村体验等多种功能的休闲农场正式开业。

“农业真正的价值在于创意,我们比不上县里那些食用菌龙头企业的规模,而选择做蘑菇文化。游客可以在林地做仿野生栽培蘑菇,体验山林采摘的乐趣;孩子们可以学习从拌料到装袋、从灭菌到接种的全过程,丰富了农业知识”,曹宇介绍说。农场营业至今,接待游客3.8万多人次,营业额达200余万元。

集群发展助建美丽乡村

自家富了,夫妇俩不忘带着左邻右舍一起干。脑子活络的曹宇带领18户村民放心大胆退出生猪养殖,抢抓产业转型机遇,发展体验农业。

在曹宇发动下,以地锦农场为牵头单位,聚宝彭、东芳园、凤湘先、原野里等八个特色鲜明的主题农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的专业饲养珍珠鸡,有的专心养殖黄牛,有的养殖藏香猪,有的在农科所技术员的指导下种植彩色水稻,有的种起了秋葵和芦笋,实现一户一品一特色。

东芳园家庭农场主汤晓红以前在家开养猪场,每年有四五万元收入,政府推行产业转型后,一度也很迷茫。在曹宇带动下,她搞起了生态养殖,专门养殖藏香猪和黑猪,给城市消费者特别是小朋友们参观体验。“我收集提供红薯藤、玉米秆、豆粕、青菜,城里人可以买来喂猪,体验农家生活,一块钱一把,加上平时再卖些红薯干等农产品,一年能赚五六万元”,汤晓红颇为满足。

“以前我们方塘组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现在基本都改成特色生态农业了。这样不但使养殖污染少了,环境好了,大家的收入也多了。”村民李国云介绍说。

如今,小山村创新创业热潮涌动,每户人家或种植特色农产品,或发展家庭旅馆,家庭力量全都调动起来了,村民们在家门口发展生产,又可以照顾家庭,现在大家聚在一起讨论得最多就是技术学习、抱团发展。曹宇因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被选为致富时代先锋。

猜你喜欢

共舞蘑菇食用菌
夏日北至 与荷共舞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山海共舞
中企海外并购:与全球共舞
与神共舞Nissan GT—R与TA的故事
爆图团
蘑菇
蘑菇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