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悬置“尘世”的虚与实

2018-01-23

星星·散文诗 2018年32期
关键词:哲思尘世组诗

诗歌写作者往往会在两条诗写道路上前行,一条是超脱俗世、生发浓厚的理性思维和精神独白的诗路,如燕南飞的《行走在大漠的脊背》(组诗)、李王强的《我有宝剑,藏于清流》(组诗)、郭涛的《异物志》(组诗);一条路是如黍不语写作的组诗《像某种无法弥补的生活》以及这样的组诗《散记》等类型,在贴合着俗世生活的路上,还原着尘世的本相和生命的本真。宏阔的诗境与绵密的诗思所呈现出的,是迥然相异的诗歌样态和诗语方式,万丈红尘在虚实交错的诗句中悬置于缪斯殿堂。

诗歌是一种矛盾复杂的情感载体,这也正是它能承载从宇宙万物到家国小情的张力所在。在“心事怒放如雪,芦花白透”的《喊芦花》中,诗人气冲霄汉的知觉与顿悟都因“那一颗丹心,乃是苍天所赐”。而《指上烟》中各种悖论甚至乖谬的意象拼接如烟雾缭绕,“一颗三百两重的月亮”是挂在每一个思乡游子心上的,而诗歌也“都是游子的梦话做成的”思乡吟,最终“小小喧嚣守望尘世,像犁铧与泥土重归于好”(《篝火吟》)。强烈的对峙感是李王强组诗《我有宝剑,藏于清流》中激荡的情绪之流,无论是《霜刃》中“给人间亮出最后的霜刃”所耸立的意象,还是《返回》里“怀揣尘世的金币,裹紧斑驳恩怨”的人在经受洗礼后成为“清音”得以重生,抑或“明知花朵如按钮/能旋开春色,却对这尘世这人生/有着近乎固执的重重疑虑”(《疑虑》),都浸淫着浓烈的对尘世和人生的批判意识,以及胸有千壑、有宝剑、有巨石、有星火、有妄言、有告示的诗中,独语者怀藏宏志但又渴盼知音的情怀,而最终都尘埃落定于《马圈里》比马更悲苦的底层人物的命运。

对于《异物志》组诗,诗人在《太平御览》和《太平寰宇记》的奇人异事感召下展开对当下独到的阐释与解读,“如果可以想象/它一定无法想象/自己赤身裸体躺在五星饭店的骨瓷盘里”,由此生发出现代的哲思,“我们当是崖边那棵倔强的老松挂着的/最后的松针/谁来入侵,都要递出一根/最软弱的刺”。事实上,试图凌驾于尘世之上的诗写,都无法挣脱尘世的情思羁绊,陡然凌厉的笔锋都殷勤地探向红尘,而淡然从容毫不刻意的“落地”书写,往往在烟火气弥漫的同时,也升腾成一派清新气象。“它站在那里。它摆动,它落叶/像空气一样理所当然/它有落不完的叶子。”(《倦意》)“少年的朋友,一棵仍在/远走的树,顶着他的落叶/像某种无法弥补的生活。”(《夏日》)在生活中透析生活之上的道理。“没有话说的时候/冬天/就来了”(《献歌》)。“在令人心悸的白中我如此/一动不动。我的孤独,望着他在雪中的孤独。”(《好孩子在雪中孤孤单单》),还有被制造又被抛弃的《雪人》和诗人黍不语的内心独白,“我想起我,孤独,自闭,除了一个个/野草一样自顾飘摇的诗句,再不需要任何一个人/在身边。”人之生而孤独,在熙攘的人世间才表现得更加显豁,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也许就是来自心灵的孤寂。同时,“在水流般冗长,却无可一握的生命里/微微亲近”(《微微》),又成为人类心灵的渴盼和排解孤独的方式。在这样的组诗中,始终贯穿着对时间、虚无、孤独的审视和诘问,在这里,孤独被似扬实抑地歌颂,诗人连发三问时间与孤独的关联,在素朴的时间呈现中引发我们的思量。在《甘露路》中,人去楼空的本相与对联上福语的对照凸显出虚无,而虽然诗人冷静地面对一切,但他仍然诉说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我祝福过天下的事物/我对一切抱有无限的希望”(《窗外》),他看到“正在合十的叶子,有匍匐春天”(《油菜花》),他相信“就要遇见了,穿着春天的阔脚裤”的美妙的一切,在《忆陶罐》的民俗体认中,诗人又生发出人间温情。

完全由哲思主导、架空庸常生活的诗歌书写,喜用接踵意象的拼接方式和峭拔的修辞呈现哲思理念,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诗的朦胧感、暗示力与内蕴度,但过度的凌空蹈虚又把诗歌写得过于晦涩,使人望而却步。热衷表现尘世生活的诗歌,多呈现为实际人生际遇的清浅体验和感悟,读者容易感同身受,但缺乏某种诗意的升华。理性批判精神的淡薄和哲理意识的匮乏,使得诗歌内质贫弱无力,同时也难以真正把握日常生活的内在底蕴,而诗歌肌体缺失了理性筋骨后,自然也就很难具备深刻性与穿透力。值得庆幸的是,以上几位诗人都没有决然独行于一条诗路,而是在看似殊途的表达中使情绪与经验融汇成智思,超然尘世更心怀众生,最终成就自我灵魂与外物对话的感性诗学。

猜你喜欢

哲思尘世组诗
可见光(组诗)
苍凉组诗
哲思小品
MADE IN CHINA
哲思小品
尘世的烟岚
尘世是惟一的天堂
尘世中的过客(外一首)
旋转木马
浅谈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