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分”在读,“四分”于答

2018-01-22朱光栋

广东教育·高中 2018年11期
关键词:赵一曼答题小说

朱光栋

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全国卷从2012年到2018年所选的文本均为小说,并且以中国现当代小说为主,外国小说为辅。篇幅在1500字左右,直接选用原作或对原作删改,或从长篇作品中抽取片段对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层级不同的考点有不同程度的考查。这一题型命题重点在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笔者认为:要让考生做好小说文本阅读,切记“六分”在读,四分于“答”。以下,本人就从怎么考、怎么读,而又怎么解答等三方面解释下本人的观点,希望能对考生们有所获益。

一、怎么考?

阅读准备:近五年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规律(见本页表格)

通过以下表格的综合比较,可以得出全国卷近几年在小说阅读这一考点上的几个特点:

1. 选材特点

高考小说选材,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作品为主,作品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就以2018年全国三套卷为例:I卷选了阿成的革命小说《赵一曼女士》。这篇小说的闪光点是,作为抗日英雄赵一曼,她事迹曾感动和影响过几代人,文章重点展示赵一曼女士“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同时也极为细腻地表现了她作为女性的浪漫、作为革命者的智慧和作为母亲的柔情,更好地激发了考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II卷选了老舍先生的《有声电影》,文章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小说幽默风趣,以夸张讽刺的手法,将当时市井妇女面对新生事物的保守心理、在公共场合的无知无畏刻画得淋漓尽致,不少细节既令人忍俊不禁,又能引导考生对公共意识进行深入思考。全国III卷选用了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短篇小说《微纪元》,这文章虚构了人类文明历劫复生的悲喜变奏,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对人类文明的信心是始终贯彻的主题,小说结尾的“人类还在,文明还在”给人以强烈震撼。这是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科幻小说首次进入高考。

2. 试题样式

题型和分值相对稳定。2014-2016年此题都为选考, 1道5选2的选择题,3道主观简答题,分值为25分。自2017年后,废除选考,此题改为必考,1道单选题,2道主观简答题,分值为14分,而2018年继续优化,1道单选题,2道主观简答题,分值增加了一分,为15分。

3. 考题特点

考题的特点主要还是围绕小说的几个元素进行,但是也会按照小说选材的特点量体裁衣式设置考题,但总体的方向还是小说的知识点,不会有僭越。纵观近五年的高考,我们概括出以下几个特点:(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的合理性”);②揣摩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或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及鉴赏小说的标题。(2)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集中于分析综合和鉴赏题。(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集中于探究题。

二、怎么读?

当我们了解了命题的规律,给我们高考小说阅读准备了大量的“干粮”,这时候的我们,可以熟知命题的规律,为新文本的阅读扫除陌生和障碍。接下来,让我们来进一步掌握阅读文本的规律吧!

1. 积攒文体规律

小说文本是属于叙事类文体,因此阅读时应该按小说的情节发展来梳理文章的结构。第一,小说习惯通过“典型形象”表达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而典型形象是什么类型,什么性格,什么社会意义等,都是要在閱读的过程中知晓的。第二,小说的主题往往比较隐晦,因此阅读时,考生应该想想文本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思考或认识?第三,有时,小说是通过插叙或回顾的形式来补充情节、交代背景,以增加作品的容量和帮助完善主题, 因此,阅读时要多留心眼。第四,小说的语言风格也是阅读时需要留意的,不少小说家有着自己独特的小说语言风格。例如,汪曾祺的小说,语言风格明显,这也是命题者喜欢设题的地方。另外,节选的作品具有相对完整的独立的结构与主旨,删改的作品对原作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更集中地体现小说的文体特征,故做题时候不应有这方面的顾虑。

2. 明晰小说侧重点

很多小说,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情节设置,抑或是环境描写等都是一等一的,这样的小说对命题者来说无疑是方便的。但也有一些小说是有侧重点的,例如一些小说,情节不算曲折,设置不算高超,但其小说的人物塑造是精妙绝伦的,这样命题起来,自然不会再对情节那有太多的想法,但在人物方面的设题就会多些。作为考生,我们就要心中有底。例如:2018年全国I卷的《赵一曼女士》。因为是革命历史小说,小说着重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互换,因此,试题扣住“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方式来设题,创设历史具体情境,让考生关注文本中现实对历史的追问、历史的现场叙事、史料的还原,体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在感动与思考中自然深化对革命文化的认识。如全国II卷第6题要求考生体会并简析老舍幽默生动的语言、全国III卷第6题“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都是按照小说的侧重点来命题的。

3. 利用阅读的着眼点

分析小说的要素,从要素入手解读作品:

①明确是侧重于叙事还是侧重于写人。

②事——了解写了“什么事”,文本是怎样安排结构的?(分成哪些场面梳理事情的开头、过程、结尾等部分)

③人——知道涉及“哪些人”,谁是主要的?谁是相关的?他们是什么关系?

④写——作品中有哪些“描写”?人物说了哪些话?有哪些景物等等。

⑤思考作品的主旨。

⑥找出叙事或塑造人物时有什么明显的技巧方法。

⑦尝试分析作品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⑧关注那些含义丰富的语句或人物独特的对话、独白。

4. 例读《赵一曼女士》

这篇小说的内容从题目中就可以看得出来,是侧重写人的,小说的其他元素应该是围绕人物的塑造起些作用。小说写了赵一曼女士即使被捕了,依旧费尽全力开展革命斗争的故事。文本涉及到了审问赵一曼的大野泰治,赵一曼争取的对象董警士和韩护士。作品中,作者阿成对赵一曼女士文人兼军人气质有了明显的描写,对革命根据地是有比较详细的描写,对纪念碑有着比较详细的描写等等。这篇文章对话比较多,而基本是次元人物和主人公的对话,为塑造主人公作用比较明显。本文是革命文学,通过革命烈士赵一曼的故事展开。因此,本文的主旨应该是歌颂赵一曼的智勇双全和其大无畏的精神。其他语言特点、明显的写人技巧以及人物独白特征不明显。本文有一处特别值得关注:作者在开头并不直接写赵一曼女士,而是由第一人称“我”展开叙事,讲自己与医院的平淡关系。看到这里,读者不禁感到阿城是在讲自己的故事吧!实则不然,再往后读便会发现“我”因注意到赵一曼曾在这里住过院从而查阅资料,想了解赵一曼的故事并把这些故事讲述给读者。到这里为止,便会发现作者是“以我的口吻讲赵一曼的故事”,是一种内聚焦的形式。值得注意的是“我”与赵一曼并不是同一个时空的人,作者是跨越时空讲了另一个世界的故事,这又与一般的内聚焦不同,如果说一般的内聚焦为“同一时空的内聚焦”,那么《赵一曼女士》则采用的是“跨时空的内聚焦”。

既然采用的是内聚焦的形式,那么这个故事必定有揣測、推测的内容及语气在里面。再往下读,果不其然,在写到钟声时,作者说:“我无法猜测赵一曼女士听到这钟声时有怎样的感想,但我能肯定一点……”这句话的作用还是很重要的,读者读到这句话,再看后面关于赵一曼女士在病房中的生活及逃走遇害时的情景时,就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作者与赵一曼不在一个时空,怎么会知道得这样详细呢?”因为这一切只是作者的推测而已。

加上了种种的推测,使得作者这个异时空的讲述人变得更像是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也使得全篇的内聚焦方式变得更像是零聚焦。在这样的形式下,受述者的每一举每一动都逃不过作者的眼睛。这或许是作者有意安排的,因为要表现出赵一曼的英雄形象,仅仅以内聚焦的方式,告诉读者一个异时空讲述者所知道的那一丁点材料是远远不够的。也就是说内聚焦不利于表现赵一曼女士的形象,而只有通过零聚焦的方式,将赵一曼的事迹讲述得有血有肉,才能让读者受到感动,从而达到作者作此文的目的。

纵观全文,作者不仅在内聚焦中插入了零聚焦的叙述方式,而且用一句亮明自己立场的话实现了两种叙事方式的巧妙衔接,使得两种叙述手段互不冲突,也使故事的讲述产生出了最好的效果。

三、怎么答?

关于如何答题,相信这层备考,无论老师还是考生,就高一高二两年,就可能积攒了一大堆的答题技巧和答题模式。当试题呈上,例如,问的是题目的作用的,脑子里马上浮现题目作用的留点。不少考生自己还总结出一套“秘诀”,不用深度读原文,甚至不读原文,使用自己准备的万能答题模式就马到功成了。而事实上,老师需要告诉大家,我们不排除答题模式,因为它确实给我们拓宽思路,规范作答。但是,使用答题模式必须建立在读懂文章,审清题目时方可使用,不然你会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以下,老师以例证明:

例:(2016全国I卷)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学生答案样本:

学生答题病症:深受答题模式所害

学生答案问题解析:

两份答案都是模式化答题的产物。事实上,许多同学把老师或书上所教授的“现代文阅读(小说)答题模式”当做法宝。题一来,就急急忙忙地往模式里去套。你看,以上两份答卷分点进行,有条有理,字迹也相对清楚,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两份都是3分卷的答卷,所得的分只是总分的百分之五十,实在冤枉。

比如:第一份答卷,从考生开始作答写的“寓意”二字便可知道,考生审题是准确的。但我从答卷的第一点上看,“以名词角度看‘锄是六安爷耕地的工具,在文中描写锄地时,‘锄作为一个线索,串起整篇文章”,这点就有个很大的问题,你既然知道要答“锄”的“寓意”,为啥答着答着又绕进去答题模式“贯穿全文线索”里去了呢?这还是答“寓意”了吗?你既然知道锄是一种农具,它的寓意应该是一种精神嘛,往六安爷的精神层面答不就可以了吗?

又如:第二份答卷,这份答卷就更明显了,这位考生,一审题目,哦,明白,是要考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结果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答起来了,第一是线索作用,第二是表现人物性格,第三是揭示主旨。答完了也完蛋了。

参考答案示例:

①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②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③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④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老师再强调:我们并不是反对“答题模式”,我们反对的是考生把“答题模式”模式化和妖魔化,导致不顾一切地去套用模式。其实本题考查对小说标题内涵的分析能力。一般而言,对小说标题内涵的分析,一般标题的作用就没有什么事了,文题要求考生从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两个基本角度进行思考。从表层含义看,显然“锄”应指六安爷带着锄具坚持去百亩园为苗锄地的这一举动,也是六安爷手中的农具。从深层含义看,六安爷坚持去锄地却不是为了收成,而是为了“过瘾”,因为百亩园就要被占用,再也没有机会锄地了,那么“锄”则有更深层的精神意义:成了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曾经的生活的怀念。从全文的主旨来看,作者表现了农业文明在与工业文明的冲突中,逐渐被“锄掉”的过程。所以从社会层面讲,“锄”这一动作有“替代”的象征意义。

(原创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孝顺儿女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你看,这雨下得多带劲儿!越下越大。我就喜欢下雨。要是现在能喝上一口酒就更好了!暖和暖和。可我大儿子不让,他是医生。大儿子可是我的骄傲!他从小就想当医生,后来真就当上了,而且还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医生,现在只应邀出国出诊。但他从来没忘了我这个父亲。我记得去年他从匈牙利回来时,给我带回了多有意思的纪念品!一个布达佩斯的城徽纪念章,一套非常罕见的明信片。我儿子说非常漂亮,但怎么个漂亮法我还不知道,因为他一直没时间给我送来。但不管怎么说,他没忘记我这个父亲。这不,不久前他刚从意大利回来,马上就给我打了电话:“爸爸,你身体怎么样?把听筒贴到胸部,我给你听听心脏。”我知道,儿子是教授,通过电话就能诊断。“爸爸,”我儿子听完后说,“你心衰,以后别喝酒,别吸烟……最重要的是要经常出去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所以我这不是出来散步了吗?

今天,我去了小儿子那儿。我小儿子今天过生日。小儿子也是我的骄傲!他小时候不爱学习,现在却是哲学博士。他没想到今天我会去,看见我时高兴得不得了!“爸爸,”我小儿子说,“你来了,真是太好了!我特意没请你,是怕打扰你。既然你来了,咱们就去厨房坐一会吧。我给你倒一杯你从来没喝过的格鲁吉亚葡萄酒,我妻子再给你端点你以前没尝过的小菜来。”我和儿子一起把酒喝了。

我兴奋地回忆起了小儿子小时候有一次俄语考试得了2分的趣事。这时,他立刻起身把门掩上了:“这些回忆非常温馨,所以咱们还是留着下一次慢慢回忆吧。现在你还是回家吧,今天的客人都是著名学者,他们谈论的话题你肯定也不感兴趣,而且他们烟抽得很凶,你心衰,最好还是回家休息吧。今天电视里有足球赛,是斯巴达克队比赛。你记不记得我小时候,咱们总是一起给他们助威?差点儿忘了,你把这雨伞带上,外面雨越下越大了,你不用着急还给我们,反正这把伞也破了。我们还有新的。”

就在我往门口走的时候,客厅里有个客人说:“同事们,现在按照传统,该为主人父母的健康干杯了。祝他们健康长寿!”唉!我老伴儿死得太早了,那么有名的学者对我们的祝福她都没听到,太遗憾了!

我喜欢看下雨,等雨停了,我就回家,打开壁炉,坐下来看电视。也许我女儿还会给我打电话呢。女儿也是我的骄傲!她是一所学校的教务主任,但她也像他那两个哥哥一样,没忘了我这个父亲,经常给我打电话。上周听她哥哥说我病了,马上就给我打来电话。“爸爸,你的病严重吗,用不用我去看看你?要不我派几个学生去看看你吧?顺便让他们把你那儿的旧报纸拿回来……”两天前我女儿又来电话了:“爸爸,你要是感到不舒服的话,就不用到我这儿来了。但我知道,你太要强,所以你要来的话,下了地铁,你就沿着那个街心花园步行来吧,顺路还能在小铺里买点葡萄酒,喝点葡萄酒对你的身体有好处。顺便也给我们买两瓶。我们这个门洞的电梯坏了,所以你就不用上5楼了,你到楼下的时候按门铃,我下去取,咱们见个面……”你看我女儿想得多周到!

女儿为了我,换了3年的房子,那容易吗?“爸爸,我们家人多,已经两个孩子了,第3个也快出生了,又吵又闹……而且我丈夫还抽烟。可你需要安静,你心衰,所以得单独给你弄一个住处。”房子真就换成了!她用我们原来那套房子给自己换了一套两室的,还给我在一个公寓楼里换了一个很安静的房间。邻居是跟我同龄的一个老头儿,他也为自己的儿子骄傲。他的儿子住在本市,不久前给他写了一封信,老头给我读了好几遍,在公园里,他给那些老头老太太都读了。所以我想说,孩子们啊,你们要是给父母写信的话,一定要用结实点儿的纸写,因为你们的父母说不定要读多少遍呢!

我的两条腿都湿透了,我得回家喝杯热茶暖和暖和去了。也许我女儿又来电话了呢。足球赛开播前我先看看报纸。但愿今天斯巴达克队别输,要不我儿子该失望了……?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小儿子是最关心“我”的,他见到“我”是很高兴的,还给了酒“我”喝,只是碍于客人在才迫不得已才让我回去的。

B. 小说写邻居老头给信给“我”读,主要目的是反衬“我”那些儿女们的不孝,只会要求我不要这样那样,从未想过给“我”写信。

C. 女儿是最自私自利的人,我生病了,不仅不亲自来看“我”,派学生来看我还要从“我”这拿些旧报纸走。

D. 小说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我们在孝顺父母的时候,不要只给一些华而不实的“替父母着想”,孝顺父母应该从父母的真正需要出发。

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我”的儿女不孝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1.D(A小儿子最关心“我”错,三个儿女都一样,不孝的方式不同而已;B中出现邻居老头给我读信的情节是要表达父母永远都是期待儿女的爱的;C原文中没有证据证明女儿是最自私自利的,叫学生拿报纸走也不能证明。)

2.①为儿女骄傲。为大儿子能成为一位了不起的名医而骄傲,对老伴没机会听到有名学者对自己的祝福感到遗憾,为女儿成为教务主任而骄傲。②体谅儿女。怕女儿担心回家等电话;了解球事避免儿子失望;多散步让儿子少担心自己身体;怕丢孩子的脸就回自己家去。③渴望关爱。希望喝上一口酒暖和自己;希望孩子给老人写信要用结实的纸写。

(答出一点2分)

3. ①光說漂亮话,没有实际行动。大儿子为父亲看病是通过电话听筒确诊,为父亲买了些华而不实的礼物却还没有时间送给父亲。②在乎自己的面子,怕父亲给自己丢脸。小儿子,为了自己的脸面,堵住父亲的回忆,大雨之时劝父亲离开。③在乎自己的利益,玩花招哄骗父亲。女儿派学生看望生病的父亲,叫爸爸买酒还不让父亲上家来,为了自己的舒服给父亲换了个小房子。小儿子让父亲离开时给把破雨伞。(答出其中一点2分,注意简要概括和分析)

责任编辑 廖宇红

猜你喜欢

赵一曼答题小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赵一曼:用“红枪白马”书写抗日传奇
推荐书目《家书里的百年信仰》
致敬钢铁女战士:赵一曼鲜为人知的原名曝光
倾斜(小说)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
赵一曼(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