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内涵与特征探析

2018-01-22张威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3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征

张威

[摘要]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有机构成,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共同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和发展。本文通过对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内涵与特征进行探析,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文化研究的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内涵、高校思想政治文化特征进行细致研究,为创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文化支撑,真正助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培养造就一批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文化;特征

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内涵与特征研究的意义

自1977年高考恢复以后,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发展上的春天,党和政府不断对高等教育改革进行研判部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一批批有分量的文件和实施办法,使得高等教育发展日益步入正轨,教育成效日渐显现,助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截至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走过30余年的良好发展历程,培养了一大批有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成效日益显现。

然而,高等教育作为培养我国高等人才和国家栋梁的重要阵地,不断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着一批又一批人才,助推着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向前、向好发展,在我国综合国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升和建设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甫一出现和逐渐实施,人们不得不提及的是:如何使高等教育培养出一批批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如何使高等教育培养出一批批得力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者,如何使高等教育培养出一批批实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者?是新时期我国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和认真对待的。

立足于文化自信視角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内涵和特征进行探析,首先是清晰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内涵要义,比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下高校思想政治文化的差异,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文化的内涵;其次是通过对文化进行研究分析,凸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延伸对高校思想政治文化特征进行综合梳理、归纳,“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第三是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内涵和特征进行把握,掌握其核心内涵和特征,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提供文化支撑;最后是通过对思想政治文化进行深层探析研究,旨在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培养和造就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真正使培养出来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前发展贡献力量。

二、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内涵探析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作为一个抽象的名词,是一个宽泛的且难以定义清楚的名词,自人类诞生以来它都是无形存在着,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息息相关。文化作为一种影响人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因素,无不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息息相关。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被人类所认知、所了解、所掌握。一如恩格斯在定义“文明社会”一词时指出,人类社会自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门槛迈进的一刹那,人类便开始进入了文明社会。这其中就涵盖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环境的改变和发掘,不断向前推进着文化的发展。同时,基于地缘或者地域的差别,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建构在自身的制度之下又衍生出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如此文化又称为构成国家上层建筑之下的隶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的构成。从国家的视角而言,文化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一国国民整体认同的粘合剂和同心圆。

(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高校校园文化异同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校自身发展的软实力。高校思想政治文化既然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抑或有机构成,首先是属于高校文化的一部分,隶属于是一个国度的文化有机构成,印记着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教育发展的精神面貌。资本主义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文化是建构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下的隶属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是和资本主义价值取向相吻合的,以追求资本主义剩余价值最大化的教育载体。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文化是建构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代表着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文化范式,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共产主义实现为最终目标的文化构成。

(三)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文化主体和构成

高校思想政治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构成,是随着人类社会进步而不断向前推进发展的。自1810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所现代化大学柏林大学建立至今,现代化大学已走过200余年的历史,但是不能简单定义高校思想政治文化也只有200余年的历史。实际上,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们开始认识到“学习”、“模仿”、“比对”后,人们对文化是逐渐认知的,只不过无法定义何为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尤其是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开始向奴隶社会迈进的时候,有选择的教育模式或者称作教育“归属”便开始了。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文化是有多方面因素影响构成,首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主渠道所传播和教育的;其次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所传播和教育的;第三是师资力量和任课教师经过实践经验总结而向学生传授和教育的;第四是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无形载体所给予学生影响的;第五是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路线等出台后在校园外给予学生所接触和学习后内化为自身知识的文化传播形式。以上五点便是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文化的主体和重要构成。

三、高校思想政治文化特征

(一)鲜明的阶级性

鲜明的阶级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文化的第一属性。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人类社会就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明显对立的阶级。因而,建构在所属阶级之下的文化带着阶级的天然烙印。资产阶级高校政治文化首要是为资产积极服务的,为资产阶级追求目标服务的,为资产阶级发展培养和造就更多更广泛的人才储备。无产阶级简历政权之后,所建立的大学思想政治文化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为自身解放和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文化。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欧洲个人运动的时候就强调在先进的理论指导下,要努力培养和造就更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斗士,为了为了无产阶级实现而奋斗终生的英才。现阶段,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建立首要的是高校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校园文化,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前发展。endprint

(二)较强的地域性

“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人民点亮了前进的灯塔。”较强的地域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文化的又一重要属性,是和各个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紧密相连的。在阐述清楚鲜明的阶级性之后,地域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地域的不同带来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在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建构上呈现不同。由于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有相对的对立性,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并不是千篇一律,资本主义国家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个主要形式,君主立宪又包含二元和议会君主立宪两个主要形式,民主共和制又包含议会民主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别,因而所建立的高校思想政治文化也呈现出了阶级性之下的地域性,从而使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呈现出了差异。有中国特色的社會主义大学是建立在太平洋西岸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文化。

(三)历史的传承性

历史的传承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建构在本土文化之上,受本土文化影响,对本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后的综合传承、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历史的传承性又表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受到高校自身发展历史、进程的影响,是高校整体发展的重要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在表现出阶级性和地域特性之后,对历史的传承就表现的格外突出。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史的过程。人类社会诞生之后,人们就在循着既有的存在模式进行推进发展,这其中就包含不断对既有社会模式的改进,对于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存在进行提出,逐渐形成了具备较强生命力的发展方式,成为文化的重要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文化也是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中形成和发展的。以北京、陕西、浙江为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分别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凸显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北京较好利用地区对于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学习优良传统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陕西则充分利用革命圣地延安来进行高效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探索,浙江充分依托本省思想政治工作生动实践进行高效思想政治工作探索,结合社区、乡镇进行育人教育实践,真正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四)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的多样性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重要特性。由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度、地域、历史、国情和域情不同,建构在其上的文化形式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类型。在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文化的阶级性、地域性和历史传承性后,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文化,文化的多样性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如在分析地域性过程中对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度作了说明,在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一个国或者一个地区范围内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呈现出了自身的特殊性。例如,以英属殖民地国家印度为例,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在有着印度自身特点的同时又表现出英国殖民时期所保留下来的特点,原法属殖民地、荷属殖民地、葡萄牙属殖民地等高校思想政治文化表现了多样性。现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在主流、发展任务、发展使命和发展方向是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根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受儒、道、法、墨等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同时,建构在共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使命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又柔和进各高校自身历史和专业特点,在文化多样性上表现出“综合类”、“理工类”、“医学类”和“财经类”等类型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院校类型特点。

(五)群体的针对性

高校作为我国整个教育链节关键和重要一环,培养和造就着一批批具备高等学历的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起到务必重大的作用。教师作为高校传道授业解惑主要承担者有着明确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义务,学生作为高校受教育群体的主体,是国家和高校重要财富和资源,充分表明高校思想政治文化有着较强的群体针对性。自从“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命题提出后,高校教育任务也更加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这就要求高校教育者在向受教育者传播知识的过程中要明确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发展方向,不断更新观念、强化意识、深化认识,在坚持传播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受教育群体的教育和引导,不断深化学生群体爱国情怀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前推进贡献自身力量,主动将学业学习完成融入到自我拔高当中,主动将个人价值实现融入到社会价值实现当中,主动将个人梦实现融入到中国梦实现当中。“高等教育是社会精神的一座灯塔,高校师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在孕育和培养过程中务必认识到群体的针对性,不断深化学生个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其认识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的共同奋进的未来影响,推升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意识。

(六)传播的灵活性

传播的灵活性是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文化的传播方式有文化传播方式的共性特点,有许多路径、方式方法对其外的存在的一种影响和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在传播方式上表现出了自身的特点,涵盖了课堂教学传播、校园文化传播、社会实践传播以及其他的一些传播介质的传播。同时,传播方式的灵活性在教育的影响上又可分为主动传播和被动传播,主动传播表现在:一是教育者通过课堂教育将思想政治文化有机融入到课堂当中;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纳入到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将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宣传和校园文化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当中;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大学生日常学习考核,主动引领大学生走进红色革命圣地,走进社区、乡镇,走进公益组织等;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文化主动传播的典型范式;被动传播表现在:一是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为了应付考试而盲目接触;二是人云亦云、云里雾里参加相关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形成不了个人认知;三是只专注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和汲取,对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校园文化建设不闻不问,将自己置身于专业课程的学习等被动接受。此外,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和网络大众化时代来临,网络变得触手可及,高校思想政治文化传播也在依托互联网载体不断传播和发展着,使得文化的传播速度较快、传播周期极端,充分表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文化传播方式的灵活性。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征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微博舆情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分析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新思路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